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遊戲規則都是為聰明人設計:看穿108課綱背後的真實設定

國策會108課綱座談會 (圖)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作者/獨立評論

文/山普拉殿

本篇是要來談談課綱根本設定問題,也就是為何課綱實驗總是得不到預期中結果的原因。容許我用「實驗」,而不用「實行」,因為真的就是實驗。

先從《三個傻瓜》這部電影想傳達的理念為起點說起。

印度經典片《三個傻瓜》是一部引人深省的教育題材電影。主角藍丘以第一名畢業於帝國理工,最後又是個成功的科學家,而外號「無聲火」的查托則自始至終都敗在藍丘手下,是永遠的第二名。

電影特意將兩人塑造成截然不同的角色:藍丘頭腦好,重理解,愛助人,查托頭腦也好,重死背,自私鬼。這樣的設定容易讓觀眾分辨出誰是好人、誰是壞人。當然,電影到最後,好人一定是贏過壞人,才會讓觀眾情緒得到抒發。因為我們已經把自己投射到藍丘這個角色身上,一定是要贏的啊。

大致上,電影想表達的是:學習不是為了成績、為了贏別人,學習不一定是發生在工程學科上,也能發生在其他興趣,如電影中熱愛攝影的法罕。而電影中這些學生當然也如設定般,每個人都得到了成功,包含查托。但電影也告訴我們,查托的成功還是輸給了三個傻瓜,因為他不快樂,因為他汲汲營營於物質上的成功。

這樣的結局,容易讓人有美好的夢想,認為理解、熱情、興趣才是學習的主要方向,才是邁向成功的不二法門。但實際上,根本是一個天大的幻想。

藍丘就是個天才,不是傻瓜。對天才來說,理解與應用不過是小菜一碟,所以他常常在問問題,打破常規。而對其他兩個傻瓜與查托而言,理解與應用卻是個麻煩,因為他們不夠聰明──至少在帝國理工學院而言不夠聰明。對他們來說,要跟上學業已經很難,何況還要問問題,打破常規,他們沒有餘力做到藍丘能做到的事,所以他們常常對藍丘的行為感到困惑。

▎聰明人能靠著熱情打敗一切,不夠聰明的人呢?

電影中有兩個誤區,沒有看清楚,就容易被誤導為學習是很輕鬆的、快樂的。

第一誤區是聰明程度。只有聰明等級超過教科書的等級,才能進一步理解與應用,才能享受將知識拿來應用的快樂。而聰明程度不足,則是痛苦的死背課本,死背到也許哪一天頭腦發展能跟上,就能理解。這是曾經讀過書的我們都有過的經驗。像當年的九九乘法表,我就是死背的。直到近幾年教小朋友時,才真正了解它的意涵。

所以,我就很想知道:除了天才與特別聰明的人之外,會積極鼓吹推崇大家都要會理解、思考與應用的人,是不是沒吃過理解與思考的苦?還是他們現在的工作只是課綱的推動者,因為自己不需要理解、思考與應用,只要吆喝、吶喊、呼籲別人去做而已?

第二誤區是熱情與興趣。電影中另外兩個傻瓜,法罕對攝影有興趣,跑去攝影,拉加流露對學習的熱情,順利錄取到大公司,最後都成功了,也很快樂。他們成功是不是因為這是電影,一定得這樣演?不然,怎麼說服觀眾成績好不是唯一成功之道?但,我又再想想,也不一定是因為電影設定才會成功,因為兩個傻瓜最終畢竟還是從印度第一的帝國理工畢業,就算是倒數二名畢業,光這張文憑到手,不知就海放多少人?

更不用說,他們失敗的機率極低。例如對法罕而言,攝影比起研究學科來說不會太難切入,因為他降級打怪,當然好打。而拉加錄取到大公司,這也是必然,跟他真情流露的抒發情感無正相關,是因為他的聰明程度夠,帝國理工畢業份量夠。如果他是完全不聰明的人,就算有再多學習熱情也不會錄取。

在沈浸於天才藍丘所帶給我們的美好理念之餘,不妨再多想想非天才的法罕、拉加與查托所遭遇到的困難現實,我們多少就能推測,國家多次推出的課綱實驗總是不如預期的原因。

▎答案,是不是課綱的參數設定與假設太過完美?

我國的課綱,從民國37年啟動調整以來,包含最新的108課綱,採用的假設都是「人人能自主學習,學以致用;人人都能唸到好學校,得到好資源,找到好工作」,可以說,學生參數設定往往都是藍丘,學校設定都是帝國理工大學,並且每一所學校,包含師資、軟硬體、財源都相同。

要學生將知識化作應用、要學生自主學習、要學生有熱情、互助、共好,不是藍丘等級是做不好的。因為學科隨著年級升高,只會愈來愈難。有人會卡在小學,有人會卡在國中,有人會卡在高中、大學、研究所,只因為他們的聰明程度終於跟不上。跟不上時,何來餘力自主學習、熱情、互助與共好?何況,我們國家對於跟不上的學子,有什麼有效的補救機制嗎?

至於,要每所學校資源條件都如同帝國理工大學,或是每所學校資源都一樣,也是不可能的。這是資源浪費,而且不符合經濟效益。因為對於程度跟不上的學子而言,再好的資源,對他們來說都是無效的。因為我四年級已經沒學好,就算用大學師資來教我六年級課程,我還是跟不上學不會,無法享受到師資優良的好處。而對優良師資而言,還要分心於補救教學,而不是去強化其他學子的能力,這不就是資源浪費,而且不符合經濟效益?舉個更簡單的說法,就好比要腦科手術權威來看感冒一樣的意思吧!

做過實驗的人都知道,不同的參數的設定,會得到不同的實驗結果。甚至有些實驗,因為假設太過完美,不管怎麼調整參數都是做不到的。所以,當我們看到課綱實驗後的結果,前後段學生差距拉得更大、私立國高中生意更好、補習班生意更沒有如預期中蕭條,那也是因為參數設定太完美,必然得到的實驗結果。

私立學校有資源、能篩選學生,實驗結果當然是好的,因為它們有按照課綱參數設定做實驗。補習班能補足學校師資、強化學生能力,實驗結果也會是好的,因為它們也有按照課綱參數設定做實驗。至於無法上私立學校,無法上補習班的學子,只能期待自己正好夠聰明,正好遇到學校師資好,這樣參數設定完美,也可以得到好的實驗結果。

然而,只有我們國家不正視參數設定太完美的問題,不是每個學生與每所學校都能符合設定,所以一直採用偷吃步方式來帶過。比如採用各種修補式的入學方式,繁星、百川、拾穗,降低好大學的入學門檻,意圖讓前段與後段高中職學校差距變小;比如要求大學依照才能,不要依照考試成績來選學生,意圖讓前段與後段的高中職學生差距變小。這樣的偷吃步行為,無非是將課綱的參數設定做假,這樣得出的實驗結果能採信嗎?

如此一來,相信國家而配合教育政策的家長與學子,在不知不覺中,就會掉入陷阱之中,讓自身的競爭力與讀私校、上補習班的學子愈差愈大而不自知。

事到如今,如果我們國家還是不肯承認多次推出的課綱,背後假設一直以來都是「夠聰明,才能自主學習,學以致用;夠聰明,才能唸到好學校,得到好資源,找到好工作」,因而覺得沒有必要去建構課業落後的修補機制,以挽救多數非天才的法罕、拉加與查托們,那麼,我們家長與學子就要認份的想辦法做好符合課綱假設的完美參數設定。

如果做不到,那就往降級打怪方向走,不要被課綱欺騙,被政府欺騙,硬是去走升學文憑之路,硬是要用熱情去走自發、互助、共好的自我欺騙之路。因為我們明明知道,要依靠讀書成功,一定得夠聰明;而要靠讀書以外的興趣,來獲得成功,除了依靠不可靠的熱情外,一定得花更大的苦功才能脫穎而出,那是因為降級打怪雖然容易打死怪獸,但是降級後,跟你同等級的人也變多了。

最後,請大家捫心自問,我們的課綱與教改,有讓你我的孩子變得更好嗎?還是反而讓學子程度差距愈拉愈大?

更多獨立評論文章

資本主義下的門當戶對?有錢人跟有錢人結婚,然後他們生出有錢的孩子

※本文由獨立評論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