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整 零輻射心導管電燒

心律不整的女性在懷孕時因為荷爾蒙的改變,可能產生不斷復發的情形,懷孕婦女除了用短效的藥物控制外,不得已時才會藉由傳統的電燒治療,然而傳統電燒又有輻射暴露的問題;臺大醫院昨(廿三)日分享零輻射心導管電燒手術,手術使用三D立體定位系統,減少輻射暴露量,增加定位精準度,連孕婦也可以治療。 心律不整是心臟內的電氣傳導系統出了狀況,除了用藥物控制外,有時候也需要用電燒的方式才能解決,然而傳統的心律不整電燒手術都是利用X光透視心臟,幫助醫師將導管放到正確的地方,進而做出正確的診斷,並予以治療。 懷孕的婦女有時也會遇到心律不整的問題,發作時因考量到腹中胎兒,可以使用的藥物非常有限,臺大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陳文鍾表示,孕婦因為荷爾蒙的改變,可能產生不斷復發的情形,對孕婦和胎兒造成生命的威脅;當發作時時,會先讓孕婦使用短效的藥物,待生產後再處理心臟問題。過去由於電燒手術必須使用X光透視,因此懷孕婦女都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施行。 根據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的資料,游離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分為確定效應與機率效應。確定效應指接受過量輻射照射,造成有害的組織反應,若接受的劑量增加,造成的傷害就會更嚴重,如皮膚紅斑脫皮、水晶體混濁等。機率性效應,主要是指致癌效應,輻射可能會誘發細胞的突變導致癌症的發生,因為癌症的發生是機率性的,所以這種效應稱為機率效應。癌症發生的機率與劑量有關,機率隨劑量的增加而提高。 X光的暴露量可能會增加致癌的風險,然而,傳統的電燒手術約等同拍了七百五十次胸部X光輻射暴露量。 三D立體定位系統使用在複雜性心律不整治療已經行之有年,然而應用在單純性陣發性上心室頻脈的電燒卻是新的技術,藉由電阻的改變在電腦上定位導管的位置,不需要輻射線暴露就可以達到和傳統X光透視一樣的效果,不但減少輻射量,降低病患風險,在定位上更比傳統X光透視的方式精準,提升治療成功率。 三D立體定位系統在大部分的時候可以完全取代X光透視,達到零輻射的目標,然而有時候,病患血管出現變異的時候,仍然必須藉由血管攝影的方式將血管走向看清楚,因此,三D立體定位系統並無法完全取代X光透視的所有功能,然而至少可以達到低輻射暴露以及精準定位的目標,兩者相輔相成,如虎添翼。 臺大醫院總院成人心臟電生理科自二○一八年開始引用至今,已經成功執行超過五十例病患,目前主要應用於陣發性上心室頻脈、心室早期收縮、典型心房撲動的病患,但應用在其他心律不整的場合也是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