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麵是外籍學生做的?日本成打工大國!

0
0

作者:陳煥文/換日線專欄

臺灣人到日本旅遊時,最常踏足的飲食店莫過於拉麵、烏龍麵、壽司店等,作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平民美食,卻可能非出自於日本人之手,這是怎麼一回事?

當筆者在東京當交換學生留學時,滿心期待的迎接 2020 年的東京奧運,同時也發現東京作為奧運的舉辦城市,國際化程度之高,從生活日常就能察覺。

東京的人口組成中,有很大的比例是「外國人」,除了一眼就認出是外國人的歐美人外,中國人、韓國人、東南亞人的比例更高,特別是在餐飲店。可能會發現除了店長外,其他的工作人員都操著帶有口音的日文以及掛著片假名的名牌,因此,在許多餐廳內吃到的日本料理反而是「外人製」,而住在東京的日本人似乎也對此習以為常。

自 2013 年起,日本的外國人留學生從 17 萬人一口氣成長到 30 萬,過去被認為相對排外的日本社會,如今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前來,即便是大學生打工比率相對較高的日本,也因為少子化及高齡化所造成的人手不足,而必須依賴外國人來補足勞動力,特別是像餐飲店及超商這種比較需要大量勞動力的服務業。

外籍學生解決短缺勞力,成為雇傭雙方的雙贏

筆者在留學期間,也曾去知名連鎖烏龍麵店「體驗」了 5 個月,在那裡遇見的清一色是外國人勞動者,他們大多是透過語言學校的介紹而來。他們在不會日文的情況下,從頭學起店內的各種工作,在短短幾個禮拜後也能上手。大家在店內的相處十分融洽,日本人上司也多是 2、30 歲出頭的年輕人,彼此的相處其實也就像朋友一樣。此外日本作為「打工大國」,除了一般的打工媒合平台外,還有專門為外國人所設計的打工 APP,對於外國人找打工而言也非常方便。

我在日本所遇見的外國人勞動者,多半也是以年輕人為主,很多是為了在留學期間能夠支持生活所需而打工。工作雖然辛苦但也獲得了不錯的報酬,也解決了許多日本勞動力短缺的人口結構問題,對於留學生及日本的店家而言是各取所需的雙贏。

同樣面臨著少子化及高齡化的臺灣,筆者認為仍較難看到外國人在服務業、飲食店工作,而臺灣的大學生打工比率甚至比日本還低(臺灣為 40.4 %,日本為 63.7 %),而臺灣人對於外藉勞工的印象,也停留在從事工廠、工地的工作,不然就是家庭看護,能選擇的工作相對少,如此一來臺灣的勞動人口不足問題在未來恐怕會比日本還更嚴重。

為了解決臺灣的勞動短缺問題,勢必要再調高基本時薪,來吸引更多的學生族群打工,還有改變許多臺灣家長對於打工會影響課業表現的想法──要知道打工本身也是一種學習,大學生的學習不應該只是在課堂上。更應該建立更完善、透明的打工媒合平台並鼓勵更多的外國留學生也投入臺灣的服務業,而不僅僅是單純的「體力活」。

滷肉飯不一定要臺灣人來煮,才「台灣」!

同時,筆者想要拋出一個問題:如果烏龍麵交由我來製作,這還算是「日本料理」嗎?又如果將臺灣的滷肉飯交由東南亞人、歐美人來做,這樣還算是臺灣的滷肉飯嗎?筆者認為答案是肯定的,重要的是商品及服務的文化內涵,以日本的方式來做的當然是日本料理,以日本的方式來管理飲食店,即使是出自於外國人之手,也會具有日本的品質。臺灣人應該更有自信能夠將自己的文化交付予外國籍勞工,將所有的員工不分國籍一視同仁來對待;而不是認為使用外籍勞工就是為了節省成本,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了解到,臺灣也能夠成為一個更包容外國人的社會。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日本料理」居然出自於外國人之手?──讓外籍學生填補勞力缺口的日本勞動現場》,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到日本工作的台灣人,連續三年均成長 30% ──海外工作,並非「遙不可及」的選項
日本排外的真相:當「打工不只度假」,請做好從「消費者」到「在住者」的心理準備

作者簡介:

陳煥文,畢業於臺大政治系國際關係組。喜歡日本文化、大學時開始學日文,去年 9 月起開始了在東京的青山學院大學一年的交換。在旅日期間走訪日本各地,看見了許多與臺灣相似實則不同之處,並且也認識了來自日本各地的朋友,在未來想成為一名記者以及紀實作家,想將自己在日本的所見所聞和經驗分享給也對日本有興趣的臺灣人。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