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林育卉】三倍券 你不要 給我領

國民黨團批三倍券手續繁瑣  盼化繁為簡 (圖)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作者為政治評論員

為了怕讀者每次都沒看文章就急著留言,今天還是把重點寫前面。

今天看到有數個媒體為了吐槽行政院剛公布的振興三倍券,全力吹捧馬英九前總統時期的消費券,一時之間,幾個媒體同氣連枝,出現了這些大標:「小英當年也主張發現金」、「穿越時空打臉自己」。乍看之下,難道媒體挖出了什麼重大陳年新聞,怎麼這些媒體會有志一同從相同角度來批評行政院剛剛推出的振興三倍券,難道是從哪格媒體的中央廚房開出了一份菜單嗎?

根據我過去從廣電基金以來,長期觀察媒體報導所養成的習慣來看,先不說相關報導訊息出現的時間及跨媒體間數篇報導內容高度一致的神奇巧合,對於政策的討論或批評,這是媒體的天職,但媒體的報導不能因為其政治立場就指鹿為馬、指黑為白。

我們回歸事實來看,以下幾點跟所有讀者來討論:

第一、消費券的失敗是藍綠共識

這句話不是我說的,是馬前總統親自任命的行政院院長毛治國,在2015年被問到要不要再次推出消費券時說的。我想,經過這幾天媒體及網友爬梳過去的新聞皆可印證。當年馬政府時期所推行的消費券政策,最後的執行效果,不僅不到預期值的一半,GDP只有零點幾,而消費券替代消費的結果,更是把可能的經濟乘數全都吃掉,小英當年的憂心消費券無法達成效果,一語成讖獲得證實。

第二、發放時機完全不同,金融海嘯與武漢肺炎肆虐全球情況天壤之別

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政府因應政策失靈,當年有六十多萬人因受衝擊導致失業或放無薪假(還記得發明無薪假的人可得諾貝爾獎的名言嗎?)民眾因怕受到衝擊緊縮開銷不敢消費,以致百業蕭條。而馬政府除了發3600元的消費券之外,兩手一攤要民眾自己想辦法。還記得當年很多人一拿到消費券趕緊換現金去付信用卡帳單、繳水電費,缺尿布的、買衛生紙柴米油鹽的趕快用消費券買。就是因為這樣「沒有設限制」的消費券,導致替代消費的情形嚴重,對振興經濟的助益微薄。發消費券去繳交帳單、水電費,這是紓困不是振興,這個結論還不清楚嗎?

但2020年的武漢肺炎疫情,到六四的今天,全球因為來自中國的武漢肺炎有超過629萬確診,38萬人不幸撒手人寰。台灣因為超前部署,防疫表現優異,確診人數443人。至於紓困,蔡政府針對不同對象、各行各業都有不同方案,我在下一段會跟大家敘明,總的來說,紓困的金額雖不能完全讓民眾滿意,但也算是即時雨不無小補。從清明節起,受疫情影響被關在家裡的民眾早就驛動的心蠢蠢欲動,要不是被國家級簡訊警示打壞了遊興,應該會有更多人會衝出去玩了。六月份開始,很多商家及餐廳小吃店生意強強滾,這波報復性的消費出籠先點火,再加上七月中的三倍券加碼,台灣經濟振興有望。

第三、 紓困振興不一樣,先紓困再振興為市場注入活水

在疫情蔓延之際,政府進行紓困,匡列1035億元發放現金給需要幫忙的民眾,至今根據統計已發放金額達700多億,讓四百萬急需紓困的民眾度過難關,完全符合當年小英説紓困要發現金的理念。接受紓困的對象其中: 自營業者、弱勢勞工、計程車與遊覽車業者等,都得到三萬的現金。

在疫情舒緩的振興期階段,政府再加碼500億做為三倍券,擴大民眾的消費的乘數效果。政策宣布後,各大商圈、銀行也紛紛加碼「三千再加碼四百」、「六千的餐算三千」。商人將本求利,商人願意加碼就可以看得出這個政策已經讓業者嗅到商機,想方設法要為暑假帶動一波消費熱潮。

第四、小英的振興三倍券改正了消費券缺點

就是知道紓困發現金,振興時期政府要帶頭點火。行政部門樽節開銷,知道消費券行政成本高,故本因應民眾使用習慣增加信用卡、電子支付等多元方式,同時也保留紙券給不習慣信用卡或電子支付系統的民眾使用,也讓多元使用更方便。有關無營業登記的商店擔憂無法受到三倍券的關愛,現在政府已經開發出採取管委會統一換錢,解決過去沒有照顧到弱勢攤商的問題。

第五、舉債誰不會,但債留子孫你要嗎?

我國政府目前財務穩定,小英政府的債務更是近十一年最好的,馬英九胡亂舉債,中央政府一年以上公債未償餘額佔前三年GDP比例高達36%(98年一路標漲到2012年高峰),目前僅30.5%,距離40%上限尚有1.5兆舉債空間。

今天是六四,台灣慶幸是民主自由的國度。至於三倍券優劣改進,所有的討論都是好事。還有一個月的時間正好給政府壓力測試的時間,讓民間、企業百花齊放,如何發揮更多創意讓台灣經濟能更快振興,都是好事。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