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窮人沒有生病的權利?從台劇《做工的人》看台灣真實社會的縮影

做工的人結局彩蛋釋出 鐵工兄弟笑容滿面 (圖)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作者/獨立評論 文/翁語謙

台劇《做工的人》改編自作家林立青的同名著作,是台灣首部在大型工地實景拍攝的電視劇集。於2020年5月10日開播後,由於劇情十分貼近生活,討論度節節上升,也收穫大量好口碑。全劇一共6集,以鐵工兄弟阿祈(李銘順飾演)、阿欽(柯叔元飾演)、板模工昌仔(游安順飾演)和怪手司機阿全(薛仕凌飾演)在工地裡搬演一次又一次荒謬的發財夢戲碼為主線,延伸出幾個家庭和人與人之間的生命故事。

▎當你失去收入,還要背負數十萬醫藥費……

雖然《做工的人》前幾集故事緊扣「噗嚨共」三兄弟一個接一個荒誕好笑的發財夢,但隨著劇情推展,我逐漸在某些細節中感受到本劇隱含的沉重。我最無法忽視的,是劇中不斷釋放阿祈身體狀況不佳的訊息:腰酸背痛、跛腳、視線模糊導致走路到處亂撞……。然而每當老婆和兒子催促他趕緊就醫檢查,他總是一再推辭,還開玩笑地說「錢就是我的醫生,有錢就不會生病。」「用錢來砸我,醫生遠離我。」

剛開始我覺得阿祈好笨,怎麼能拿自己的健康開玩笑,畢竟我們都知道健康才是人生最大的資本,沒了健康、擁有再多財富又如何?直到在第四集中,聽見阿祈深夜在醫院的一段告白「我怕我進醫院,就沒辦法出來了」,我才恍然大悟,其實他也早已意識到身體的不適,並非真心相信自己沒事。他比誰都更清楚自己全身都是病、卻根本無力解決,而乾脆忽略健康的警訊。

這讓我想到自己的親身經歷。不久前我的媽媽因為身體不適就醫檢查,結果出來卻是惡性疾病。所幸發現得早,也立刻進行手術與後續治療,現在已經恢復健康。然而我至今無法忘記媽媽住院那陣子,爸爸工作一整天、下班後還要來醫院探視,那時在病房裡,他也跟我說過類似的話。

他告訴我:「我們算是幸運了,平時有一定的積蓄,還有健保給付補貼,還能負擔得起媽媽的醫藥費。但妳想想那些比較窮的人怎麼辦?平時連生活下去都有問題的話,一旦生病了真的是……很慘。甚至沒救了。」

從前期的檢查、手術住院,到後續裝人工血管與化療,媽媽從入院診斷治療到完全康復出院,前前後後總共花費數十萬;而這僅僅是不到一年內發生的事情。

想到這裡,我好像更能理解阿祈不願就醫的固執。因為一旦去看了醫生,被診斷出疾病、必須住院的話,他就不能工作賺錢養家。狀況好一些,也只是不能賺錢而已,但若是被診斷出癌症或較危險的心血管疾病,更是需要長期治療以及親人照護。除了金錢壓力會重重地砸在身上之外,對精神和心力無疑也是一種耗損。

▎以喜劇的基調包裝心酸的社會現實

劇情發展到最後,阿祈因長期做鐵工導致罹患電光性眼炎,獨自修繕屋頂時腦溢血突發而失足墜落,醒來後半身不遂。他不願接受朋友們的探望,也不肯讓兒子看到自己在病床上屎尿失禁的模樣,更不想一輩子拖累家人;於是,阿祈最終請求弟弟阿欽結束自己的生命。

這樣的結局著實令人心酸動容,然而面臨類似遭遇的人,卻不只存在於戲劇中,相同的事情,實實在在地在現實生活中上演。但就像導演鄭芬芬在接受專訪時提到的,她拍攝這部劇集的目的並非為了講勞工相關的嚴肅議題,也無意控訴社會制度不公。「政府當然有做不好的地方、社會也有不夠善待他們的地方……但我希望先讓大家去認識這群人,關心這群台灣平凡小人物。」

《做工的人》不以階級優劣的立場進行批判,而是敦厚誠懇地呈現社會中真實存在的問題與現象,帶領觀眾看見平時容易忽略的「社會底層小人物」的樣貌,進而引發感動、群體共鳴。由衷希望看過這部劇集的人們,都能更加體認到理解與為人著想的重要性,並對生活在同一個社會中彼此多一點關心。

(作者為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學生。)

更多獨立評論文章
一個善良女孩的墜樓,是太過巨大卻又微弱的聲音

※本文由獨立評論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