WHO大流行協議即將通過 學者籲台灣以經濟實體盡速加入

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今天(2日)舉辦「2024年全球衛生治理與政治」第二場系列座談,邀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等專家學者,探討台灣簽署WHO「大流行協議」(Pandemic Agreement)的重要性。陳秀熙強調,台灣一定要重視這個大流行公約,並以經濟實體的方式來參與,以提升台灣在國際健康外交的地位!

WHO大流行協議預計在今年第77屆世界衛生大會通過,協議內容包括「知識與技術轉讓」、「利益和資訊共享」、「全球供應鏈與物流網絡」等機制,以利全球大流行爆發時,可即時共享國際疫情,並向全球提供關鍵的衛生物資與技術。

對此,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2日在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舉辦的「2024年全球衛生治理與政治」第二場系列座談當中指出,全球大流行協議是在COVID-19疫情之後,WHO為了要因應未來萬一再度爆發世界性的疫情,希望攜手國際提前加強預防因應與部署,以達到世界人權與健康平等。

因此陳秀熙呼籲台灣一定要重視這項公約,並點名衛生福利部、數位發展部、經濟部、教育部、外交部等所有部門都要動起來,透過經濟實體的方式來實際參與。他說:『(原音)這個大流行公約,其實就是在COVID-19之後,替當時的COVEX提升出來的新興傳染病跟COVID-19的「防治加速器」。所以這一次大流行公約之所以會開放,就是要強化國際的合作夥伴,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這個大流行公約。那麼我認為,台灣可以經濟實體的方式,來實際參與,成為觀察的這樣一個會員,更能夠提升台灣在國際外交、健康外交的地位!』

醫界聯盟基金會執行長林世嘉也提醒,台灣若無法參與大流行協議締約,不僅2,300萬民眾的健康將受威脅,全球在亞太區域更將缺乏強健的製造、轉運與研發防疫物資之節點。因此建議以3大策略,來確保台灣參與大流行協議的空間,包括一、促請理念相近的國家與友邦,在談判中爭取以「所有國家」或「經濟體/衛生實體」作為締約方資格;二、如未能正式締約,則爭取我國以「觀察員」身份出席締約方大會和技術性機制;三、無論最終能否參與協議,皆應將大流行協議國內法化、接軌國際規範並落實「Taiwan can help」的承諾。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美國務助卿席森:堅定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
薛瑞元投書韓媒 籲聯合台灣及早因應新流行病
薛瑞元投書印媒 籲WHO挺台參與監督全球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