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戲駐校計畫,新世代影戲的萌芽與發光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今年七月廿一日至八月一日以「探索‧本質」為主題,第三年度辦理「皮影戲駐校計畫」,邀請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偶偶偶劇團、Catchpuppet進駐校園,與長期推動皮影戲教學的岡山區竹圍國小、橋頭區橋頭國小、美濃區龍肚國中師生,創造皮影與光影的藝術火花。(見圖)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秉持無物不成偶的觀點,嘗試各種跨領域合作,帶著竹圍國小師生挑戰光影戲變化的各種機關,演出《野獸國》讓想像的畫面一一實現;偶偶偶劇團研發多樣化偶戲表演,並以藝術教育推廣的理念培育大小偶戲種子,與橋頭國小的師生一起演繹長輩回憶中的水流庄《阿公的懷念》;Catchpuppet的偶戲課程結合表演與視覺藝術,透過扎實的反覆練習,讓龍肚國中的學生了解劇場的堅持與努力後的完美成果,以創新手法演繹《西遊記》。

為期十日的駐校計畫,從劇本發想、戲偶製作、音樂設計到表演練習,合力創作,一日於高雄市皮影戲館共發表三齣創作。橋頭國小徐瑜珮主任表示,首年學習傳統皮影,第二年學習劇場光影,第三年融合皮影與光影演出橋頭在地故事;龍肚國中莊志德校長提及第一年學習香港皮影,第二年與加拿大藝師學習光影,第三年發現學生在舞台的表現更加卓越;竹圍國小黃耀進校長則說,第一年與美國藝師學習光影戲,第二年學習陝西皮影戲,第三年加上劇場表演技巧讓學生學到更多元的表演藝術。
高史博王御風館長指出,台灣的皮影戲動態表現豐富,如同駐校計畫的學校每年與不同劇團合作創造新的劇本,這樣的融合就像台灣文化一樣吸收許多元素,形成台灣獨特的特色,期待未來可以與不同專業劇團繼續合作。

皮影戲駐校計畫設立之初,希望透過專業影劇團進駐校園,與深耕皮影戲教學多年的高雄在地學校,互相認識與激發,在更多人認識台灣珍貴無形文化資產皮影戲的同時,也讓傳統皮影戲帶入劇場及光影元素,呈現更多元的風貌,達成傳習、交流、跨界、新生。二○一八年「串聯‧碰撞」、二○一九年「跨界‧新生」、二○二○年「探索‧本質」,三年來,駐校計畫連結六個國家、十三組舞動光影的國內外藝師團隊,六間國中小學二百五十七位師生參與,吸引將近一千五百位市民共襄盛舉。

高史博致力於保存皮影戲文化,在文化部與財團法人瑞儀教育基金會的支持下,第三年引進多元國內光影戲經驗和全方位劇場思維,陪伴本地學校持續發展兼具校園與在地特色的影戲文化,以「交流與創新」為宗旨的駐校計畫,促進新世代影戲的萌芽與發光。相關活動詳情請至Facebook搜尋「高雄市皮影戲館」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