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郭至楨】今年1111你跟著瘋狂了嗎?

woman take shopping bag happily on the blue and pink background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作者為媒體人

在這個「1111或1212」瘋狂購物節中,您購買了多少東西呢?

今年(2020)根據大陸網路電商阿里巴巴所公布的數據,從11月1日零時至11日晚上8時止,交易金額已突破人民幣4,675億元(約新台幣2兆元),訂單最高峰每秒58.3萬筆,均創下歷史新高。另根據之前大陸淘寶所公布的資料顯示,過去台灣消費者每年在大陸淘寶的交易金額約為2000億元,因此儘管淘寶台灣已經退出台灣市場,但台灣消費者依舊可以透過大陸淘寶網站,在這個購物節中瘋狂的採購。

根據網路市調公司研究顯示,在每年1111瘋狂購物節中以「彩妝保養品、服裝飾品、家用電器、清潔用品、食物零食」等這五大品項最為大宗。而其中更以「彩妝保養品、清潔用品、食物零食」這三項物品最為女性消費者所喜好,但卻也最容易造成過度購買,形成在未來一整年咭間,根本就用不完,吃不完的浪費情況。

大陸媒體便曾在1111購物節後,針對消費者到底在這場瘋狂的購物節中購買些什麼東西,遍訪了許多消費者,其中一位女性消費者表示,在去年的1111購物節中,她便花費了近三萬元人民幣購買了包括衛浴用品、日常用品、化妝保養品,以及各種零食,但由於化妝保養品實在買太多了,直到今年都還沒用完,有些甚至已經即將過期。但是,在今年的1111購物節中,她依舊毫不手軟的花費了近一萬元人民幣,購買零食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

假象需求 瘋狂購物 傷心傷荷包

網路上的1111或1212購物節,基本上就像傳統百貨公司的週年慶一樣,就是一種經過業者精心設計的一場用來刺激消費的行銷手段。然而,儘管你我都知道這是一種商業手段,但由於現代人工作與生活的壓力倍增,在尋求各種紓壓的方法上,「購物」便成了最多人用來作為舒緩壓力與犒賞滿足自己的一種方式。但,當「購物」演變成一種不可控制的「購物強迫症」時,瘋狂購物便成了一種病態性的行為舉措。

德國精神病理學家 Emil Kraepelin 便曾在1915年首次提出了一個名為「Oniomania(購物癖)」的概念,並定義了這種「強迫購買」的行為現象。Oniomania 也被稱為「購物成癮」或「購物狂」,根據心理醫師的臨床經驗顯示,購物成癮者經常會在情緒高低起伏時,藉由「購物」使自己感到滿足,甚至讓自己對於生活感到有意義,忘記悲傷。但通常在完成購物行為,當自我滿足的心理情境逐漸消失後,便會對於自己的行為感到後悔和沮喪,當下的心理情緒會因而跌入谷底,因此為了補償,購物成癮者會繼續購物,如此循環不已,直至經濟崩潰。有些嚴重的購物成癮者,甚至會因為對於自己瘋狂的購物行徑感到羞恥,而試圖分送、隱藏或是銷毀這些物品。

在我的生活圈中,便曾有一位女性友人患有類似「購物成癮」的情況,在她的購物模式裡,只要是喜歡的東西,便會開始情境化的想像誰還需要這項物品,因此每每總會擴大購買物品的數量,用來分送家人或是好友;又如果該件物品只適合自己使用,則會盡可能的將該物品的各種花色一次購齊,不管是否真的需要這麼多。但是當親友紛紛由規勸轉而批評她不應該如此浪費,甚至拒絕接受她所餽贈的物品時,此時她的情緒便遭受了重大的打擊,對於親友不友善的舉措感到委屈,因而她的生活總是處在長期焦慮不安與短暫的購物喜悅間,不斷地膠著糾纏著,情緒也隨之高低起伏,極不穩定,這樣的心理狀態不僅傷害了自己,也造成了周圍親友的困擾與憂心。

如今,Oniomania(購物癖)已經被德國強制性強迫症組織(Deutsche Gesellschaft Zwangserkrankungen)認定為是一種疾病,在美國和加拿大則針對購物成癮者,設有專門的支持小組「 Shopaholics Anonymous 」,透過這個小組中擁有相同或相似經驗的人提供幫助,就像生活中大多數問題一樣,可藉由曾經經歷過同樣問題的人的協助,因為他們經歷過,所以能夠感同深受,也知道這時候的你需要什麼樣的精神支持與生活協助。

生活中,為了刺激消費所創造的商業行銷手法,只會不斷地推陳出新,這是絕對不容置疑的,因此我們該學會的是,應如何善用行銷活動購物,為自己節省開支,還能創造生活中的小驚喜,而不被商業的行銷活動所綁架,瘋狂採購,過度消費,不僅傷荷包,更可能傷害了自己平靜的情緒與生活。

●更多資訊請參考本文作者臉書郭至楨 / Mr.Big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