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極權不只香港:白俄羅斯也正流血抗爭中

換日線
換日線

作者:林薇 Vivi/小巨人的異想世界

2020 年 8 月 9 日,白俄羅斯(Belarus)迎來自 1994 年制憲實施總統制後第六次總統大選。而現年 65 歲,有「歐洲最後的獨裁者」之稱的現任白俄羅斯總統魯卡申科(Aleksander Lukashenko)也「不意外地」如同過去幾次選舉一般,以高達近 80% 的得票率,贏得其自1994 年上任以來的「第六次」總統選舉。

然而,就在選舉結果公佈的同時,由於魯卡申科在此次及過往多次選舉中皆涉嫌賄選舞弊,大批民眾因而質疑選舉結果的正當性,並自發性地聚集於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Minsk)與其他城市,開始了大規模的示威行動,表達希望政府「公開正確選舉結果」的訴求。

不料,衝突層級在短時間內,即因警方出動催淚瓦斯、橡膠子彈、水炮車等不對等鎮暴手段對待原本和平示威的抗議民眾,因而迅速攀升──流血衝突,成為白俄羅斯的現在進行式。

「歐洲最後的獨裁者」:白俄羅斯唯一的總統魯卡申科

在了解白俄羅斯此次號稱近年來最大規模的抗爭行動前,我們必須先認識這位歐美媒體廣稱為「歐洲最後的獨裁者」、白俄羅斯制憲以來唯一的總統──亞歷山大・格里戈里耶維奇・盧卡申科。

與許多「獨立建國」初期的國家領袖一般,魯卡申科在剛上台時,也曾是一位具有高度群眾魅力、為廣大民眾所簇擁愛戴的領導人。在白俄羅斯脫離蘇聯正式獨立後,當時任職「白俄羅斯最高委員會」(Belarusian Supreme Council)的魯卡申科,更曾因一舉彈劾了 70 多位舊蘇聯時期留下的貪官污吏,並竭盡心力解決彼時白俄羅斯嚴重的通貨膨脹問題,因而在政壇一砲而紅,並於 1994 年躍上總統大位。

第一任總統任期內,他也因維持選前較為親俄的路線,使得白俄在脫離蘇聯的最初幾年,失業率趨近於零;國內經濟復甦與成長速度超前其他前蘇聯加盟國。然而就在白俄前景看似一片光明之時,魯卡申科卻也悄悄開始延續起舊蘇聯時期的統治風格:在社會上高舉「社會穩定」、「維護俄語地位」以鞏固中、老年支持者;政治上,則不僅推動公投廢除總統連任限制,更接近無限擴大總統職權,持續削弱原為憲法保障的分權制度。

此外,他也保留了蘇聯時期的國安與警察系統並收歸己用,大舉打壓言論、出版、新聞自由,甚至隨時準備好採取極端手段打壓異己,企圖讓所有質疑他的聲音消失。

例如,他曾在 2006 年,公開威脅參與反對派行動的示威者,並聲稱:「任何參與示威的人,都將被視為『恐怖份子』。而我們會像扭斷鴨脖子一樣,扭斷他們的脖子。」( Anyone joining an opposition protest would be treated as a "terrorist". We will wring their necks, as one might a duck.)如今,他面對抗爭者們的態度,也依舊強硬而未見改變。

面對這樣「萬年總統」的政局,加上反對派領袖長期以來多次無故遭到逮捕、強迫入獄,加上任何國際組織想派遣「選舉觀察員」對白俄選舉進行獨立審查時均頻頻遭拒,白俄羅斯的所謂「民主」,早已不為國內民眾與國際社會所承認。白俄即便每 5 年「表面」仍會定期舉辦選舉,但從參選登記、政見發表,到投票、計票等程序,魯卡申科「球員兼裁判」的行為,不僅使得舞弊賄選的嫌疑從來沒少過,選舉的正當性也始終受到國內外的質疑,並且長期未得到改善。正如同此次因 2020 總統大選結果而起的抗爭主因,「假意選舉」的疑慮一直存在。

東歐的「集體覺醒」,點燃此次抗爭的導火線

2020 年總統大選對魯卡申科而言之所以事關重大,不僅是因為鄰居俄國長期虎視眈眈地準備用「克里米亞模式」併吞白俄羅斯,以致近年他與普丁多次因主權問題煙硝味頻傳,急需鞏固其與俄的關係與對內的地位;更因為此次是他採用「小幅度開放反對派參政」、釋放少量政治犯等手段,積極拉攏歐盟與美國支持,以換得 2016 年歐美放寬對白俄經濟制裁後的第一次選舉──對魯卡申科來說,即便表面上對選舉結果勝券在握,但實際上卻是一場「面子裡子都不能輸」、壓力沈重不可輕忽的選舉。

為此,魯卡申科在選舉前,為了避免結果有任何差池,其實也早已「藉故」大規模拘捕高達 2000 多名反對派人士,以及兩位反對派提名的總統候選人,並迫使另一位逃出國門以求自保。以致原本 5 人競爭的總統大位,最後只剩魯卡申科口中的「最弱對手」── 蒂卡諾夫斯卡婭(Svetlana Tikhanovskaya)得以與之抗衡。

也因為如此赤裸裸的再一次干預選舉,積怨已久的白俄羅斯民眾們大規模、自發性的上街抗爭,仍在選後無可避免的發生了。

筆者認為,這起號稱近年來最大規模的示威行動,更不只是因為民眾長期對獨裁政府的不信任與不滿積怨已久,外加魯卡申科在此次 COVID-19 疫情控管上的失利所致。更是因為近年東歐各國繼「蘇東波」之後的「集體(再)覺醒」:民眾對於民主自由的意識與渴求逐年攀升,以致民主化的火苗在整個地區漸次燃起。

從 2004 年,烏克蘭為對抗舞弊與賄選事件,引發百萬人上街訴求推倒極權專制的橘色革命(Orange Revolution,又稱作栗子花革命);到斯洛伐克、北馬其頓、拉脫維亞、立陶宛等逐漸出現民主化聲浪的東歐各國,或許正如同烏克蘭前檢察總長、前內政部長尤里.盧森科(Yuriy Lutsenko)曾在橘色革命時留下的伏筆──「有些事情正在往對的方向改變,而且這些改變不只是總統的更替,更會是整個體制的變化。」(Something has changed, and in the right direction. It is not the president who must be replaced, but the whole system.)

不畏獨裁強權,為民主奮力一搏的白俄進行式

白俄羅斯此次因總統大選結果而引爆的大規模抗爭行動,自 2020 年 8 月 9 日傍晚起至今,已有數以萬計的民眾自主性聚集於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全國各大城市,除了表達望政府「公開正確選舉結果」的訴求,更是展現民眾對於極權統治的不滿,對於貪腐政府的不信任,與對於民主的渴求。

整起抗爭運動始於和理非的示威行動,但警方卻在一開始即用不對等的暴力,對待抗議民眾。首都明斯克不僅出現大量的鎮暴警察與軍事用車,警方也不停使用閃光彈、橡膠子彈、強力水柱、催淚瓦斯等阻擋抗議民眾,昨日( 8 月 11 日)更傳出有警方人員駕駛救護車直接衝撞示威者,並要求醫護人員只有在警方核准後,才能協助進行救護。白俄羅斯政府更在抗爭的第一個夜晚,隨即切斷了全國的通訊網絡,以阻止民眾使用社群媒體、通訊軟體(如Telegram等)進行號召與聯繫,至今仍未恢復通訊。

目前根據白俄羅斯內政部提供的「官方資料」,約有 3000 多名示威者遭到拘捕,人權團體 Spring 96 的史蒂芬諾維奇(Valentin Stefanovic)則表示,目前至少已知有 1 位抗爭者死亡,多名記者遭到拘捕,但詳細拘捕與受傷人數,仍屬未知。

抗爭進入第四天,從抗議、佔領、到罷工與游擊式的示威行動,警民間的流血衝突仍在白俄羅斯的各個角落持續上演。「Be Water」這句香港反送中運動時,示威者們視為「精神象徵」的標語,如今也意外地在歐亞大陸的另一端,牽繫著另一群奮力反抗著極權的白俄羅斯人們。

猶記得數年前,白俄羅斯的室友曾這麼對我說過:「在我的世界裡,抗爭,是不存在、也不被容許發生的權利。」因為那時,白俄羅斯的青年只要上街,隔天不是因鎮暴導致遍體鱗傷,就是立時遭到拘捕,甚至自此消失。因此對室友而言,上街抗爭對白俄羅斯人來說,不是「癡心妄想」、就是真的「豁出去了」。

而今,無數忍無可忍的白俄羅斯民眾卻不畏極權打壓,自發性地選擇承受巨大風險,大舉上街抗爭,表達他們對公開真實投票結果的訴求,吶喊對民主自由的渴望。

或許不只是他們選擇了流血奮戰,也是亂世選擇了他們,承擔那「拒絕繼續沈默」的歷史責任。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願暴政終將衰逝。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最新】反抗極權的怒火,不只在香港燃燒:白俄羅斯流血抗爭的現在進行式》,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謊言與真相──我在白俄羅斯核災區,這裡的人還在蓋核電廠
香港「逃犯/送中條例」與台灣有何關係?外國媒體怎麼看?

作者簡介:

林薇 Vivi,宜蘭人,英國愛丁堡大學傳染病醫學生,畢業於世界聯合學院荷蘭校區。習慣用理性的觀點思考,柔性的視角書寫。相信文字的力量,更相信文字的溫度。喜歡人群的繁囂,但熱愛流浪的孤獨。18歲那年夏天,一個人踏上離家九千公里的歐洲大陸。帶著父親送她的「活著」二字,在這有限時空裡,開始她那無限廣大的旅程。現正在蘇格蘭愛丁堡,用她自由的靈魂,學習擁抱世界的方式。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