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張善政】補助競賽政策救得了台灣經濟?

振興三倍券  超商領取步驟(1) (圖)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作者為前行政院長

政府推出振興三倍券提振經濟,此外文化部、客委會、教育部、農委會也各自加碼,分別推出「藝Fun券」、「浪漫客庄旅遊券」、「動滋券」及「農遊券」,琳瑯滿目,想要為因疫情受創的經濟添柴火。但這樣各自為政的補助競賽無法達到真正救經濟的效果,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已。而且在釋出這些優惠票券的過程,系統頻頻出槌,更凸顯這些補助沒有長遠規劃、急就章的本色。

要振興經濟,要跳開純補助的心態,有三點要做。

第一,政府應該擬定好的政策,幫助正在撤離大陸、有心回台灣發展的台商;但當然不是來者不拒。

台商早年前進大陸設廠的原因,不外乎就是對岸勞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廉,加上大陸對於工廠排放的環保要求不高;但近年來,這三大吸引人的條件已經不復存在,不少台商就開始回台灣或是往東南亞投資。

兵貴神速,政府應該在這個節骨眼推出好的政策,幫助那些願意提供員工有水準的薪資、符合環保條件的台商。要是拖太久,這些台商要不是倒閉了,不然就是已經找到其他出路,政府那時才做,就沒意義了。

那,政府可以做什麼呢?

在勞力方面,以台積電為例,以中高階層的工程師居多,中低層人數反而比例不高。這樣的企業,有提高平均薪資、降低勞工需求的好處,是該政府該鼓勵的型態。為什麼台積電偌大的廠房可以做到這樣?主要是因為有高度自動化、智慧製造的能力。從大陸回台的企業規模比台積電小很多,很難靠一己之力做到自動化的智慧生產。此刻,政府就要幫忙找懂智慧製造的專家,還要補貼經費,讓台商智慧轉型,在台設立新一代智慧化的廠房,而不是直接把大陸那一套工廠設施原封不動的搬回台灣。

在土地方面,政府一定要透過稅制,對一些買工業區用地但多年不設廠、存心養地套利的人設下合理利潤的範圍,不能允許暴利。在環保方面,政府要輔導回台的台商,不只是符合當下環保的條件,廠內的環保設施更要隋著環保技術的進步而逐年提升。

若台商願意滿足這些要求,我們不但應該張開雙手歡迎他們回來,政府還應該提供上面各種政策協助。以幫忙找工業用地為例,台灣其實不是沒有土地,很多地方政府開發的工業區都經營不善,都在長雜草了。政府沒看到嗎?

第二,疫情過後,政府應鼓勵民眾延續數位生活型態。

前一陣子受疫情影響,大家開會、上課,甚至上班工作,都是設法網路線上解決。但隨著疫情逐漸趨緩,大家又開始回到原本習慣的生活型態,導致很多新創的數位事業,在經營上都很辛苦。

但線上產業是未來趨勢,政府應該鼓勵民眾繼續延續疫情期間逐漸習慣的數位生活型態。譬如說,由政府帶頭,一定比例的會議都還要維持遠距線上的型態;教育方面,還是要訂定維持一定比例的線上課程等。至於在政府無法直接影響的領域,也可用補貼的方式,鼓勵大家維持數位生活習慣。

第三,面對國際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內國際旅遊也很難恢復,使得國內旅遊正夯。政府應該打鐵趁熱,補足過去多年投資不足的問題,把國內觀光長遠的基礎建設做好。

舉例來說,阿里山的火車是世界遺產,但幾年前颱風受損後,到現在還沒有完全通車。遊客要上、下阿里山開車幾乎都會遇到塞車的問題。不過,就算阿里山火車沒有中斷,不但花費的交通時間比開車長,服務水準(座位不適、柴油油煙味)也遠比不上歐洲的登山火車,遊客當然還是偏好自己開車。阿里山鐵路源於百年前日本時代砍伐木材之需,當時工程技術與當今天相較天差地遠。可是我們多年來投資改善這條世界遺產鐵路的資源比起歐洲卻令人汗顏。政府應對阿里山長遠的觀光發展建立一個前瞻的願景,趁機重建,打造成世界水準一流的登山火車,維持阿里山觀光的動能。

還有往返墾丁公園塞車的問題。如果能將台鐵南延至恆春,恆春到墾丁只有不到十公里,在地接駁交通可以輕易解決。政府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雖有此規劃,但第一期、第二期八年期間的預算,只有不到兩億元的「規劃費」。也就是說,這計畫在前瞻計畫裡根本只是紙上談兵,政府也不打算付諸行動。只有透過鐵路大幅減少旅客到墾丁的交通難度,才能有效解決墾丁塞車、人擠人的問題。

另外,近期也有對台北到宜蘭「北宜直鐵」的討論。台北到宜花東的火車最難走的就是台北到福隆那段源於日本時代彎來彎去的路線。碰到急彎,傳統火車都要減速,行車性能完全無法發揮。所以後來才買了太魯閣、普悠瑪這種彎道仍可以高速行駛的傾斜列車;現在疫情解封,到花蓮太魯閣、普悠瑪的火車票一位難求。未來若真的北宜直鐵能夠實現,原來一般列車也一樣可以高速行駛,讓台北到宜花東的速度更快,維持東部的觀光吸引力。

還有像是上陽明山國家公園、鯉魚潭、花蓮金針山等的空中纜車計畫,都因環保顧慮胎死腹中。相對於歐洲,纜車上高山非常普及,讓民眾可以輕易近山,吸引了無數的觀光客。

我們有太多的觀光基礎建設可以做、也應該做,但都荒廢太多年。所以我們現在就應該加快腳步、打鐵趁熱,不但可以讓國內觀光永續夯下去,未來國際疫情解封後,台灣的觀光也更具國際競爭力。

這些公共建設原本就是經濟發展的火車頭。既然早晚都要做,當然不如早點做,讓效益早日顯現。補貼競賽只是在讓產業不斷吃類固醇興奮劑,救經濟沒有什麼聰明的捷徑,政府應該有長遠的眼光,投資產業發展和公共基礎建設,才是讓台灣經濟跨出疫情低迷的不二法門。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陽光背後的陰影,你看見了嗎?從三浦春馬的驟逝談起
進退維谷的國民黨高雄市長選情
說好的憲改呢?蔡總統是打假球還是真要改?
川普炒作美中對立,台灣更須有戰略定力
後疫情時代的高齡社會,準備好了嗎?

相關新聞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