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繪本熱銷,韓國這樣「推廣閱讀」

換日線
換日線

作者:陳慶德/現象・韓國

「假如《哈姆雷特》、《伊底帕斯王》在我們這時代出版,絕對賣不到一百本──除非大推特推。」( If Hamlet and Oedipus were published now, they wouldn't sell more than 100 copies, unless they were pushed. )— D. H.勞倫斯,1913 年。

廣受臺灣觀眾喜愛的《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사이코지만 괜찮아,2020),不久前剛播映完最後一回,仍讓不少劇迷回味無窮。

特別是劇內經常出現的精美繪本,更成為韓國人搶購、台灣人熱搜的焦點──連我的好朋友,新手書店的老闆宇庭也向我問起,是否可以幫忙代購劇內的韓國繪本。

說來有趣,當代人儘管「閱讀」的時間可能更勝以往,但似乎都不太愛看「書」了。我們可能更習慣滑手機看著片段的新聞、資訊,在社交平台上看看朋友們的最新動態、貼文,或拿起 iPad 上網追劇、看看短影音。

這當然沒有什麼不對。但無論是新潮環保的電子書,或千年流傳下來的紙本書,筆者始終認為,一本好「書」(無論是專著、小說、繪本或漫畫)的完整度和細緻度,仍然具有其獨特且不可取代的魅力。

所以,與其動輒檢討起「現代人都不愛看書」,我一直在思考的,是如何在臺灣「推廣(深度)閱讀」──如今看到熱門影劇無遠弗屆的魅力,更讓我想到推廣閱讀的不同可能性。

總統、明星「人手一書」,推廣韓國閱讀風氣

一說到「如何在網路時代推廣閱讀」、「資訊碎片化年代如何推廣深度閱讀」等乍看十分嚴肅的話題,似乎開上數十場研討會、寫成多本論文研究探討也不為過。

但就我自己看來,「推廣閱讀」其實沒有這麼複雜,從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做起。

例如時常登上螢幕,具有話語權和影響力的人士,若是一有機會就能手拿一本好書「入鏡」推薦的話,或多或少都能引起眾人注目。在社群媒體上有廣大聲量的名人網紅們,若能定時介紹一下自己正在閱讀的書籍,也能達到同樣效果。

當然,如今世道中總會有些我實在看不懂的酸民們,非要嘲諷一下「拿本書就裝文青」、「假掰不懂裝懂」、「自以為拿書就很有氣質」、「我們肚子都吃不飽了你還看書」⋯⋯不可,但我覺得大可無視這類批評。畢竟,無論公眾人物是否真的家中汗牛充棟、博覽群書,多關心一下文化產業,發揮正面影響力推廣好內容,總是好事一件。

以南韓社會來說,這股「名人明星推廣閱讀」的風氣,近年來就可說是方興未艾:

例如《82年生的金智英》一書,因其女性平權的色彩,在保守的南韓社會中引發不少爭議,甚至有不少人「未看先抵制」。但自從南韓總統文在寅在訪問中透露自己「看過此書,也推薦大家都應該看看」之後,很快帶動了人們的「好奇心」勝過「排斥感」,也讓本書登上韓國暢銷排行榜。

又如紅遍全球的南韓樂團防彈少年團(BTS),也多次於直播內,提到自己日常生活中看的「閒書」,如金南俊就推薦過英國作家道格拉斯・亞當斯的科幻小說《銀河便車指南》、捷克裔法國作家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等。

當然,更少不了要推廣一下自家的韓國文學。如南韓當代作家韓江以「光州事件」為背景的《少年來了》等書,也是藉由 BTS 等知名韓流偶像、藝人的推廣,成為年度暢銷書。

熱門韓劇「文化置入」,好書跟著紅到海外

除了「名人推薦」之外,最近我更注意到,正如文章開頭的案例,廣受臺灣民眾喜愛的韓國影視,其實一直也有不少「文化」的置入性行銷──當中有一大部分,就是文學作品。

除了《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的繪本外,個人頗為喜愛,由孔劉、李棟旭主演的《鬼怪》(쓸쓸하고찬란하神-도깨비,2016),更讓不少好書大量曝光:諸如第 3 集內出現日本名作家村上春樹的《沒有女人的男人們》一書;抑或主角在第 4 集內,手拿南韓詩人金龍澤(김용택)所編的《或許星星會帶走你的悲傷》(어쩌면 별들이 너의 슬픔을 가져갈지도 몰라)詩集等。

尤其是原本相對小眾的後者,更是因此劇而廣為影迷所熟知:因為劇內孔劉就是看著這本詩集,唸著一首由當代南韓詩人金寅育(김인육,音譯)所寫的〈愛的物理學〉(사랑의 물리학),抒發他遇到真愛的情懷,令人印象深刻。

這首詩寫道:「質量與體積不成正比,那像紫羅蘭般小巧的女孩,那像花瓣輕盈的女孩,卻以遠超地球的質量吸引著我;一瞬間,我就像牛頓的蘋果般,不受控制地滾落到她腳邊。咚!咚!我的心臟,如自天墮地般,不停地跳動。那就是我的初戀。」

這本詩集也因為這段「告白」,剎那間成為劇迷們的關注焦點──不但成為當年韓國熱銷書,更隨著《鬼怪》的國際發行,讓許多海外劇迷第一次認識到這位南韓本土詩人。甚至臺灣也有出版社順勢簽下版權,翻譯成中文版問世。

不只《鬼怪》或《雖然》,綜觀南韓熱門影集內「客串露臉」的書籍,其實屢見不鮮:例如知名影星金秀賢與全智賢主演的《來自星星的你》(별에서 온 그대 ,2013),裡面就隨劇情推展,提及「都敏俊教授」生平最愛的幾本書,當中有凱特・迪卡米洛里的《愛德華的奇妙之旅》,與韓國 17 世紀傳統文學大家金萬重的《九雲夢》(구운몽,1687),真可說是「西韓並融,古今並重」呢!

又如浪漫愛情劇《金秘書為何那樣》(김비서 왜 그럴까,2018)中,也曾出現南韓作家河泰完(하태완)的《每個瞬間都是你》(모든 순간이 너였다)散文集;探討司法正義、法庭攻防的《漢摩拉比小姐》(미스 함무라비,2018)裡頭,則出現南韓詩壇英年早逝的現代詩人奇亨度(기형도,1960-1989)《嘴中的黑葉—奇亨度詩集》(입 속의 검은 잎-기형도 시집)⋯⋯。其實還有更多韓國影劇內備受關注的「書」影,礙於篇幅,就先介紹到這裡。

打破「類型」的限制與藩籬,跨界推廣

透過熱門韓劇「再現」的諸多文學作品,不只能賦予戲劇本身更多層次,也讓老讀者懷念起過往文壇上的一代文豪;新讀者因為好奇栽入文學殿堂;甚至也讓外國的韓劇迷,因而興起想要更認識韓國文學、韓國作家的心。

無論這些影集內推廣的書,是編劇本身的靈感來源或信手捻來,抑或是出版商有意搭配劇情置入;或如前述韓國政治人物、偶像名星「跨界」,定時、不定時分享自己推薦的書籍,其實都能成為「推廣社會閱讀風氣」的強大助力。

事實上,臺灣近年也有一股有名人士、戲劇影集和暢銷書之間的「跨界推廣」風潮。例如蔡英文總統參加出版業盛事「台北國際書展」,爾後並推薦《自由的窄廊:國家與社會如何決定自由的命運》或《毋甘願的電影史:曾經,台灣有個好萊塢》等書,個人就覺得比「上網紅節目搏感情」來得更有意義;又如《做工的人》(林立青著)、《一把青》(白先勇著)⋯⋯等改編自臺灣文學的戲劇,也都創下極高的收視率和討論度,連帶讓原作「再紅一次」。

我想,韓國在熱門影集內「文創置入」的手法,頗值得臺灣的劇作家們或影視從業者、甚至是熱門 Youtuber 們進一步參考──藉由一齣好戲、一個知名有聲望的人物推薦,極有可能快速讓大家對一部、或多部經典書籍重燃興趣,甚至還有可能「越洋行銷」,讓臺灣豐富的文化底蘊,被更多海外人士看見。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從《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劇中繪本大熱銷,看看韓國如何「推廣閱讀」》,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揭開韓國真實面:一個不同情「弱者」的社會
你為什麼還在看衰台灣?那些發生在「韓流橫掃全球」、「台灣市場太小」前的事

作者簡介:

陳慶德,韓國文化研究者、旅韓作家。雲林科技大學應外系韓語講師。長期關心韓國年輕人與社會議題,善用「現象學」方法,分析文化現象與語言,著有熱銷《背包韓語》(聯經)、《再寫韓國:臺灣青年的第一手觀察》(月熊)、《他人即地獄:韓國人寂靜的自殺》(逗點)等書,目前活躍於「換日線」【現象・韓國】等專欄。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彰化「篩檢門」確診台灣民主的二次疫情
後安倍時代 群雄爭崛起
台灣民眾黨與時代力量還有多少戰力?
挫敗後更能看清自己,我「三十而已」
開放瘦肉精美豬恐重創我豬肉出口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