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媒體連三評 點名監管螞蟻們

中國人民銀行主管的報紙《金融時報》自10月31日起,連發3評論,直指螞蟻集團之類金融科技公司的監管問題,11月2日的一篇署名文章更直接點出「螞蟻集團」的名字。

大陸《金融時報》由中國人民銀行主管,是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指定披露重要信息的媒體。

10月31日,《金融時報》轉載刊發《關於金融創新與監管的幾點認識》一文;11月1日,再次刊發標題為《大型互聯網企業進入金融領域的潛在風險與監管》的文章;11月2日,該報再次刊出《在金融科技發展中需要思考和釐清的幾個問題》;三篇文章作者分別是張非魚、周矍鑠、時雨,其身分都被標註為「資深學者」,但網路上查不到3人的背景,推測可能是化名。

署名「時雨」的評論直接點出,對於當前所謂最具「創新」色彩的螞蟻集團,穿透來看,其基本的業務模式仍然是支付、吸收存款、發放貸款、貨幣市場基金、代銷金融產品、保險業務等。

只不過支付寶這一非銀行支付機構偏離支付主業,擴張成為了綜合金融服務平台,使螞蟻集團實質上跨界開展非金融、金融、類金融和金融基礎設施等多種業務,成為了全世界混業程度最高的機構。

在揭露螞蟻集團其實就是眾多金融機構合體(就是馬雲所謂的當鋪)後,「時雨」建議,對於螞蟻集團,監管者需要思考和明確的一系列問題,其中包括盡快實施《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將螞蟻集團的各類金融業務全部納入金控公司框架內,以便於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