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蟄蜂,馬來西亞超級食物的潛力產業

(以下圖片均作者提供)
(以下圖片均作者提供)

文/曾詩琴

今年(2019)4月有新聞報導表示,台灣蜂蜜產量大減,是70年以來最慘的一次。主要原因是年初降雨量特別少以及暖冬的關係,導致龍眼樹與荔枝樹開花不理想,蜜蜂採集不到花蜜,造成荔枝蜜與龍眼蜜的收成近乎是零,讓蜂農叫苦連天。這種天氣與降雨量的異常,顯現出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徵兆,正在影響農作物產量。

而在馬來西亞,被譽為超級食物的「無蟄蜂」產業正悄悄發展中。這種蜜蜂最明顯的特徵即身

上無刺,體型比一般蜜蜂還小巧,很像蒼蠅,群體出沒,對人類來說沒有被叮咬的風險。此外,其抵抗疾病與寄生蟲的能力,優於一般的有刺蜂,甚至可能更能適應氣候的變遷。

馬來西亞的無蟄蜂分布得很廣,已經適應融入人類的生活圈。當地的路口、市場售賣甜膩的甘蔗汁或是甜飲料的檔口,總是會聚集很多體型細小、一般人以為是蒼蠅的昆蟲,不斷圍繞飲料桶子,牠們其實不是蒼蠅而是無蟄蜂。

全球的熱帶雨林與亞熱帶雨林均有無蟄蜂的蹤跡,種類約有500多種,而大馬則有78種。無蟄蜂巢呈不規則的杯狀,採集的時候需要用吸管器一點一滴收集起來,相當耗費人工。一般有刺蜂產蜜量比無蟄蜂要多27倍之高,因此產量少是造成無蟄蜂蜂蜜價格高的原因之一。

無蟄蜂蜂蜜一瓶約700cc,售價至少台幣2000元,與普通蜂蜜相比,香味更濃郁、含糖量較低、富含有機酸,味道也較為酸甜爽口,這是由於無蟄蜂蜜中含有較多的酵素,會發酵產生許多氣體泡沫,放置越久,甜味也因而逐漸消失,變成香醇的酸味,據說能有效促進人體細胞新陳代謝。無蟄蜂蜜並以營養價值高著稱,含有高抗氧化成份、微量元素、類蛋白質等,營養價值比一般蜂蜜高。

(左)無蟄蜂巢開口呈杯狀。(右)馬來西亞的無蟄蜂蜜。
(左)無蟄蜂巢開口呈杯狀。(右)馬來西亞的無蟄蜂蜜。

第一次看到無蟄蜂,是在大馬吉蘭丹州的民宅院子裡。當時媽媽帶著我們驅車前往認識的朋友家拜訪,那是尋常的邊間獨棟房子,沒有門鈴,媽媽直接喊聲,門開啟,迎來一位業餘的蜂農伯伯。伯伯房子兩邊均是狹長的院子,疏疏落落種著花樹,印象最深刻的是,院裡到處均有像蒼蠅一樣的小昆蟲,在一節節木頭錯落在花樹之間飛舞。伯伯熱情地指著這些小昆蟲說:「這就是無蟄蜂。」他所種植的花樹有木瓜、楊桃等,花香誘來許多無蟄蜂採蜜。

無蟄蜂飛行距離不遠,常常只能採集方圓800公尺以內的花蜜。牠們通常在森林裡的樹洞築巢,在洞口分泌具有黏性的蜂膠,高起如喇叭,可以防止螞蟻、壁虎、蜘蛛等入侵者。我們造訪的無蟄蜂家庭農場,即是用一截截稱之為「樹桶」的樹幹,來飼養無蟄蜂群,上頭切平以備將來採蜜用,再用木頭蓋子蓋起來,除方便採收也防止其他小動物侵擾。

這種家庭式養蜂在大馬逐漸風行。媽媽熟識的吉蘭丹友人家院子豎立著數個住著無蟄蜂的中空樹桶,就是向蜂農購得的樹桶蜂巢。剛開始的確有產蜜,但是由於院子裡開花植物不夠多,或是近距離範圍內並無太多花蜜可採集,因此當無蟄蜂無蜜可採,有些蜂群便舉家搬離,空留一截截的樹桶。不過,只要分蜂時節或開花季節來臨,這些空「房」可能就會再度進駐新的蜂群。

(左)無蟄蜂的蜂巢。(右)無蟄蜂的樹桶飼養方式。
(左)無蟄蜂的蜂巢。(右)無蟄蜂的樹桶飼養方式。

今年8月在沙巴舉辦的國際無蟄蜂會議中,無蟄蜂蜜正式被馬來西亞政府列為超級食品產業,具有潛力發展成為農夫或農村家庭的收入經濟來源。另外由於無蟄蜂授粉的範圍很窄(僅800公尺),因此很適合作為農作物的授粉昆蟲,尤其是溫室無農藥栽種的好幫手,授粉同時可取花蜜,作為生態栽種指標,一舉數得。

然而發展無蟄蜂產業也面臨一些生態環境永續的問題。例如,為飼養無蟄蜂而將野外有蜂巢的樹桶鋸斷取走,就並非永續的作法。雖然有人宣稱已經可以人工繁衍無蟄蜂群,但被列為商業機密,尚未大量推廣,因此目前大多數蜂群還是取自野外,造成衝擊環境生態的隱憂。

蜜蜂大量消失,原因除了氣候變遷的衝擊,還有疾病與寄生蟲的侵襲、殺蟲劑的大量使用、生物多樣性與棲地的消失等。蜜蜂作為農作物授粉的重要媒介,若是蜜蜂消失,確有可能釀成糧食危機。無蟄蜂在農作物授粉方面,可以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尤其是溫室蔬果方面的培植,更有賴無蟄蜂做為生力軍。但是與普通蜜蜂一樣,無蟄蜂同樣不敵殺蟲劑的噴灑,必須以不危害環境的友善耕種方式,才能確保蜜蜂以及蜂蜜產量的穩定成長。

無蟄蜂的蜂巢,在洞口分泌具有黏性的蜂膠,高起如喇叭,防止昆蟲入侵。
無蟄蜂的蜂巢,在洞口分泌具有黏性的蜂膠,高起如喇叭,防止昆蟲入侵。

台灣有上千種野蜂,其中一種野蜂,台語稱為「雨神蜂」(意指蒼蠅蜂),可見無蟄蜂也分佈在台灣。然而,根據宜蘭大學陳怡伶教授的研究,遍尋各地只找出一種叫台灣黃紋無螫蜂(Lepidotrigona hoozana),目前只分佈在台灣中海拔森林地帶,不像其他國家在平地也可見到,這可能與台灣平地過度開發,造成森林消失有關。

無螫蜂的特色是無刺不會螫人,適合與人類居所共處,蜜源雖少,但經濟價值非常高。台灣是無螫蜂的分佈區,有人在阿里山石桌區域飼養,鄒族也仍保有在屋簷下吊掛小型空樹桶的傳統,除了象徵吉祥外,期待無螫蜂能搬來築巢。除了蜂蜜外,無蟄蜂所分泌的蜂膠可抗病毒、抗菌,也可作為黏著劑,是家居生活中的好幫手。與人親近的無螫蜂適合養在溫室農場授粉,與學校作為環境教育的示範與教學。

雖然無螫蜂有較好的抵抗疾病與寄生蟲能力,但如同一般蜜蜂,人為過度的干擾都可能造成蜂群流失,台灣平地要能恢復到健康的森林生態,有可築巢的老樹與多蜜源的環境,才能讓這些嬌小又努力工作的小昆蟲回到平地,好好存活。無論是無螫蜂還是有刺蜂,若要借用蜜蜂之力生產糧食、協助人類生存,就要先為牠們的生存打造理想環境。

(作者曾詩琴:關心環境,喜歡海洋。來自馬來西亞,現居台北。)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韓粉證明罷韓遊行大成功
不肯面對「終戰」的「高雄奇蹟」
左派馬英九,右派蔡英文?
年終面談被稱讚,別謙虛回「沒有啦」!幫你考核大加分的5個絕招
政黨極化下的川普彈劾案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