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在中國的集中隔離:黃安還開直播秀

換日線
換日線

作者:Mark Lin/五道口男子職業技術學校

自今年元月疫情爆發以來,中國當局透過封城、普篩、隔離、甚至「健康碼」等強制性措施,避免社區感染擴大。

而根據中國政府對外說法:在境內疫情已獲得控制之際,病毒自境外移入的案例則大幅增加。

為此,對岸主要城市要求所有入境中國的旅客,均須進行為期 14 天的「自費集中隔離」。根據媒體報導,所需費用約在新台幣 28,000 元上下。

這個被部分台灣網友笑稱「自費新疆集中隔離體驗營」的措施,其實除了必須自費外,和台灣與各國在疫情期間的入境隔離政策並無太大差異。不過由於兩岸間敏感的關係,與「中國特色」的隔離措施、環境,仍引發不少討論。

以下本文將整理筆者觀察近期「自台灣赴中 / 返中」的台灣人們,現場分享的集中隔離概況。

整體而言,集中隔離措施對亟需往返兩岸的台灣人來說,多是糾結於內心的「不安」與「無奈」:不安於疫情緊張之際仍因工作或家庭必須返回「疫情爆發的原點」;無奈於可能需要在遠離目的地的對岸城市先待上 14 天,抵達後又可能按當地規定要再次隔離(後文會詳述)──若是往來兩岸頻繁的差旅人士,則回台後又需隔離 14 天,如此不斷循環。

在這彷彿永無止境的「隔離」之中,有的台灣人與自己相處後彷彿頓然「開悟」,寫出動人深邃、洗鍊感性的自省文章;也有些台灣人(例如爭議名人黃安),把「隔離房」當「度假套房」,甚至玩起直播秀自娛娛人⋯⋯。

「防疫如臨大敵,非得往返中國不可嗎?」

這是目前多數在中國「隔離中」的台灣人,普遍必須面對的共同質疑。

但現實面上,有急迫性、必須往返兩岸的需求者確實不少:他們或許是作生意蓋廠房的台商,若不回去跟著復工,不僅訂單會被搶走、甚至連廠房都可能拿不回來;他們或許是長期在對岸工作的台幹,若不回去跟著復工,不僅工作會被搶走,社保福利或房租都持續要被迫繳納。台商、台幹若是在對岸成家立業,家庭生計更會讓上述問題雪上加霜。

他們也或許是應屆畢業的台生,若是校方提供遠距教學或許還能線上修課,但倘若需要回校開題目、寫論文、預答辯、田野訪談、完成畢業作品⋯⋯等,仍非得回學校一趟不可,否則過去 2 到 4 年的心血等於付之一炬。

從政策實際層面來看,兩岸目前也還不到完全斷航的程度:目前台灣與中國之間直飛的城市僅剩下 4 個,依出入境量來看分別是:上海(浦東、虹橋)、北京(首都機場)、廈門(高崎機場)、成都(雙流機場)。

而對岸所謂的「集中隔離」措施,意指不管入境旅客最終的目的地是中國哪個城市,都必須在到達上述 4 個城市時「先在當地集中隔離 14 天」,隔離完後才能前往最後目的地;若入境旅客的目的地不是上述 4 個城市,抵達後也可能需要再次(按目的地城市規定)隔離。

從飛機降落機場,到乘客到達集中隔離的酒店,因為許多資料需要填寫及核酸檢測,所以往往需要長達半天的時間,請務必做好心理準備,也需要耐心的配合當地防疫人員的引導,看上去是一段辛苦的歷程。有些台灣人從上飛機的那一刻就準備好口罩、手套、護目鏡、隔離衣等,也有台灣人只帶口罩和行李箱,像往常般地在當地穿梭來回,態度非常豁達。

「隨機分配」集中隔離旅館,運氣格外重要

而無論台商、台幹或台生,抵達中國後的「集中隔離」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這得從台灣人往返中國的「隔離日記」和「直播秀」中才能一窺究竟:

首先,原則上來說,集中隔離的旅社(中國稱酒店)都是隨機分配的,不能自行選擇。華人日常的「私相授受」或「花錢升級」等概念據說完全用不上。至於隔離方式,普遍是「一個成人一個房間」,即便是夫妻同行也需一人一間;若有未成年的小朋友,則可選擇與父親或母親同一個房間。

而集中隔離的費用包括住宿費與伙食費等,大多在每人每日人民幣 300 多元至 500 元之間,北京、上海地區普遍價格更高,每日約在人民幣 600 元至 800 元不等。(相當於 14 天要花上新台幣 24,000 元到 32,000 元)

集中隔離期間,允許被隔離者叫外賣,但外送的食物必須是「乾糧」。此外有不少被隔離者反應,隨著天氣慢慢炎熱,有些酒店仍「堅持不開放中央空調」,甚至連房間 wifi 都會瞬間斷線。

不過,並非每個隔離城市都像北京這麼講規矩,嚴厲的集中隔離措施,也有「因地制宜的彈性」:例如一位寧波的台商就表示,他原先被分配到上海的某一家五星級酒店,費用是每天 800 元,這位台商覺得隔離環境很舒適就欣然接受;但另一位台商覺得價格太高,立刻申請「換地方隔離」,管理人員竟也從善如流接受他的申請,而且集中隔離的費用還能開發票(收款收據)。

若乘客之目的地是需要轉機的,航空公司則會建議乘客「暫緩購買第二段機票」──因完成集中隔離 14 天後,若核酸檢測為陰性,才能獲得隔離證明、前往下一個目的地。

但這可不代表你就此「自由了」:中國某些城市要求集中隔離 14 天後,還需要再進行 7 天的居家隔離,北京就是厲行此規定的城市之一。

「中國特色」的集中隔離:資訊不對稱,只能共體時艱

簡單來說,儘管同樣都是「隔離 14 天」,但資訊的高度不對稱,正是「中國特色防疫」的最大弊病──相關防疫、隔離政策「三日一改五日一變」,且缺乏暢通一致的資訊管道,經常讓往返中國的旅客摸不著頭緒:

以在北京的申請居家隔離提示為例,旅客先集中隔離了 14 天後,還要向居住地(住宅或租屋小區)申請居家隔離、經核准後才能夠「回家」(繼續隔離 7 日)。同時申請程序不止十分繁瑣、還可能動輒更改:例如需向居住地提出申報,由居住地街道社區「進行評估」並按程序「逐級申報」,最終再由「區級聯絡員」向集中隔離現場負責人溝通情況⋯⋯。

在微信的朋友圈或討論群,更三不五時見到北京某一地方「傳出」確診案例或小區封鎖,很可能會影響上述所有流程,偏偏新聞或網路上就是完全找不到相關資訊。

另外,台商若在北京有住房或租房,按上述複雜過程經小區管委會同意,完成 14 天集中隔離之後,至少還是可返回居住地進行 7 天居家隔離。但許多在北京清華、北大留學的台生卻仍無法返回北京:原因是因學校「不同意境外人士返回校園或宿舍」,他們因而失去了 7 天「居家隔離」的條件。同時,私自返校上課還會被舉報進行懲處,所以不少台生只好把待在台灣的寒假延長至暑假。

儘管留學生們、尤其應屆畢業生往往苦不堪言難處多多、人生計畫更可能就此大亂,但校方的態度依然很堅決:「共體時艱!」

「黃安的豁達」是另一種極端:把隔離生活當直播大秀

當然,並非所有台灣人對中國的集中隔離措施均感到無奈與不便、不滿。

例如,知名(爭議)藝人黃安,近期就戴著台製的口罩風光地飛回北京,隨後立刻透過網路直播──「安安隔離日記」,分享隔離期間的第一頓早餐,還抱怨配給的礦泉水數量不夠。

從黃安上傳的照片中,更可見到他「隨機分配到」的套房、客廳和浴室空間寬敞、裝潢豪華、明亮。全球對疫情均不敢大意的緊張氣氛當下,能像黃安以這麼「豁達、開朗」的心情在兩岸間往返趴趴走,也是一種普通人難以達到的境界。

除了黃安之外,也有不少台灣年輕人苦中作樂,在集中隔離期間當起網紅玩起直播來,「飄洋過海來看你——最全台青返陸攻略」就於線上直播分享,邀請剛從隔離飯店「出關」的台灣青年現場分享入境的流程、居家隔離的申請,以及隔離生活的點滴等等。

不過,在看完這麼多形色各異,台灣人在中國的「集中隔離日記」,讓筆者閱畢之後心頭最為糾結的,是這一句話:掙扎了快要半年,終於決定在此刻啟動航程。說不怕是騙人的,只希望明天有足夠的運氣,能夠分配到剛剛好的「牢房」。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台灣人在中國的集中隔離日記:黃安「豁達」開起直播秀,多數人則備感無奈》,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那些「中國人其實大多心知肚明的事」:集體作弊的就業率
從審訊、監視居住到入監:我在中國的親身經歷

作者簡介:

台北出生、高雄長大、北京委身。專長為私募股權基金研究,曾任職政府產經智庫及外商顧問諮詢,就讀過台大政治學系國際關係組、北大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清大經濟學系博士班,兼讀過五道口男子職業技術學校博士班。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民眾黨的不安定因素沒膽切割韓國瑜!國民黨高雄巿長戰怎麼打?!
到日本工作第一步!東京工作住哪裡好?
民進黨內的夏日熱戰即將開打
戰狼外交—大陸從韜光養晦走向有所作為?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