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台灣燈會32年以來首度停辦的人文性思考

讀者投書:王順民(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因應新冠肺炎出現醫院的群聚感染及其唯恐引發大規模擴散,對此,行政院宣布要停辦今年(2021年)的台灣燈會,這也是32年以來的首次停辦,連帶而來因為停辦所損失的觀光產值,也有近百億之譜,這也使得對於首次停辦一事,背後所糾結的思辨論述,是有進一步的探究空間。

自1990年起於每年元宵節所舉行的台灣燈會,原本僅是由台北市單獨舉辦並且取名為「台北燈會」,不過,2001年起則是改由交通部觀光局和各主辦縣市政府共同輪流辦理,換言之,此一「台灣燈會」已然成為跨年迎春一項重要的通過性儀式,也就是說,燈會的舉辦所糾結的是諸如風土民情、觀光產值及其縣市彼此叫陣的多方共好結局,如此一來,唯恐防疫出現大破口,對於確定取消的該項台灣燈會,其所相與衍生出來的針砭考察,也就不單單只是聚焦於31年以來的首次嘎然停辦,而是如何將此一「台灣燈會」擺置在當代台灣的社會變遷脈絡底下,藉此去追索這當中『變』與『不變』的運作法則,這是因為:

首先,燈會的辦理固然是兼具傳統與現代的交互會通,但是,隨其文明的進化,除了出奇制勝以引人注目外,大型規模、龐大人潮及其巨大商機的燈節盛會,點明出來商品化的商業操作手法,已然是掩蓋了燈會背後所要傳達的民俗或民德意涵,更遑論於人與燈籠所之於互為主體性的相乘效果,以此觀之,擁擠的人潮及其可能的疫情破口,自然成為是否停辦的主要考量因素,至於,縣市地方政府所輪流舉辦的燈會佳節,又有無達到地域、經濟、宗教與人文的多重作用,這部分的效益評估或自為反思,反而不再是關注的重點所在,充其量只是用以回應輪流辦理的儀式主義或所謂的『燈會政治』;連帶地,如何從台灣燈會的停辦以進一步思索相關聯的議題現象,這其中包括有從特定燈會到全國旅遊;從台灣燈會到台北燈會;從實體燈會到線上燈會;從觀光之島到科技之島;從體驗行銷到網路包裝以及從產值效益到社會成本等深邃、複雜的『燈節政治經濟分析』(Taiwan Lantern Festival of Politics)。

誠然,倘若是為了避免因為人潮而招致不必要的COVID-19染病危機,那麼,該項的新風險控管機制,理應是要一體適用於所有的大型、群聚活動,如此一來,癥結所在就不全然僅止於台灣燈會或台北燈會本身的停辦,而是一套攸關到社交距離的人身危險控管,要如何從春節到燈會、從他律到自為抑或是從不須冒這個風險到殃及無辜他人的理性思考,如此一來,當可趁此燈會的停辦與否,進一步反思作為通過性儀式的年假或佳節,所關涉到究竟是休息還是休憩、是全家團圓抑或各自單飛的基本提問,畢竟,除卻人擠人以及車堵車所造成的假期症候群外,流失的年味和變調的燈會,直指出來的將會是停辦之後的再次恢復辦理,能否找出燈節應有的文化傳承,這才是該起議題現象的思索真義。

總之,倘若燈節的停辦,係為了保住脆弱的人命,那麼,羸弱的文化命脈,又要如何找到創造性的轉化契機?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