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泳池看見公共空間的親子思維

Portrait Of Children In Water At Edge Of Pool Waiting For Swimming Lesson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作者/獨立評論

文/魏妏秦

女兒這週上了人生第一次的游泳課。

由於孩子年紀還小,洗澡雖然可以自己來,不過洗頭卻需要大人協助,我和先生需要相互配合,分工帶小孩(因為還有老二,她更小,沒一起去上游泳課)。當爸爸需要帶老大上游泳課時,就遇到男女分浴的問題。

爸爸不能進女淋浴室。但小女孩已到學齡年紀,依照泳池規定,學齡孩童就必須依照性別到各自的淋浴間。然而,孩子需要大人在一旁幫忙,不得以之下爸爸只好帶女兒到男性淋浴間沖洗。

這必須事先讓她理解為什麼這麼做。孩子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沒有小孩大人一起的(親子淋浴室)呢?」

反觀女淋浴間內,每一次都會遇到一堆大於學齡的小男生衝來衝去,由媽媽帶進來女淋浴間盥洗和吹頭髮,看起來挺自然的,媽媽和小男孩都不彆扭,嬉鬧的聲音不絕於耳,不怕旁人發現。

▎為什麼想像裡,一定只能由媽媽照顧小孩?

首先,為什麼不管男孩女孩都看似理所當然地由媽媽打理呢?我在開課當天問了老師,老師有些遲疑地說,女兒洗澡由爸爸幫忙,好像不太方便。可是,就沒有人覺得兒子由媽媽協助不太方便嗎?其他家長則拿出泳池規定,告訴我學齡兒童就得分男女了。我進一步追問,如果事不得已,一定只能由爸爸帶孩子來上課,該怎麼處理呢?我沒有得到明確的說法,大家只是問說還有沒有其他問題,就結束討論。

我心裡想:如果家中的經濟支柱是媽媽,而爸爸負責打點小孩,遇到這情形怎麼辦呢?如果是單親家庭呢?如果是多元成家的家庭呢?

這個游泳池的公共空間設計思維不但不夠縝密,在淋浴間內的設計也對小孩十分不友善。所有淋浴間內的設置都是以大人的高度為主,女兒就算可以自己洗澡,也沒辦法使用淋浴間內的置物架,仍得父母進去幫忙。為什麼明明就是有專門開設幼童/兒童游泳課的游泳池場域,而且每年暑假期間都是此泳池的最大宗業務,卻沒有合適的親子空間、或適合孩子使用操作的空間設計?

大眾空間沒有想到更多元的可能性,以極為制式的二元化存在著。當下的社會,個人和家庭的面貌都已經非常多元,「父」「母」的分工已不再是以往的刻板印象,但多數場域卻仍深埋偏見的空間刻畫,連泳池這樣貼近身體的空間還不見細膩,實在令人扼腕。

▎被公共空間排除的爸爸們

再者,公共空間為何將「父親」排除在外?以往最常被提及的是「只有女廁有尿布台」,這讓父親有合理說法不去幫忙換尿布(不管是男嬰還是女嬰,換尿布都是媽媽的事?其實別說是嬰兒了,許多小男生不也是媽媽帶進女廁使用洗手間嗎?)尿布台的設立只不過凸顯思維的僵化,讓親職分工通往制式化、刻板化的形象罷了。

這是個雙向的影響:親職分工的刻板印象一直不鬆動,公共空間的設計當然就不會有變化;而公共空間的設計逐漸僵化,親職分工的刻板印象就會不斷被強化。默默地將親職工作歸向母職,別說對媽媽造成勞務上的負擔和理所當然,其實對爸爸也很不公平:試想,現下許多父親想參與親子之間的活動,增進親子間的聯繫,卻被大眾空間設計粗魯地推開。假設是爸爸想帶女兒去游泳,碰到這樣的場域,他該怎麼辦?不但無所適從,對於想要參與孩子事務的父親來說,這何嘗不是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呢?

最後,公共空間代表社會集體思維,當我們抱怨孩子不夠獨立、爸爸不幫忙帶小孩的同時,何不從友善孩子、友善親子的公共空間設計思考起呢?

更多獨立評論文章
錯在出生起跑點,6、7年級「棄世代」失落的是一輩子

※本文由獨立評論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