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光園地】國軍戰力強─海軍192艦隊永陽軍艦

文:政治作戰局文宣心戰處供稿

第一單元:國軍戰力強─海軍192艦隊永陽軍艦

本集「國軍戰力強」單元邀請知名部落客丁小羽,登上榮獲民國109年國軍模範團體殊榮的海軍永陽軍艦,要帶領觀眾們探訪這艘遠洋掃雷艦,還要體驗各項戰備訓練。「揪」竟,「健身女神」丁小羽會順利完成這次任務,還是會被永陽軍艦給折服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節目重點:

一、永陽軍艦平時依令支援責任區內緊急災害(難)防救任務,重點海域海底探測與資料彙整;戰時依令執行水雷反制及安全航道開闢,如同海上開路先鋒,確保艦隊安全出港。

二、狹小的船艙內,全艦官兵的生活空間幾乎僅能迴身,上了床鋪也只能平躺,無法側身;更不用提救火組穿著全身裝備後執行任務,有多困難。然而,在永陽軍艦上服役的官兵,身上都有傳承當年赴美接艦前輩帶回的「愛與勇氣」,足以克服困難,完成使命。

三、現任艦長葉妍伶中校,是海軍首位水雷反制艦女性艦長,更是艦上唯一一位女性同仁。為了帶領全艦數十名男性官兵,她必須排除性別限制,付出更多,用心經營整個團隊,讓大家有家的感覺,才會在船上開心工作及生活,像愛護家庭一樣,愛護這艘軍艦。

四、最後,從受訪人員談話內容中得知,永陽軍艦上每個人的工作都緊密相連,船上要負責探測及定位,水下則要執行排除作業,兩者間要有絕佳默契、密切配合。由於這種特殊的任務性質,全艦官兵培養出同舟共濟、團結一心的榮譽感,每次面對操演或測考任務時,一致展現出專業能力及堅實戰力,總是獲得高度肯定,也是在眾多軍艦中脫穎而出的主因。

給我們的啟示:

海軍艦隊最大特點,就在於「同舟一命」、「生死與共」,沒有人能置身事外;惟有體現海軍「環環相扣、經驗傳承、群策群力、前仆後繼」的「錨鍊精神」與「忠義軍風」,戮力戰訓任務,以維持精實戰力於不墜。

「永陽」是一艘擁有光榮傳統的軍艦,不論經過多少風雨,她的精神會被年輕官兵傳承下來,日新又新,發揚光大。獲選國軍模範團體,是全艦官兵齊心協力打拚的結果,當之無愧,也為其艦史再添一筆輝煌事蹟。全體官兵均應見賢思齊,淬鍊成鋼,打造新世代國軍勁旅。

第二單元:用生命守護家園 英雄典範─蔣渭水

今(110)年是蔣渭水先生成立「臺灣文化協會」100周年。遙想100多年前的日據時期,臺灣有識之士深刻了解到採取武裝方式抗日的流血代價太大,成功希望又太渺茫,應該尋求其他策略。於是,蔣渭水以促進文化與民族運動為目的,創立「臺灣文化協會」,成為發起非武裝抗日運動的根據地,更帶領民眾邁入「知識自覺」的年代。

節目重點:

一、蔣渭水,宜蘭人,年幼時遭逢中日甲午戰爭失敗,在日本治理的環境中成長。20歲考上總督府醫校(臺大醫學院前身),就學期間受到國父孫中山先生辛亥革命成功之感召,畢業後在繁華的大稻埕開設大安醫院,將所得全都奉獻給文化與民族運動。

二、民國10年,蔣渭水有感於臺灣民眾受到日本愚民政策影響,普遍教育水準過低,他以醫生治病的角度,診斷臺灣人民患有「知識的營養不良症」,於是創立「臺灣文化協會」。透過發行報刊、設置讀報社、舉辦演講會、電影欣賞會及戲劇活動,宣揚民族主義及民主思潮新知,以促進百姓對知識與政治的覺醒;同時也宣導改善不良風俗與陋習、傳播衛生觀念等,獲得大眾熱烈回響,並激發了多次學生運動與農工運動,是臺灣社會運動的開端。

三、蔣渭水被總督府視為是「第一領導者」、「煽動民族反感者」,前後遭到十餘次監禁,依舊抹滅不了他的熱情與行動力。令人惋惜的是,他在41歲那年感染傷寒,英年早逝。民眾舉辦了「大眾葬」,各地趕來參加的人民約有5千餘人,將整個大稻埕擠得水洩不通,總督府不得不派大量警吏沿途警戒取締。但蔣渭水在人民心中散播的思想早已生根,更推動了臺灣民主自由的進程。

給我們的啟示:

唐代孫思邈認為醫有三品:「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人稱「臺灣孫中山」的蔣渭水先生,用宏觀遠大的視野看待醫生這個行業,盡自身之力,從醫病到醫國,並將前瞻思維實踐在社會大眾之中,真正做出讓人民有感、起而效尤的具體行動。

俗話說:「時勢造英雄」。而英雄之所以會成為英雄,除了大環境因素,人們總能從其身上看見堪稱典範的特質。當我們緬懷這些英雄的偉大事蹟與貢獻時,也應引以為鏡而自強不息。國軍官兵更應重視所負任務及使命,期勉自己發揮功能,為保護國家人民、捍衛民主自由奮戰到底。

第三單元:大兵出列2.0─曾鈺棠上兵

各位伙伴,「大兵出列」升級嘍!2.0版節目內容,將聚焦在各軍種、各單位優秀的志願士兵,深入報導這群國軍基層戰力中的佼佼者,如何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克盡職責、貢獻所長,又是如何從軍旅生涯中找到價值、活出自信。

節目重點:

一、這集故事人物是曾鈺棠上兵,現服務於國防部勤務大隊。他創立了「勤大手作社」,與社員們相互切磋技藝,成為單位最熱門的社團之一;鈺棠更於去(109)年榮獲第54屆國軍文藝獎設計類軍事模型項的金像獎。

二、鈺棠小時候,比同齡層早熟,個性也較內向。高中時期就讀中正高工金屬工藝科,在老師細心教導下,習得專業手藝,找出與同學的溝通方式;更憑著努力,甄選上教育部與公共電視合作的專案活動,到德國金工技職學校參訪,增長見聞。他很感謝老師的栽培,經常回到學校與學弟妹們分享經驗。

三、大學時期成立工作室接單,考量收入來源受限及兵役在即,決定加入志願役,希望在穩定環境下繼續精進技能,為未來奠定基礎。親友們看到鈺棠的成長與轉變,都給予最大支持及肯定。

四、進入部隊後,經由單位長官發掘,開始了模型創作,對象從早期的昆蟲動物轉換到人物。本次得獎作品,便是取材自防疫第一線的化學兵,將他們執行防疫工作的剛毅神情,傳達得維妙維肖。此外,鈺棠已經開始著手新的創作,要用細緻觀察力與靈巧雙手,塑造出國軍新形象、新戰力。

給我們的啟示:

若將鈺棠的成長時期比喻為等待孵化的蛹,可以想見他也曾和很多人一樣,因為看不清前方,有過徬徨無助、茫然失措的時候,歷經了不斷突破與超越自我的過程,方能順利破繭而出,迎向藍天。

當人生路途出現光明時,最難能可貴的是要保持感恩的心,感謝父母的陪伴、感謝師長的鼓勵、感謝上天的安排,更別忘了感謝那個堅持下來的自己。是自己讓自己準備好,當機會來臨時,才能勇於接受挑戰;這從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得到的才會更加珍惜。

就從現在起,找出屬於自己的理想與熱情,把失敗經驗當成滋補人生的養分,讓生命充滿活力與意義。也許,下一個主角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