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郭至楨】購物的滋味

Cropped shot of young Asian woman shopping for fresh organic groceries in supermarket. She is shopping with a cotton mesh eco bag and carries a variety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Zero waste concept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作者為媒體人

周六早上,為了處理電子書閱讀器容量不足,急需一張高容量的Micro SD來解決問題,上網橫評了一下各家電商平台的產品價格,很快的便決定了購買的商品,迅速的下單結帳,上午十點完成交易,下午五點不到,貨品便已宅配到手。對於這樣的購物經驗,相信大家應該都已不陌生。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持續不退,不僅擴大更加速了人類對於藉由電子商務網路購物消費習慣的急速改變。此外,根據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公布《2020全球消費者洞察報告》資料顯示,因疫情而實施的社交距離管制措施,已實質影響了消費者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面向,尤其是「購物行為」的改變。調查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消費者(約35%)是透過網路購買食品,但在疫情爆發前卻只有 9%,而其中86%的線上購物者表示,在社交距離管制措施取消後仍將繼續在網路購買食品。至於非食品類的商品,在疫情大爆發後網路購物同樣呈現大幅成長(手機45%、電腦41%、平板電腦33%)。

過去,對於「購物」這件事,可以很清楚的認知,那是一種具有真實行為能力的購買模式,因為你必須前往商店進行購買。但是當「網路購物」出現後,便完全顛覆了人們「購物」的既有模式,大家開始講求購物的時間效率、宅配服務。因此,如今「購物」這件事,無論是在行為模式或是觀念上,已被重新解構,重做定義了!

只是,人們在期望獲得購物效率的同時,卻也不經意地失去了某些原本屬於購物這件事情應有的元素「物的滋味」與「人的互動」。

購物之所以吸引人,令人感到愉悅,最主要的關鍵在於「物品」,其次便是經由人與購物場域所構成的「情境」。

還記得當網路尚未出現,一切都還只是真人實境的時候嗎?

過去,為了購買一雙鞋子,我們會刻意挑個假日,可能是由家人陪伴,或是呼喚好友同行,然後一同前往實體門市,仔細挑選、親自試穿,更重要的是要貨比三家。

過程中,因為不斷的挑選與試穿,我們會對某一件「物品」產生最直接的感覺,那是一種視覺上的喜好與觸感上敏銳的體驗,再加上親朋好友在一旁的推波助瀾,所以你決定了要將某一件物品購買回去。

這種購物過程儘管費時,但確令人印象深刻,過程中所有人事物,所發生的種種細微瑣事,都加深了我們對這一件物品的情感,而每一次的「購物」都是一場令人難忘的生活影像記憶。當時隔三五年後,鞋子可能早已破舊不堪使用,遭棄置於鞋櫃內陰暗的角落,但可以確信的是,當某天清理鞋櫃,再見到這雙鞋子時,映入眼簾,湧上心頭的,極有可能便是當時購買這雙鞋子時的情境,人與物的時光流轉,記憶卻仍鮮明甜蜜,這就是購物的滋味!

THE NEW YORK TIMES 的專欄作家 Shira Ovide最近發表了一篇觀察「在疫情大流行中,美國民眾購物模式的變化」文章中特別提到:「在這次大流行疫情期間,許多消費者,尤其是老年人,包括我的父母親都喜歡從Target或Panera等地方購物,但他們所採取的購買方式卻是「從網路下單,去店內取貨」。而且從各種跡象顯示,已經有越來越多人開始願意做這樣的購物改變。」

的確,隨著網路購物的普及便利,人們開始越來越習慣不出門了,反正只要透過網路,幾乎已經沒有什麼事情是無法處理的。但相對的也失去了原本能與物品真實接觸,與人緊密互動的機會與樂趣,在網路的時空裡,購物只是一種簡單而無趣的交易行為。

比起網路購物的便捷,我更喜歡與懷念實體購物的溫度與滋味。

●更多資訊請參考本文作者臉書郭至楨 / Mr.Big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趙少康:潛艦國造行不行? 美國軍售壓制台灣武器國造!
呂秀蓮:立法院,還不該改造嗎?
論國民黨在萊豬議題中的謬論與策略失誤
習近平給拜登的遲來賀電有何隱喻
民進黨民調重傷,我川才是關鍵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