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旅遊市場臺東推動雙語培力

臺東多元的人文風貌、族群文化、自然地景與在地產業特色,深具國際化連結潛力,而緩慢悠閒的生活步調,具備朝向慢食、慢城的發展脈絡,並帶出能凸顯地方優勢的飲食、工藝、設計、生活產業等面向,非常適合喜愛深度旅遊體驗的國際旅客,前來緩慢感受臺東獨有的人文行旅。

臺東縣政府在新冠疫情趨於稍緩之際,超前部署希望讓後疫情時代全球市場看見臺東。二十一日在TTMAKER舉辦首場的「地方創生培力共識分享營」,國際發展及計畫處今年度開始推動「跨世代共學雙語培力計畫」,針對臺東各區具有國際化發展潛力的據點,進行體驗內容規劃及雙語人才培力,並邀請專業顧問團從旁輔導。

今日首場「地方創生培力共識分享營」,首次集結計畫中臺東各區─縱谷、海岸、南迴、離島有意願發展國際化深度體驗的夥伴,分享交流彼此的國際化發展想法與行程,建立對臺東發展慢旅行品牌的共識。而計畫顧問群─資深外語導遊羅雪柔、趣遊網總經理白志棠以及風尚旅行社總經理游智維,開場便以三場馬拉松式的演講,帶著大家以國際化的視角重新思考如何認識理解國際旅人的需求,並從自身的角度去檢視如何回應。

羅雪柔老師提到國際旅客的旅遊體驗有三個重要的關鍵字-「Authentic」(道地性)、「Interactive」(互動性)、「Entertaining」(有趣性),國際旅客喜歡道地生活、和當地人互動、接觸有興趣的人事物,可以從這三個關鍵字去檢視自己的旅遊資源。白志棠老師以微笑曲線帶著大家檢視觀光產業,並如何善用既有平臺去推廣地方。游智維老師也建議臺東國際旅行品牌應該可以從「原」的價值出發,重新建立與國際溝通的方式、創造敘事地方的魅力。現場還有許多參與的華語英語導遊,大家都非常有感。

活動下半場由國計處長曹劍秋開場,並鼓勵大家「現階段是最好做旅遊整備的階段,語言就是大家的競爭力(見圖)。我們必須真正認識國際旅人,才有辦法讓國際旅客從來訪臺東的經驗中得到美好的經驗。」接著由臺東各區的據點介紹在地特色體驗-縱谷區以稻米原鄉館和萬安社區發展協會為據點,由「農村生活」為主軸下串連池上樂蜂場、豆芳華、芭洋Amis美饌,並和當地的婦女學做一道傳統料理,藉由融入當地生活以及和互動產生深刻且接地氣旅遊體驗;海岸區以長濱的余水知歡為據點,串連長光部落、巫弩客木屋,主推「史前文化及在地生活體驗」、成功的混水摸魚基地則以「戶外休閒活動-獨木舟」為體驗內容;南迴以拉勞蘭小米工坊-推廣「排灣族傳統料理Qavai體驗」、嘉蘭社區發展協會推出富有部落特色的「石板屋農事體驗」及「攀樹體驗」;市區及離島則以島嶼見學旅行社、臺東縣自然與人文學會為據點,並以綠島為體驗區,開發以「潛水及人權旅遊」為主軸的離島特色體驗。

現場國際旅遊平台-kkday、klook、臺東當地的英語導遊、臺東大學學生以及和計畫相關的鄉鎮公所、縣府單位前來交流,將官、產、學界及計畫據點做首次的串接,藉由彼此的經驗交流及建議,共同協力打造臺東國際化旅遊市場,跨世代、跨區域共學、也已經對話國際旅行平臺,溝通需求和供應,現場熱絡不已。臺東縣長饒慶鈴對於臺東國際旅遊的願景即透過這些努力希望超前佈署,打造臺東成為「一快一慢」的國際城市,更要讓疫情後的全球旅遊市場、看見臺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