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共和黨抗中、民主黨親中」的迷思

Election Day 2014 - Democrats and Republicans in the campaign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作者/獨立評論

文/李其儒

時間回溯到4月中旬,由於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賽在公開記者會中指控台灣政府放任網民對他進行歧視性人身攻擊,台灣社運人士聯手知名 Youtuber 與設計師發起群眾募資,到紐約時報投放廣告,希望以台灣的成功防疫經驗做公民外交,爭取國際關注。

當時的募資行動可謂獲得前所未有的成功,更在社群媒體上引發廣大討論。有人分享英文寫作訣竅,有人討論在紐約本身為新冠病毒重災區之刻,投放廣告對對讀者來說是否難以引發共鳴,更有人質疑紐約時報立場究竟撐台還是親中 ?台灣人在紐時投放廣告,會不會是一廂情願以熱臉貼冷屁股?舉例來說,著重分析國際新聞的談話性節目百靈果在4月中表示,如果台灣人要藉由在紐約時報投放廣告來向美國人點出 WHO 跟中國欺負台灣,可能面臨找不到適合受眾的窘境:

價值觀跟我們在聽這個podcast的觀眾一樣(進步價值觀)的美國媒體,他們全部都是支持中國的。是價值觀跟你相反的。Fox News、Breibart這種你最看不起的這種,他們才是在反中。他們才在罵WHO沒做好。你campaign放在那些跟你價值觀一樣的媒體是沒有用的。

▎親中與反中,在美國真的這麼壁壘分明?

「共和黨、保守派媒體對中國強硬,民主黨跟自由派媒體對中國磕頭」,這個分類看似是成立的。最常被舉的例子就是民主黨總統柯林頓 。他在 1994年讓中國繼續獲得最惠國的條件,也讓中國更深入參與國際貿易框架,天真地希望藉由經濟開放帶動政治開放。相反的,川普上台之後就接了蔡英文的恭賀電話,惹毛中國政府,之後也大罵中國操作人民幣匯率、開啓了延燒至今的貿易關稅戰。

這兩個例子看似符合「共和黨抗中,民主黨親中」的分類,但是美國對中國政策早在25年前就已經不是那麼二元對立。1992 年美國總統大選時,柯林頓就曾批評老布希跟鎮壓天安門事件的中國政府「靠得太近了」。一開始柯林頓上任,還想改變老布希的政策、不要再讓中國保持貿易最惠國的條件。過了一年多,才決定延續老布希的政策。兩任總統都認為美國不能孤立中國,要跟中國有貿易往來,才能讓他們得到經濟自由,進而在未來讓中國享有政治自由。

柯林頓執政8年後的2000年,代表民主黨參選的高爾提倡要跟中國建立更緊密的貿易關係,這次共和黨換成小布希來罵民主黨的中國貿易政策。到了 2012的時候,兩黨的候選人互相攻擊對方的中國政策。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尼(Mitt Romney)批判歐巴馬對中國不夠強硬,為了反擊,歐巴馬政府在WTO指控中國單方面實施對美國汽車的關稅,還批評羅姆尼在經營私募基金的時候,把不少美國的工作外包給中國,讓很多人丟了工作。光從選舉口號就可以看出,用民主黨、共和黨來區分美國自由派、保守派對中國的立場是歡迎還是戒備,並不準確。

▎川普的競爭者拜登:「美國必須繼續強力支持台灣!」

自川普就任、發動中美貿易戰以來,在抗中派輿論中不乏大力吹捧川普的文章,但是在川普第一屆任期即將結束的現在,若是抗中派仍然把共和黨當作台灣結盟抗中的唯一選擇,不僅是簡化歷史演變,更是沒有跟上當下美國的民情變化。從2019年開始,民主黨總統黨內初選的辯論會中,「美國如何對抗中國」就是很重要的議題。在各場公開辯論會中,初選的各路人馬雖然批評川普的手段粗暴跟歧視性言論,但多數候選人都表示應該要持續施行部分對中國的關稅。最後出線代表民主黨的候選人拜登在2019年就已經表明國際勢力,要嘛是美國、要不就是中國領頭。他也在辯論、訪談等公開場合,大力抨擊中國違反專利權、 WTO的規範。

面對台灣,2020年1月,拜登在twitter上恭賀蔡英文勝選,5月20日也轉發了蔡英文就職典禮的推文。 拜登的恭賀貼文表示「美國必須強力、不分黨派、保持原則地持續支持台灣」。

拜登對台灣的支持並非只是選舉時炒作話題。曾經擔任美國外交部次長、現在身為拜登外交政策的核心幕僚Anthony Blinken在5月19日參加了一個智庫線上對談,回答了TVBS華盛頓分局記者Jessica Ni的提問。Blinken表示,他認為台灣應該要能夠參與WHO:

現在很可惜的是,台灣在WHO裡面被忽略。這是一個很大的錯誤,從政治跟實務兩個面向都是如此。因為台灣處理COVID-19很成功,有自己的專業跟經驗……這些對世界是很有幫助的。我希望我們能全力以赴讓台灣能有所參與。雖然現在美國自己實際上來說是離開了WHO。台灣能夠參與國際組織,是對我們(美國)的有利的。

One of the very unfortunate things happening now is Taiwan being pushed aside in the WHO. That is a huge mistake, both as a political matter but also as a practical matter. Because Taiwan has had some significant success in dealing with covid 19 with its own expertise and own experience … It would be incredible to the world right now. I hope we are doing everything we can to make sure there is engagement. Of course its kind of hard for su to do that when we are pulled out of the WHO effectively. We have a strong interest that Taiwan can be engaged i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如果拜登勝選上任,Blinken很可能在白宮國安會擔任高階幕僚或者外交部擔任重要首長。政策幕僚Blinken在非選舉場合的發言,透露拜登團隊在中國議題的佈局達到了外交跟軍事的層

次。

▎在美國,不喜歡中國的人正在增加

美國輿論跟政治領袖的意見是一致的。根據立場跨黨派公信力很高的智庫Pew Research所追蹤的問卷,今年3月時,6成6的美國民眾對中國持有負面態度。總體來說,共和黨選民不喜歡中國的比例多了10%左右。但在這近10年來,對中國反感的趨勢跨黨派地持續增加,並不侷限在共和黨民眾。

資料來源:Pew Research,作者整理。
資料來源:Pew Research,作者整理。

Pew Research的民調還顯示出另一個有趣的現象。3月疫情以來,比起共和黨支持者,更高比例的民主黨支持者認為中國會在疫情之後,試圖增加其國際影響力。而且民主黨選民中,5成認為美國應該要參與國際事務,共和黨選民則是只有2成多。這個數據顯示出,民主黨的支持者,雖然對中國比較沒那麼反感,但是對於中國的崛起更加敏銳;相反的,共和黨的支持者雖然比較討厭中國,但也不見得會願意美國去聲援台灣。用個詼諧的比喻,哆啦 A 夢裡的小夫雖然不喜歡胖虎,但不會站出來跟其他同學替大雄打抱不平,反而可能會躲在自己的豪宅裡面打電動。台灣若要在國際情勢下,得到更多美國的聲援、支持,其實民主黨的選民也是台灣人做公民外交需要影響的一環。

資料來源:Pew Research 1, 2,作者整理。

另外一個邏輯盲點則是把反中、批判WHO、支持川普這些立場全部打包在一起。這樣的思維提前預設立場,反而會犧牲掉潛在可以聲援台灣的夥伴。

世界著名歌手Lady Gaga在4月中舉辦線上募款演唱會。她在活動上稱讚WHO總幹事譚德塞是超級巨星,這個言論也引起一些台灣人在臉書上開罵,甚至揚言抵制。但我們可別忘記Lady Gaga長期聲援圖博,也曾經跟達賴喇嘛會面過。在那次會面後,Lady Gaga還被中國宣傳指揮部下令禁播。有這樣的背景,她可能因為屈服於中國利誘,而為WHO護航嗎?Lady Gaga這種等級的巨星,對美國民意是很有影響力的。雖然她早就對網路上的各種批評習以為常,但如果台灣人要結交盟友,在公民外交策略上,反而應該要拉攏這樣的人,而不是網路出征。

第一印象影響人們的認知是人之常情。台灣人一旦有了「共和黨抗中,民主黨親中」的印象後,可能只選擇看到川普政府棒打中國的行為,而沒有注意到川普政府退出國際組織後,可能導致權力真空而給中國政府機會。當我們要在國際上為台灣更有效率地倡議,必須減少我們的認知偏見。在2020年的當下跟未來幾年內,美國民意跟政治領袖不論黨派,都對中國更加提防,也不再天真的認為經濟開放就會讓中國內部政治改革。台灣人也該把「共和黨抗中,民主黨親中」這種過度簡化的思維丟掉了!

(作者為普林斯頓大學社會系博士生。)

更多獨立評論文章
健保署訂定醫材價格差額上限有道理嗎?

※本文由獨立評論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滙豐狠砍3.5萬人!股市明明很熱,為什麼金融業開始大裁員?美中貿易戰僵局,讓世界貿易組織奄奄一息
川普視我如草芥,我視川普如珍寶?
「上下交相賊」的民進黨政府團隊?
監察院成了「蔡統院」?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