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那些年的業餘球王和球后

【專欄】那些年的業餘球王和球后

除了那些年的世界球王和球后之外,羅開高爾夫頻道也開始回味那些年的業餘球王和球后,統計至今誕生三十八位業餘球王和十六位業餘球后,其中Rory McIlroy(羅瑞‧麥克羅伊)、高寶璟(Lydia Ko)和Jordan Spieth(喬丹‧史畢斯)的成就最高,後來都登上職業世界排名第一。

和職業世界排名一樣,業餘排名的發展過程也是先男後女,男子系統在2007年一月二十三日首度問世,女子遲至2011年二月十六日才「放榜」,這也是為何球王數量遠多於球后的原因。

當然,業餘老大的顯赫資歷並不保證前途一片光明,但從數據來看,已經轉職業的三十六位前球王中,十八位贏過美、歐巡賽冠軍,表示未來剛好有五成機率打出一片天。相較之下,球后似乎僅供參考,只有四位女將登上LPGA冠軍榜。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落差呢?顯然,這跟優秀女子選手不流行前進美國大學有關,亞洲軍團尤為多數,通常在十七、八歲轉職業,甚至更早,而且球技毫不含糊。除非是少數像高寶璟的例子,十五歲時勇奪LPGA的CN Canadian Women's Open(加拿大女子公開賽),隔年又以業餘身份衛冕成功,連續統治業餘世界排名達一百三十週,轉職業後不到十八歲便榮登世界第一,雙雙創下紀錄。

另一位韓裔選手李旻智(Minjee Lee)亦然,2014年初在家裡贏得澳、歐巡賽共同認證的Oates Victorian Open(維多利亞公開賽),進而連續統治球后寶座二十八週,不過後來被Brooke Henderson(布魯姬‧韓德森)取代,這三人堪稱歷屆業餘球后的成功典範,合計拿下二十九座LPGA冠軍。

根據業餘世界排名積分系統,有年紀限制的青少年賽事分數並不多,未滿十八歲的業餘選手只有在職業比賽打出好成績,或者參加業餘大賽,才能賺取問鼎業餘球后的積分。因此,排名前茅者幾乎來自NCAA,偏偏很多實力派選手早就開始為錢而戰,這也是為何歷屆球后轉職業後成功率偏低的原因,截至目前為止僅有法國籍的前杜克大學之星Celine Boutier(席琳‧波蒂兒)贏得LPGA冠軍。

反觀男子高壇競爭激烈,除了少數像麥克羅伊之類的天才型選手,大多數先前進美國大學磨練球技,有些人在自認為實力到位後提前轉職業,只待了一年德州大學的史畢斯就是最佳例子,兩人也先後在二十二歲時嘗到職業世界球王的滋味。

值得注意的是,男子NCAA戰場某種程度已經成為美巡賽的「農場」,各大名校的主力都是未來美巡賽的潛力選手,所以大學時期的戰績極具參考性,例如系出華盛頓大學的潘政琮,2003年六月成為史上第二十三位業餘球王,後來順利通過加巡賽和光巡賽的考驗,躋身美巡賽最高殿堂,並在去年贏得RBC Heritage(傳承盃邀請賽)。

顯然,歷屆球王成就最高者非麥克羅伊莫屬,當年只待了一週(2007年二月初),但轉職業後每年都在進步,累積十八座美巡賽,包括四座大賽,另有七場歐巡賽勝利,目前邁向一百零一週的統治期。

再來是2012年六月中至七月中統治五週的史畢斯,隔年初轉職業後,每年至少維持一勝的紀錄,2015年更連贏名人賽和美國公開賽,也讓他成為當年美巡賽的超級大贏家,目前擁有十一勝,包括英國公開賽,職業球王二十六週。

從目前凍結的世界排名來看,歷屆業餘球王扮演重要角色,暫居第二的西班牙選手Jon Rahm(霍恩‧拉姆),有機會爭奪職業球王,Patrick Cantlay(派崔克‧坎特雷)並列第七,而日本松山英樹(Hideki Matsuyama)、英格蘭雙雄Matthew Fitzpatrick(馬修‧費茲派崔克)和Danny Willett(丹尼‧威利特),以及Rickie Fowler(瑞奇‧佛勒)均穩居世界三十五強,不過史畢斯近況不佳,跌至五十六名。

女子排名方面,十大行列有韓德森和李旻智,分居七、八名,只是二十歲時締造一百零四週霸業的高寶璟,如今只剩四十九名,疫情過後將面臨五十強保衛戰。

圖提供/TaylorM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