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診合參 全面識別病情、身體狀況

中醫透過四診,可以檢查人體狀態。執業中醫師呂庶熙昨日表示,望診、聞診、問診、切診合稱四診,為中醫診察體質、疾病的基本方法,不過,只有四診合參、先後診斷,才能全面識別病情、身體狀況,不能有所偏廢,甚至只重視或誇大某一診重要性。

呂醫師指出,簡單來說,望診就是觀察臉色、氣色,如果嘴唇變黑的話,代表此人有瘀血,而且氣血循環不良;如果臉色不好、有點泛黃,表示可能有肝膽方面疾患。此外,聞診就是聞一下病人身上有無特殊氣味,如果有口臭的話,此人很可能有鼻涕倒流、肝火旺、肝功能不好等症狀。

呂醫師指出,中醫問診自有一套模式,主要就是中醫十問,亦即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參機變、婦女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再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全占驗。

實務上,很少有中醫師照著十問進行問診,但是很多中醫從十問作基礎,各自發展出一套問診法。所謂切診就是脈診,中醫透過把脈來輔助判斷病患的體質屬性,以及五臟六腑的狀態,觀察重點放在脈的頻率(次數)、形狀、力道等。

比如把脈把到脈浮主表證,顯示患者可能有感冒、鼻炎、皮膚病;把到脈沉主裡證,代表可能有內臟疾病;把到數脈(脈象跳動快)表示某種疾病引起發燒症狀;把到遲脈(脈象跳動慢)表示新陳代謝不良;把到弦脈就如同摸到一條線一樣,通常表示可能有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