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都沒說「北韓新娘產業鏈」是這樣煉成的

換日線
換日線

作者:陳慶德/現象・韓國

南北韓因上世紀 50 年代的「那場戰爭」,迄今依循著北緯 38 度線,分裂了整整 70 年。

而近日據《韓國時報》(The Korea Times)報導(2020/09/16),迄今已有超過 3 萬 3 千多名北韓人民,冒險逃離自己的故鄉,來到南韓等異國他地生活──他們,即是我們俗稱的「脫北者」(탈북자)。

根據統計,在所有成功出逃的脫北者中,有高達 70% 皆為女性。當她們脫逃到南韓後,經常與當地男子結婚,進行某種型態的「小統一」。

但近日有臺灣媒體將此現象與熱門韓劇《愛的迫降》做對照,標題更指稱其為「翻轉版愛的迫降」、「北韓女瘋嫁南韓郎」。筆者認為,這樣的說法,顯然是忽視了此現象背後脫北者們的血淚斑斑,與兩韓意識形態的大不相同之處了。

300 萬韓圜介紹費,脫北新娘「產業鏈」引發熱議

根據美聯社報導,去年(2019 年)南韓政府調查境內近 3 千名「脫北者」,顯示當中有 43% 的女性已婚,且與南韓籍丈夫同住;比 2011 年的數據(19%)增加逾一倍。

這樣的「南北韓聯姻」,更儼然形成南韓當地的新興產業:根據前述美聯社報導,在南韓經營脫北者婚姻仲介的業主,目前約有 20 多家,他們多向南韓男子收取仲介費用約 300 萬韓圜(折合新台幣約 78,000 元),因而有所謂「300 萬元娶回嫻淑(北韓)美嬌娘」的說法。

但這筆錢就我了解,僅僅是「介紹費」而已,並未包含雙方「事成」之後,辦理手續、拍攝婚紗照、舉行婚宴⋯⋯等種種費用。筆者親自瀏覽過南韓當地的這類婚姻仲介網站,發現當地確有不少「專做南北韓聯姻」(남북결혼)的介紹所,當中亦有採用「一條龍服務」能幫新人將上述所有流程「辦到好」(費用自然也遠高於300萬韓圜)者;有的業主,甚至早從 10 多年前(約於 2009 年)就開始經營這塊領域。

只是,「婚姻」從不必然等於「幸福」;對於經濟條件、生活習慣等差異甚大的「兩韓聯姻」來講,更是如此:業者「銀貨兩訖」後,可從沒保證雙方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在南韓當地,就陸續傳出過脫北者新娘遭受社區孤立、歧視,甚至遭到夫家虐待等情況。因「南北韓聯姻」衍生的種種爭議,也經常成為民眾討論焦點。

但對無數脫北者而言,「嫁給過去素未謀面南韓郎」,甚至都還算是相對幸運的了:先前各國媒體就陸續報導過的「北韓新娘」悲歌,其遭遇更是令人鼻酸──脫北者女性若是「所託非人」,經常會被人蛇集團「賣到中國」。殘酷非人道的待遇不說,最後還可能被「利用」完即遭到遣返。

根據日本媒體《西日本新聞》報導,南韓當地的脫北者支援團體負責人金英子表示,1996 年以來,已有超過千名以上的北韓新娘在中朝邊境「被救」,輾轉來到南韓接受庇護。

所以,所謂的「脫北新娘」、「北韓新娘」在南韓越來越多、甚至成就了「新興產業鏈」,真的是因「北韓女瘋嫁南韓郎」嗎?背後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

「脫北」之後一切重來,生活亟須依靠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脫北者們逃離祖國的「代價」極高:除了得事先傾家蕩產地支付偷渡集團昂貴的「作業」費用外,脫北者於繞道中國的長途逃亡路線上,一個不小心,隨時都有可能有生命危險;或如前面所述的,被「賣到中國農村」、「成為生育機器」。

南韓當地訪問脫北者的著名記者李學俊(이학준),曾言及脫北者之困苦指出,他們只要一離開北韓,就得開始使用假名,且大多擁有 3 個以上:

「(這些假名)可能分別用在北韓、中國、俄羅斯,以及最終目的地南韓或美國⋯⋯他們會使用這麼多不同的名字,是因為他們在逃亡中必須隱藏自己的身份,同時也是想要忘卻過去。」

「有脫北者對我說,其實到後來就連自己也已搞不清楚,到底哪個才是自己真正的名字⋯⋯。」

由這段訪談文字可知,脫北者在逃亡路上,得多麼小心翼翼地隱藏自己;即使最後順利脫逃到他國,絕大多數也已身無分文,甚至連「身份」、「名字」都不復在──人生的一切都得重新開始。

繼之,對脫北者們來說,最大的悲劇與傷痛,恐怕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亦即從此與家人「天人永隔」。在極權獨裁的國度北韓,面對這些「叛國者」的出逃從不會留情,脫北者的家人必然遭受嚴重懲罰,甚至很可能「連坐三代」。

因此,除非攜家帶眷一同逃亡(但成功率會因此大幅降低),否則對脫北者們來說,一旦做下了「脫北」這個決定,就等於和過去的自己、生命中累積至今的所有財產與回憶永遠訣別。

據此我們可以合理想像,脫北者女性冒著生命危險「投誠」到南韓,大有生計困難、喪失家人、自我認同焦慮、面臨「新世界」的恐慌心情等重重難關要面對。此時若有一位「相對靠得住」,語言、文化又相近的外人,願意照顧她們生活、幫助她們在陌生環境中開展新人生⋯⋯則就算未必是經「自由戀愛」成就的婚姻,她們也很可能會欣然接受。

根深柢固的「純血民族」意識形態

除了現實上的生計、語言等因素外,對於眾多脫北者女性而言,她們之所以「相對樂於」與南韓男子結婚,就我所見,關鍵處可能更與過往長期在北韓接受的「意識形態教育」有關。

曾任教於南韓東西大學國際研究學系,長期於《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撰寫北韓議題的知名學者麥爾斯(B. R. Myers),曾經言及兩件軼事,讓人清楚得見南北韓對於「外籍」配偶的看法,在此分享給讀者:

2006 年 5 月,南北兩韓將領曾針對兩韓海上疆界重畫問題,進行雙邊會談。在會談中場休息的閒聊間,北韓方聽到南韓代表團團長言及「南韓農民娶外(東南亞)籍配偶」的現象時大感震驚,甚至微怒地說道:「我認為,我們的國家最重要的是保持『種族純潔』,若是(外籍配偶)發生在北韓,我們恐將因此喪失國家獨特主體性。」隨後南韓方代表則不示弱地說道:「國際通婚不過是『漢江裡的一滴墨水』,豈有如此嚴重之道理?

藉由這場「鬥嘴」,可以看到兩韓對所謂的「韓民族認同」還是有著差異:南韓人多認為,不論是否為「純韓民族血統」,最重要的是認同大韓民國、韓民族與其文化──換句話說,精神層面的「文化認同」優先;但另一方面,對外籍配偶嗤之以鼻的北韓將領,關心的則是偏重生理層面的「種族純潔」,兩者的著重點顯然不同──那天,北韓將領以:「自古以來,我們的土地就是充滿自然之美的地方。哪怕是一滴墨水都不許玷污這塊土地。」結束了這場「鬥嘴」。

更具代表性的例子,還有同年(2006)北韓官媒《勞動新聞》的報導:文內痛批南韓政府不該歡迎「摻雜韓國血統」的外國足球明星赫因斯・愛德華・沃德(Hines Edward Ward, Jr,1976;母親為韓國人,父親為非裔美國人)訪韓。當中言及:「單一種族是我們國家在世上引以自豪的特質,沒有其他國家跟我們一樣⋯⋯我們不會隱藏自己,在談論『多民族與多種族的社會』時,內心所深深感到的民族羞恥與憤怒⋯⋯因為這(異族通婚)必會稀釋我們民族的純正血統。」

由此看來,北韓有多麼重視「血統純正」;相反的,就我當時旅居南韓的觀察,當地人對於赫因斯・愛德華・沃德訪韓一事多大表歡迎──當時首爾一家餐廳內的老闆娘與友人們,看著出現在電視內這位「又高又帥的韓國明星」,直說:「真帥,真帥!」的驕傲得意之貌,至今還歷歷在目。

由上述兩件事情,我們不難想見,長期處於封閉社會中的北韓人民,長期接受到的「真理教育」,就是她們(他們)「必得跟朝鮮民族人結婚,以保持我們民族的純正血統。」

因此,對於這些已經接受數十年「韓民族純正血統」教育的脫北者女性而言,儘管逃離了「祖國」,但意識形態卻不像姓名能說改就改──因此在來到南韓後,接受「同一種族」的南韓男子照顧、與之結婚,自然容易成為她們相對能夠接受的主流選擇。

南韓的「剩男」趨勢,與男性脫北者的「差別待遇」

關於所謂的「北韓新娘產業鍊」,除了前述兩大「供給面」的因素外,在南韓當地的「需求面」議題亦十分值得探討。

據 2017 年的南韓人口統計資料顯示,2016 年處於「適婚年齡」的男女(男性為 28 至 35 歲、女性為 26 至 33 歲)中,未婚男性(292 萬)比未婚女性(255萬)多出 37 萬名,差距達到史上最高──這個統計數字,開啟了南韓社會對「剩男」現象的討論風潮。

到了 2019 年,雖然(適婚年齡男女未婚人數)差距略有降低,但另有統計指出,南韓首爾地區 40 歲以上的「非大學畢業」男子,未婚率高達 20% ;而同年齡區間的未婚女性則有 25% 以上「具大專以上學歷」。

簡言之:南韓男性「娶不到老婆」,與「剩男」低學歷、「剩女」高學歷的社會現象,均造成不少有沙文主義傾向的男性,認為「都是她們(韓國女性)的錯」,即責怪韓國女性「眼高於頂」。於是也有越來越多南韓男性將傳統中「溫柔賢淑的妻子形象」,投射到「脫北新娘」身上──這也造成「北韓新娘產業鏈」在南韓方興未艾。

然而,我們因此不難想見,儘管「兩韓聯姻獲得幸福」的案例必然存在,但若男(南)方仍抱持著傳統父權的「付錢娶新娘」觀念,必然難以真正尊重經濟條件、身份均相對弱勢的女方,也容易衍生相關糾紛與社會問題。

同時間,相較於女性脫北者而言,男性脫北者的婚姻現況,更顯得落寞許多:他們大多一人獨居,且婚姻介紹業者幾乎未曾推出過「介紹南韓女子給北韓男子」的「專案」──主因恐怕也與南韓女性的接受度、現實上的經濟因素有關。

這也難怪曾有一位男性脫北者,在接受南韓記者訪問時,不平地講出:「大韓民國(政府)雖然接受我們,但韓國人(人民)從來不曾接納過脫北者。」

當然,這些說法不見得反應「所有現狀」:事實上,當代南韓已有兩位男性脫北者(太永浩、池成鎬),透過民主投票程序當選國會議員──從某個角度而言,這代表著「脫北者」正逐漸獲得(至少部分)南韓民眾的接納與認可,具有新的時代意義。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在南韓社會中,還有遠比這兩位「特例」更多的,處於經濟、社會弱勢的脫北者們──無論是「嫁給南韓郎」的女性;或「單身無人問」的男性──其處境均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浪漫韓劇不會告訴你的事:「北韓新娘產業鏈」是如何煉成的?》,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北韓人怎麼談戀愛?北韓女性地位領先南韓數十年?一窺神秘北國的性別觀念
從《白頭山》到《愛的迫降》,南韓吹起「北韓熱」,甚至找脫北者當編劇!

作者簡介:

陳慶德,韓國文化研究者、旅韓作家。雲林科技大學應外系韓語講師。長期關心韓國年輕人與社會議題,善用「現象學」方法,分析文化現象與語言,著有熱銷《背包韓語》(聯經)、《再寫韓國:臺灣青年的第一手觀察》(月熊)、《他人即地獄:韓國人寂靜的自殺》(逗點)等書,目前活躍於「換日線」【現象・韓國】等專欄。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