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曾志超】豬肉大漲台灣豬有恃無恐?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作者為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近期台灣國產豬肉,不因萊豬進口而受影響,反而呈現飆漲態勢,我國養豬產業似乎更具競爭力。然而根據日本經驗,這只是短期現象,未來進口豬仍可能重擊台灣養豬產業。

台灣養豬產業質變中

農委會畜產行情資訊網顯示,豬肉產品進口量自蔡總統宣布萊豬就口後,每個月進口量逐月下滑,去年12月進口豬肉僅有4,791公噸,約為當年7月高點9,263噸一半;反觀,國內豬肉則大受歡迎,去年毛豬每公斤平均批發價僅69元,1月9日已漲至77.7元,與去年同期66.32元相比,漲幅近17%,逾越80元只是時間問題。

進一步引用媒體報導,截至去年十一月底,國內養豬場從2018年的7241場減少到2020年的6497場,足足少了744場。但另一方面,毛豬養頭數為551.2萬頭,與上期調查相比,還略增約1.3萬頭。整體而言,國內養豬場數量有減少的趨勢,養豬的數量則不減反增,似乎完全不受進口市場擴大開放而受影響。

日本經驗殷鑑不遠

日本開放豬肉市場已經長達15年,其呈現的市場變化,應會是台灣以後可能的結果,值得我們參考:

首先,國產豬肉市占率不斷下滑:日本豬肉自給率縱然受到進口豬的影響,仍能長久維持五成以上,但2018年已衰退至48%,美國豬就是最大的受益者。在價格優勢下,進口豬肉也將在台灣攻城掠地,九成的市占率恐很快就會失守。

其次,養豬數量縮減:日本養豬數量逐漸減少,當前台灣養豬數量縱然仍在成長,不過這應該是國人擔心食安問題,引發的短期現象,除了美國有使用萊克多巴胺外,其他進口豬並無此問題,長期而言國內食安顧慮可能就會隨時間遞減,養豬頭數將會隨之減少。

第三,養豬產業大型化:日本15年來養豬戶數驟減一半以上,有一半的養豬場退出市場。在國際競爭下,需仰賴規模經濟降低成本,加上環保要求日漸嚴格,以及防疫與研發成本大增下,台灣多數的中小型養豬場也將被迫退出市場。

中小型養豬戶首當其衝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採「差額關稅制度」,保護國內低價豬肉,簡單的說,若到岸價格(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簡稱CIF)低於基準輸入價格(每公斤546.53日幣),需課徵差額關稅,即基準輸入價格與CIF的差額。然而台灣採從價稅,對低價豬肉沒有防衛措施,衝擊將會更甚於日本。

國內的中小型養豬戶競爭力較差,將首當其衝,若依照日本經驗,一半的養豬戶將面臨倒閉。農委會雖推出養豬百億基金,至今仍無具體方案,媒體稱農委會初步規畫8大面向,包含穩定國產豬價格、輔導養豬場添購新型設備、加強廢水及異味處理、現代化及肉品冷鏈升級、打造台灣豬肉國家隊與協助台灣豬外銷出口等。沒有針對中小型養豬戶的輔導轉型或退場機制,漠視其面臨的問題。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