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主管霸凌別怪自己太草莓,還有這四大解方

作者:彭孟嫻 Jessica/海外法律人的生活觀點

這篇文章,主要想跟讀者分享攸關「職場人權」的職場霸凌須知,以及如何處理。

提到「霸凌」,很多人會直覺聯想到虐待兒童或校園霸凌等;但其實在成人社會中,恃強凌弱的霸凌現象,也十分常見。

例如見諸美加等地相關法規、有明確定義的「職場霸凌」(Workplace Bullying),更不限於肢體傷害或言語傷害──在工作上遇到的輕蔑、刁難、孤立、冷落、性騷擾;工作分配過多,甚至工作分配太少,以及職場栽贓與誣陷;當然還有因年齡、性別或族群的歧視議題等等,都有可能涉及職場霸凌。

以下,先介紹職場中常見的幾個「因身份而遭歧視」的霸凌案例:

一、「年齡」歧視

雖然在北美的跨國大型公司(亞洲俗稱外商),經常號稱「用人唯才」,沒有年齡歧視。但以我個人在加拿大當地歷任商務、金融、法律等不同職場的觀察,以及我同學們在北美主流社會的工作經驗,卻很明顯觀察到如下現象:

很多公司在招募人才時,雖不會明文標示「年齡限制」(因為在部分國家或地區,招募人員若把年齡限制寫在聘雇要求中,會違反相關法規);但其實在面談之前,就已經先暗自刷掉「超齡者」。又或者是,在某些職務上同仁因年齡「過高」、遭到有意無意的譏笑(例如:「您幾歲啦,怎麼還在做 / 還應徵這個」等),也屬於嚴重的職場歧視 / 霸凌。

那麼對資方來說,希望聘雇「年輕新血」,卻又怕違反相關法規時該怎麼辦?──對年齡要求最「光明正大」的做法是,很多公司都會派出招募人員,前往各大學徵選應屆畢業生。這樣的情形以會計師事務所,以及市場行銷人員最普遍。

在亞洲職場,「年齡歧視」常是職員因「太過年輕」而不被尊重;但在北美的部分職場,卻反而是年齡大的(非管理職)職員,較有遭到裁員 / 不被重視的風險。畢竟大學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多半「成本較低」、「體力較好」,且部份熱門產業中更有源源不絕的新血前仆後繼,就算表現差不多,公司 / 主管也有可能厚此薄彼。

但必須強調,這只是北美的部分現象──還是有很多公司會把經驗豐富的資深員工,視為公司的無形資產。

二、國籍、民族血統、或來源地的職場霸凌

在文化多元、移民眾多的北美,這個議題也格外敏感。職場中常見人們因不同的國籍(Citizenship)、民族血統(Ethnic Origin)或來源地 (Place of Origin),「自然形成」公司文化的小團體。

這樣的現象,在國際職場上其實很正常,例如以我待過的跨國公司來說,常自動形成「歐洲職員團體」、「當地白人團體」、「亞洲小圈圈等」(不過我所待過的公司,只有幾個華人,所以沒有華人小圈圈)──但如果因為「派系不同」造成工作上的刻意刁難,就有涉及職場霸凌 / 歧視的可能性。

有關國籍或種族的(疑似)「職場霸凌」,在美、加等國常有爭議且十分敏感。因此在當地職場,任何關於國籍、民族或來源地的用詞往往要非常小心──最簡單的萬用預防方式是,盡量所有事情都就事論事,避免提到「你們OOO人都如何如何」這類的言論。因為只要言詞稍有不慎,就可能會被公司處置,甚至工作不保,更嚴重的還會吃上官司。

三、性別歧視,與對失能(Disability)者的霸凌

關於北美職場上的性別歧視、男女同工不同酬 / 升遷比例差異等等現象,在《換日線》上已經有多位作者發表過相關介紹與評論,在此就不多敘述。但在這裏特別提一下若工作環境對「身體失能者」造成嚴重不便(無論是行動上的或心理上的),也有可能涉及職場霸凌議題。

筆者觀察中的北美職場,十分注重殘疾人士的權益。例如在北美的公司行號只要稍具規模,公司大多一定設置方便殘疾人士的扶梯、洗手間的扶把和電動門等等,並且定時開缺、提供身體殘疾人士工作機會。

然而這個現象的另一面,也是靠政府或監管機關等「規則制定者」的有心規範。 在北美許多地方 / 州郡,若未提供身障人士的基本所需、或在不影響職務的前提下刻意排斥殘疾人士,都有可能吃上官司。

印象深刻的,是我從加拿大皇后大學(Queen’s University)經濟系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在一家德國醫療研發公司的加拿大總部:我記得第一天到公司面談的時候,一位非常漂亮的德裔加拿大籍總機小姐,熱心地要接待提早至公司等待的我,到員工休憩室喝咖啡與吃早餐小點──當時總機小姐動作緩慢地把椅子往後退,我驚訝地發現原來她坐的不是辦公椅,而是輪椅。

當時我想,其實她可以指示我如何走至休息室就好,但她卻很熱心地親自陪同我前去。那天觀察職員進入公司後與總機小姐的互動,我更知道該公司是一個尊重人的地方,有著不會對身體失能(Disability)職員產生排斥的正面職場文化。

職場環境的好壞,會影響職員對自己的自信、並具體反映在工作表現上。當天我面試完後當場錄取,儘管還有其他條件優渥的機會,但因為我看到該公司對總機小姐的尊重,我判斷這家公司有良好的文化制度,能讓我在此發揮無礙,因而也當場答應履職──事實證明,我當時的選擇是對的。

無涉身份問題的常見職場霸凌,與處理方式:

除了上述因員工「身份」而涉及的職場霸凌 / 歧視之外,更常見的職場霸凌是與「權勢」相關:例如上司刻意欺負、刁難或冷落下屬,或者眾多同事集體孤立特定同事等。

以下從我自己的職涯經驗,以及觀察周遭同事所遇到的職涯困難,列出幾項較常見的職場霸凌現象與建議處理方式:

四、被上司或同事濫用職員,「凹」分內以外工作

通常在職場上,因為市場變化快速,上司或團隊若因情況特殊,要求「原本分內以外」的工作,多數人都會選擇盡力達成。

但如果上司濫用職權,長期讓「特定員工」增加非常多額外工作,且未有任何補償,那麼就很明顯地涉及職場霸凌了──「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這句話,在重視北美職場上是不適用的。

除此之外,有些職員或主管因為得到老闆的偏愛,會故意把工作「拜託」其它員工完成。被凹的員工則不敢說「不」,就是因為害怕工作不保。

這樣的情形若持續,被賦予超量工作的職員,必會出現身心負荷壓力,進而對職涯發展形成阻礙。

解決方式:

如果一段時間下來,上司時常讓你感覺「超額分配工作」,應先客氣向上司反應、溝通(例如或許上司個人的工作能力超強,沒有感到那樣的工作分配是過度)。但如果上司的超額工作分配是「刻意的」,並在你多次反映之仍置之不理,那麼你必須要在職場上清楚劃出界線──向第三方(如總公司人資)或政府勞動機關反應。

五、上司「冷凍」下屬不給工作分配,或遭同事故意冷落:

上司刻意讓特定下屬「不用工作」、每天呆坐在辦公室,也可能是一種職場霸凌。因為儘管這樣看似「爽領乾薪」,但其實一段時日之後,多數人都會因自尊心而自動請辭,公司還「省下了資遣費」──這樣刻意不讓員工發揮、孤立特定同事的職場霸凌,在人人搶著表現的北美職場上,可說是一大酷刑,現實中也導致了許多法庭爭訟案例。

讀者請千萬不要小看「冷落」的職場忽略行為,因為長期遭到上司或同事的冷落,往往會讓個人失去對該產業的熱枕──即使換了工作,也會有陰影存在。

解決方式:

遇到這樣的情形,許多人會選擇「忍耐」、「陪你耗下去」,但其實這樣反而會澆熄對工作的熱情、甚至最後離開自己原本擅長且有興趣的產業。最好的處理方式,是認清這個「有毒工作環境」不會是產業全貌,主動積極地在產業中尋找更適合自己的工作環境。

六、上司動輒斥責、甚至辱罵下屬

這樣的情況如同前述的「硬凹」、「孤立」、「冷落」,並非下屬懷著「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心態,就能忍耐過去。這樣的職場毒素,會侵蝕下屬的自信,也會消磨掉下屬對上司以及公司的向心力。因為職場言語的貶低,明顯是一種變相的職場霸凌。

解決方式:

由於對「斥責」、「辱罵」這些抽象的詞彙,每個人的定義與接受度都不同──例如有些人並不在乎上司的責罵,有的人則對於一點點的職場校正,就會感到遭受貶低。因此若感到自己「遭到言語霸凌」,最好的方式是留下證據、或要求請同事(證人)在場。

另外,如果上司的斥責用到明顯的貶義詞,例如:「你笨到可以去死」、「這種案子這麼簡單,無法解決的人都該死」,那麼無疑就是嚴重的職場霸凌事件,重點在於留下證據,作為向公司高層反應、或進行訴訟的依據。

七、「內鬥栽贓」

這樣的情況,多屬於「驚悚劇級」的勾心鬥角,常常發生在大公司內部因山頭林立、派系惡鬥,對「敵方」進行栽贓或誣陷,甚至涉及犯法情事。麻煩的是,這樣的情況不論是提告或遭誣陷要自證清白,蒐證的過程都相當複雜。在商業調解當中,很多個案甚至會出現公司以「不追究」要求雙方和解的狀況。

解決方式:

除了平日千萬留意所有自己經手、簽核的公文外,遇到這樣的職場環境(儘管「火」還沒燒到自己),盡快抽身保平安最重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材燒」這樣的諺語大家都懂,可千萬不要覺得自己是美劇男 / 女主角有「威能」,眷戀這樣惡鬥的職場環境──人生只活一次,「克服」兩個字,也需要區分值得或不值得。

小結:面對職場霸凌要知道如何尋求幫助

成人在職場遭到霸凌的情況,其實不亞於青少年在學校受到的霸凌,也不亞於在婚姻中遭到的霸凌。

我在之前討論校園霸凌的文章中有提過:家長面對孩子被霸凌的「SOP」:「告知師長」、「請同學陪伴」、「向校方高層反映」、「轉學」、「報警」。

關於(疑似)遭到職場霸凌的「SOP」,也是相同道理:「同事職場霸凌:告知直屬上司」;「上司職場霸凌:向公司高層反映」;「職場歧視問題:求助人權協會」;「若造成生活失衡:先離職」、「嚴重言語霸凌甚至肢體傷害:報警」。

雖然在外商的公司組織,越界反映是非常不好的,但是如果職員遇到上司職場霸凌,就可以採取越界報告公司更高的高層。除此之外,在各個民主國家都有政府的人權組織,為你/妳伸張職場霸凌當中的議題,無論是年齡歧視、總族歧視、性別歧視、身障歧視等,都可以在人權協會申訴。以加拿大安大略省為例,Ontario Human Rights Commission (安大略省人權協會)就提供職場了歧視的申訴協助。

若一技在身、不斷學習精進,世界是極其寬廣的。面對職場霸凌,請不要對自己缺乏信心,想著工作難找、需要這份薪水等而強忍著──在所謂有毒的工作環境,傷害儘管經常是「溫水煮青蛙」,但到了臨界點時,卻會對人的身心造成重大衝擊。

職場上一定有著不如意,我們也總是盡力克服。但如果這個「不如意」已經到了上述的霸凌地步,那麼思考解決的方法,以及離開這個有毒工作環境,就是必要的選擇。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到底是員工太草莓、還是主管職場霸凌?」──北美 7 大常見案例與因應方式》,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不作依附大樹的藤蔓,要作獨立自主的向陽小樹──3 個重點,幫助你遠離「職場政治鬥爭」「我的婆婆殺了我」臉書遺言悲歌:請正視婚姻霸凌,與刻板印象造成的二度傷害

作者簡介:

彭孟嫻 Jessica Peng,目前從事法律調停工作(家事法&商業法),同時也是加拿大調停仲裁協會會員。曾任加拿大家事法庭諮詢部、加拿大市議員助理、加拿大皇家銀行、德商醫療研發加拿大總公司進出口部門。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