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工地搬磚、主管超商打工又如何?

作者:外派太太/外派太太的漂流札記

在瘟疫橫行的今年,許多國家都以「鎖國」等方式因應,也迫使大眾的正常生活按下暫停。其中也包括筆者外派的馬來西亞:我看到不少馬來西亞人在網路上紛紛哀嘆:「我的 2020 上半年都浪費了」,這或許也道出了許多不分國家、地域人們的共同心聲。

就算是大部分生活還算正常運作的台灣,許多產業也因受到全球疫情衝擊而裁員、暫停招聘,或是職位調動、派遣升遷加薪均暫緩:於是想求職的人投了許多履歷卻苦無回音,早前期待已久的職務調動石沈大海──這些不在計畫內的「暫停」容易讓人慌張,甚至開始自我懷疑。

千禧世代「人生卡關」

這些意料之外的變化,更衝擊年輕世代甚鉅:有外媒報導,受這場疫情衝擊最大的,應屬 1982-2000 年出生的「千禧世代」。天下雜誌也提到,這個世代的人「倒楣得很」,剛入職場時就遭遇 2008 年金融海嘯,復原沒多久 2020 年又遇到這波疫情。「困在低福利、低成長的職位,從來無法享有爸媽、爺奶甚至較年長手足享有的財務安全」,偏偏在「好不容易來到賺錢顛峰的年紀,又遇到可能比大蕭條還更嚴重的經濟災難⋯⋯」。

千禧世代平均薪水少、福利低,許多人沒有房產、甚至背負著高額學貸,此外還開始有了養兒養老的經濟壓力。

近期回到台灣後,與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變多,我也發現身邊有不少像弟弟般的青壯世代陷入了人生的低潮。或許是國內整體經濟體質未改善,或許是他們在轉換跑道或是邁入人生新階段時剛好遇到這波疫情而「卡關」,因而紛紛有了「大材小用、生不逢時」的感概。

在這些筆者周遭的真實案例中,他們大多在 30 歲上下,學歷都是大學、甚至研究所以上,可能在職涯早期都有不錯的發展,但如今有的在便利商店打工、有的在建築工地打零工。

職業無貴賤,但我從他們的臉上看到的滿是無奈──因為他們現在做的、並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

有的人認為目前工作只是個過渡期,有的則對未來感覺迷惘,自己也分不清楚究竟這個工作是暫時性、還是應該咬著牙繼續撐下去。但他們有個共通點:都已經不是剛出社會的毛頭小子了,而是屆於而立之年的青壯年;卻成為疫情下衝擊最嚴重的一群人。

「空白」,或許也是整理人生的最佳時機

「暫停」讓人最難受的,往往是看著時光流逝,但自己卻毫無前進的感受,身處在快速變化的時代,「沒有進步」更往往被視為「後退」。

但轉念想想,這個空窗期,或許是真正的「Gap Year」:這段空白正是整理自己人生的最佳時機。從一踏入社會以來,接踵而來的生活壓力總讓我們疲於奔命,如今這個暫停鍵卻讓我們有時間可以「強迫」喘息──許多人利用「行動管制」的期間進修、健身、下廚練廚藝,或是花更多時間陪伴家人、經營家庭關係。

當然,管制總是讓人難受,因為待在家的時間變多,意味與家人以及「自己」相處的時間變多了。你多久沒有好好觀看自己?聆聽內心的需求?花時間與自我對話?你或許不知道,很多人無法與「自己」相處,因為他們害怕面對自己,包括自我的情感、恐懼等等,這一切在你與自己「獨處」的時候都會一一浮現。

不過,當你我誠實地面對自己之後,便會認知到真實的自我情感與恐懼,反而更能夠坦然面對現實──恐懼經常來自於「未知」,面對自己的現狀後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沒那麼害怕、不願面對了,而是轉為想想「自己接下來可以做什麼」。對於接下來的生活變動,便能夠以更沉穩的態度面對。

其實,每個人都有害怕的事:即將外派的人因疫情留在國內,他一天沒坐實那個位置,就一天不安心,怕說好的位置沒了;已經外派但返國避疫的人,日子久了也會擔心──久沒回去那個位置,會不會公司就覺得不需要那個位置了?而我已經外派但「沒有」返國避疫的朋友,當初也是千百個不願意卻只能硬著頭皮回到國外上班,天天看著飆升的數字擔憂⋯⋯。

不妨先丟掉人生劇本

以我自己來說,我和先生在這瞬息萬變、動盪不安的時代帶著兩個孩子漂流,做每個決定時都戰戰兢兢。但自從幾年前跟著先生一起外派東南亞之後,我的個性已從原本事事預先規劃、不喜歡突發狀況、「最好凡事都照著劇本走」中徹底脫離。

以前的我,會為了事情不按計畫走而沮喪生氣,後來發生了許多不在計畫內的事件後,我才學著放掉凡事都要規劃的個性:只要沒有偏離大路,其他中間的小插曲不需要有太大反應──因為在這變動不段的時局中,計畫真的越來越趕不上「變化」,我們需要的不再只是「預先規劃的能力」,更是「隨機應變的彈性」。

說實話,我已經很多年沒有訂定「新年目標」了,而是「事件」發生後,才訂定目標去執行──譬如我前陣子發現自己體脂過高,就訂下了每個月的目標努力執行運動與飲食控管。我發現這樣子的方式能讓我能訂下「更符合需求且可執行」的目標,並更有效地達成,而達到目標的成就感,也會促使我繼續努力。

我相信頂著知名學府學歷在工地搬重物還挨罵的你,一定很氣餒;我相信曾擔任傳播主管現在卻在便利商店打工的你,一定很不甘。你會質疑自己的市場價值、懷疑自己的能力,於是想「換個工作重頭來過、也許更好」。

但我們仍都必須誠實地問自己:所謂的「轉變」,究竟只是想逃開那些讓你不舒服的現況,還是真的對新工作有想法、有熱情、有因時制宜的新發展路徑?

如果只是逃避或妥協,不如寧可保持「空白」。否則很可能就像我所見過的那些挫敗夭折的儲備幹部一樣,自己本身的問題沒有解決,換什麼跑道問題都會重複。

以靜待變

當然, 30 世代的人,大多頂著高度經濟壓力,許多人根本沒有「選擇空白」的條件。此時「以靜待變」或許是目前的解方:先做著現在的工作,積蓄能量,以待未來的時機──重點不是放棄現在不滿的工作與否,而是審慎思考自身條件並無懼嘗試,為自己下一個更能夠發揮所長的職位預先準備。

我在馬來西亞時有配合的鐘點女傭仲介,行動管制期間不能營業,於是他們改做餐點外賣,等到管制放鬆後才恢復營運。現在的工作是為了「活下去」,但仍要牢記自己的目標,即使在現狀中找不到成就感,至少還能有一股能量撐下去。

我也曾懷疑自己:那是在畢業後準備研究所的時間。我因為跨系所,花了比較長的時間準備,支持沒等到,只等到父親一句:「事先不規畫好,現在才來什麼人生大轉彎。」在準備研究所考試的期間,我在生活用品店打工,其中對我來說最挑戰的任務是「喊拍」──就是拿著大聲公到店門口叫賣、招攬客人。

一開始我很放不開:覺得為什麼我要這麼「拋頭露面」,我是高學歷分子耶!而且又在家裡附近,親戚還曾路過看到我正在沿街叫賣;朋友聚餐時,看到出社會的朋友變成了光鮮亮麗的上班族,我們之間的落差如此明顯,更難免令人懷疑我現在做的決定是否真的值得?

但後來我說服自己,既然自己現在在這個位置上,就該把這個位置的事做好──總有一天,我會做我想做的工作。我堅定向目標前進,最後也如願做著我喜愛的工作。

付出的時光不會辜負你

你可能因為到了人生的岔路而疑惑,也可能因為「30 之年卻不立」而慌張。衷心建議你,用更彈性的方式來經營職涯,路才能走得更遠:

未來的日子不會更輕鬆,這不會是你的最低潮;但只要你堅定目標,持續前進,付出的時光也不會辜負你。

「未來不會更容易,但我們可以更努力。」希望以這句話和大家共勉。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國立大學畢業在工地搬磚、前媒體主管到超商打工」又如何?寫給疫情中「人生卡關」的 30 世代們》,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放棄「年薪破百萬、免費遊世界、年假一個月」的外商空服工作後,我才找到自己不快樂的原因
致每天埋頭工作的你:與其在無謂的競爭中拚命,不如現在開始「準備退休」

作者簡介:

外派太太,身份為全職媽媽與兼職譯者,目前旅居在馬來西亞。歷經文化衝擊與反文化衝擊後,重新歸零體驗多元生活,享受文化差異帶來的美麗,同時努力在保有自我及育兒中間取得平衡。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