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測考了滿級分,然後呢?給「學霸」們的提醒與建議

作者:賴澤霖/換日線專欄

作者前言:作為 109 年度學測靠著「運氣+實力」拿到 60 級分(註)的考生之一,透過這篇文章,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現在的想法、以及遇到的困擾,希望帶給大家更多面向的想法。(本文推薦閱讀對象:109學測生、擔心孩子學測的家長、想知道學測 60 級分後的心態的你)

「準備學測前戰戰兢兢,考完學測後不知道要幹嘛」,可能是不少高三生的心聲寫照。「接下來要不要指考?」「成績出來後學校怎麼選?」更經常讓學生和家長們想破頭(或吵翻天)。

「如果滿級分該有多好,想必這些『學霸』都不會有這些煩惱,一定都輕輕鬆鬆地度過高三下了吧!」──真的是這樣嗎?

從對滿級分的迷思說起

首先,我想破除一個許多人對「滿級分學生」的迷思:那就是筆記一定抄滿滿、上課一定超認真的「乖學生」、「好學生」。誠然,有一定比例的同學確實是這樣讀書,並拿到好成績的──但我想說的是,上課認真與否、筆記多寡並非最大的影響因素,大家在報導上看到的,可能只是學生們選了一個「記者喜歡的答案」而已。

對我所認識的絕大部分滿級分同學來說,很現實的,就是聰明(希望不要被讀者打),然後再加上些運氣,其他的都只是錦上添花而已。

但,看到別人明明沒自己用功、彷彿輕輕鬆鬆就能拿到滿級分,倒也不用急著憤怒、覺得上天不公。

因為,「聰明」這東西大概也只能用到學測(或指考)考完──在往後的大學、研究所、職場等等,聰明無法保證事事順利、更不等於走上成功的道路。太過依賴於此,反而只會摔一大跤。

滿級分學生的 4 大困擾

誠然,在傳統眼光中,滿級分還是贏了別人一大截。要是談「困擾」,恐怕會顯得既不知足又討人厭。然而從自己和滿級分同學們的真實狀況來看,以下幾個大家面臨的相似煩惱,是確實存在的:

◆ 「二階落榜」

從最實際的角度來看,這是絕大多數人一定會遇到的擔憂:畢竟「二階甄試」總是充滿不確定性,沒人有把握一定能通過。一想到若學測 60 級分卻都在二階被刷掉,這應該比學測考爆還要嘔吧。

◆ 更大的壓力:「爸媽的選擇也變多了」

讀者可能會疑惑:既然都滿級了,照理說考生不是應該擁有更多自主權,可以好好選學校了嗎?沒錯,就「個人」來講是如此,但決定考生就讀科系的人,通常不會只有考生「個人」而已。我就曾聽聞有學校施壓考生,必須填醫學系不可,理由自然是為了「榜單好看」──令人不禁想問,學生到底是為誰而考?

更常見的狀況,我自己也不幸遇到的,是「當自己的選擇多了,爸媽的選擇也變多了」:家長們這時總是能找到機會,不斷告訴你哪個科系比較「有前途」、哪個科系比較「好」。我想與家人之間的溝通,應該是人生中最漫長的必修課吧。不只是選學校選科系,未來找工作、找伴侶⋯⋯等重大決定,恐怕勢必都要來上一番拉鋸。

不過,與其怨天尤人、苦嘆沒有一對開明的爸媽,我更想正向面對問題──如果現在就解決(父母代替子女選擇科系的問題)了,未來或許彼此更能迅速達成共識。

我認為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拿著你蒐集到的資料去找家人對話,想辦法說服他們支持自己的決定──畢竟,如果連爸媽都說服不了,又怎麼說服教授「我就是最適合這個科系的人」?

◆ 深怕「浪費」好成績

有些人在考學測前,可能已經決定好自己想就讀的科系,但成績出來後卻因此猶豫、甚至改變心意──並非因為考太差,反而是因為「考太好」。好到選擇原本的理想科系,彷彿是種「浪費」。

這樣的心態,顯示我們對「考幾分就應該上什麼系」,依然有著無以名狀的執著:

「明明有這個大好機會,會不會白白浪費了?」

「沒選 XX 系,以後畢業時會不會後悔?」

關於這點,我認為「要相信每個決定,都是當下最好的決定」。當你已做好萬全準備,知道這個系是對你的夢想幫助最大的系時,就不要去想「可能會後悔」。我告訴自己:「後悔只是你想掩飾現在懦弱的藉口,用未來不知會不會發生的事來限制自己的步伐,天下沒有比這還要更愚蠢的事了。」

現在,假設猶豫的你正站在一個點上,姑且稱之為原點,我想和你分享一個想法:人生從來不是一條數線,接下來會前往何處沒人知道,包括你自己。自以為「能夠預見未來會發生的事」是種不切實際的傲慢──會決定終點的,是你我每個當下的抉擇,而也就是因為如此人生才好玩。

◆ 達到目標就失去動力

這個困擾,對於「過去 18 年來都以讀書為志業」的學生尤其嚴重──當「成績決定成就」的時期結束,突然間也喪失了繼續前進的動力。

有些人會覺得,現在對未來缺乏願景,讀大學的時候總可以慢慢尋找目標吧?我想說的是:或許當你走出去看到這世界之大時,反而會後悔自己沒把握住學生時期的機會。

我認為,學生時期是「失敗成本最低、成功報酬最高」的黃金時段──因為本來就一無所有,就算「輸了」還有大量時間、機會補足;「贏了」則可能取得一飛沖天的入場券。

下面,我想推薦同輩讀者們幾個管道,利用學生時期好好突破自己。

「滿級分然後呢」?給同學們的建議

◆ 廣泛閱讀

學校圖書館或許離你的教室有段距離,但相較於更廣大的視野,這點距離不算什麼。即便不喜歡讀書,網路上各種媒體都有深度文章,範圍也含括許多領域,總有一個是你感興趣的吧。體育、娛樂偶爾消遣沒關係,但訓練大腦有效運作,更是一輩子的事。

再退一步,網路上有許多讀書心得、讀書會,吸收別人消化過的精華,也勉強是一種「閱讀」。但真的推薦大家多去借書、買書,利用年輕時多投資自己,絕對比投資股票還要賺,而且通常「穩賺不賠」。

◆ 享受學習

這乍聽之下有點空泛,感覺上都是「滿級生」了,還要享受學習什麼?但這邊談的享受學習是一種過程,例如看到某個自己想了解但不懂的概念或觀點(如 AI 、5G、區塊鏈⋯⋯通常是因上述的「廣泛閱讀」而引發的疑問)接著 Google 搜尋,然後找到線上課程 / YT影片 / 專欄文章,進一步學習這個概念,最後消化成新的概念觀點、並且產生新的興趣與疑問。

這一個看似頗粗糙的循環,大體上就是我所運用、且十分有效的學習方式。另外從上面兩點中可以看出,「網路」扮演的角色很重要,這也是我想要傳達的概念:這時代資訊氾濫,「如何從資訊中找到知識」、「知道知識在哪裡」因而也成為重要的能力。

身為學生的我們,由於時間非常有限,「學習」因此總是帶著目的的。往往也因此,忽略了「我自己想學什麼⋯⋯」這件事情的思考。突然從長期的「為升學 / 考試 / 父母師長而學」解放出來後,一開始反而不知道自己想學什麼是很正常的,所以才要不斷的「試錯」:一開始或許有一段陣痛期,感到漫無目的,但逐漸的你會走上軌道,學到一個概念 > 運用到生活中 > 改善生活 > 收到回饋 > 繼續學習的動力。

就我自己的經驗來說,經過這樣的循環下來,會有一種「找到了自己為什麼生活」的感覺,看到行事曆上滿滿的學習行程,甚至會沒來由地感到興奮。早上一起床也會非常有動力,期待著今天又要學習些什麼。

總而言之,「學習」應該是種終身的習慣,而非只是學生時期拿分數的手段。

◆ 多學些「學校不會教的東西」

這絕對不是要求讀者花大錢去外面上課,其實在我之前的文章就有提過這個概念了:運用這難得的清閑時刻,做點自己一直以來都想做的。你對什麼領域有興趣?環境、教育、政治、資訊科技⋯⋯還是文學、哲學?不妨去看看這些領域中有哪些意見領袖?他們現在都在做些什麼?有哪些是你現在就可以去執行的?

以政治時事為例,近來馬來西亞政局動盪,但台灣卻鮮少有人關注。如果你對東南亞政局或國際政治有興趣,或許可以嘗試自己做一份特稿,詳盡收錄相關資訊及個人看法。這個執行的過程絕對是困難重重,但也因此才能收穫滿滿。

課本中學到的理論能套用嗎?其他專家怎麼想?這種「主動性」,正是未來很重要,但學校卻多半不會教的關鍵能力。

◆ 參加各種交流活動

相信很多人想參加活動但不知道去哪邊尋找,下面直接分享我收集到、也有規劃去報名的活動。(部分活動可能因疫情延後或取消)

另外 Skyline獎金獵人也是我推薦尋找機會的網站,供大家參考。(p.s. 下面這段整理大概等於是「直接贈送寶典」了,請自行google參考相關報名方式,別把機會拱手讓人了)

全球青年趨勢論壇(2020.5報名,2020.11開始)

one young world (2020.3報名,2021.10開始)

Global leadership organization(2020.6報名,2020.7開始)

world youth forum(2020.9報名,2020.12開始)

青年迴響計畫(2020.9報名)

台美學生會議(2020.11報名,2021.7開始)

YED永續發展論壇(2020.12.~2021.2報名,2021.7開始)

長風青年領袖營(2020.12報名,2021.3~2021.12)

Design for Taiwan 飛捷(2020.3報名)

SEP創新人才培育計畫(2020.4報名)

青年永續領袖營(2020.5徵選,2020.7開始)

YEF計畫(2020.12報名)

註:目前學測新制最多只採計四科,因此滿級分為六十級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學測考了滿級分,然後呢?」──給自己和同輩「學霸」們的提醒與建議》,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輕微患者「急功好利」,在乎「動腦」勝於「動手」──「好學生」症候群(上)

作者簡介:

建國中學三年級生,一類人,高中生的循環經濟創辦人,夢想是世界因我的存在而有改變,以傻勁為筆桿、青春為墨水,在名為人生的藍圖上持續突破自我,揮灑自己的未來。喜歡不同想法之間的碰撞、分裂,擦出的每個火花、靈感,都化其為養分,不斷成長,不斷追求完美,成果只是次要,重要的是享受過程!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社交距離不滿1公尺開罰20萬!看新加坡防疫,台灣能借鏡的事?
被新冠肺炎打亂的美中論戰
「防疫外交」必有難題,蔡英文一定要勇敢!
每日一本土,還說是「零星」個案
國民黨委員攬功又不願揭露真相,其行為萬不可取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