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二○二○臺灣舞蹈平台,多元展演舞動日常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主辦,兩年一度的「臺灣舞蹈平台」於十一月二至八日,以「相遇Encounter」為主題帶來二十支演出作品,橫跨室內外九大表演場域,在衛武營展開一系列的舞蹈演出、大眾參與、影像展覽、VR互動體驗等多元面向展演活動,邀請民眾選擇喜愛的方式在衛武營與舞蹈「相遇」。(見圖)

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表示,與舞蹈相遇,衛武營身體力行。即使疫情來襲,每月一次的【武營來跳舞】不曾停歇,藝術家創作的能量更是源源不絕的回應社會的脈動;累積了兩屆能量的二○二○臺灣舞蹈平台,在今年適逢後疫情時代,以「相遇」為策展主題,深掘臺灣創作能量,不畏旅遊限制和國境封閉,透過雲端科技,帶領臺灣舞蹈家跨越國境,與義大利、法國、香港及日本進行四個月的線上駐村,同時將臺灣揚名國際的舞蹈作品帶到衛武營,讓國際間舞蹈創作透過影像展覽交流激盪。今年的展演規劃不論個人體驗或團體參與,將打破眾人對舞蹈的想像框架。

今年度舞蹈平台邀請三檔臺灣具國際規模的舞蹈作品,剛獲頒法國表演藝術專業評論協會「年度最佳新興編舞家」的編舞家蔡博丞,今(六)日首度在衛武營演出全球巡演超過六十場的《浮花》,取材臺灣民間信仰「放水燈」祝福儀式,在故鄉高雄的舞台演出悼念父親的道別之作;首創連續兩度獲得台新藝術獎紀錄的編舞家布拉瑞揚,十一月八日將帶領舞團原住民青年舞者,在又唱又跳的十元投幣卡拉OK歌曲中,用身體探索社會、議題、種族與城鄉的種種現象,細膩又動人的《#是否》,一開賣就迅速完售;十一月七日在一起三舞作,呈現蒂摩爾古薪舞集《Varhung~心事誰人知》手語版、滯留島舞蹈劇場《冰河時期》實驗版,與編舞家劉彥成x大身體製造的《A Piece of Cake》三支風格截然不同的作品,探討人們相互支持、跨越痛苦的內在人性。

舞蹈平台系列活動中,透過豐富的大眾參與活動,鼓勵大家一起來跳舞。十一月二至廿九日在榕樹廣場的《日常編舞-武營舞厝味》,由編舞家謝杰樺、董怡芬與在地舞者左涵潔共同創作,邀請觀眾戴上耳機、跟著指令一起自由起舞;十一月七、八日透過舞蹈創造與土地、歷史的相遇,衛武營駐地藝術家周書毅和稻草人現代舞團帶來《公園散步的記憶序曲》,舞者引領觀眾從劇院遊走至都會公園,用身體、舞蹈與樂音,帶領觀眾穿越時光記憶,觀想百年軍事用地蛻變為自由日常的歷史連結。編舞家周書毅從多次國際演出經驗,深刻理解推廣舞蹈的不易,因此致力於發展舞蹈大眾參與,希望透過這樣的不同體驗方式,拉近舞蹈與民眾的距離;樹冠大廳十一月二日至十二月廿七日的《相遇》融聲互動裝置展,創意統籌-林喚玲與融聲創意藝術家紀柏豪深入鳳山街坊,挖掘各種日常聲音,透過展區的情境佈置,邀請眾人透過不同的肢體姿態碰觸啟動聲響,可以獨自一人也可多人互動,參與這場沉浸式聽覺體驗。

十一月二日至十二月廿七日在三樓樹冠大廳「影舞者系列」展演,包含十一月六至八日樹冠大廳西側露台,首次在衛武營建築空間中現地創作的《留給未來的殘影》衛武營特別展演版,周書毅與導演陳芯宜合作,帶給觀眾VR結合編舞者現場展演的獨特觀賞體驗;藝術迴廊展出《遇見‧舞蹈影像》,展出臺灣、西班牙和法國的十五部舞蹈影像作品。影展中包含數個系列,如《島嶼身景‧舞影漫遊》中呈現六支在臺灣不同城市駐地的全新創作;《島嶼身景‧舞影漫遊》計畫的發起人,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藝術總監彭筱茵很感謝衛武營能給予這樣的平台,同時展出多國、多位舞蹈影像導演的作品。

衛武營的國際夥伴計畫「舞蹈南方」,自二○一六年與西班牙Certaman馬德里編舞平台、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交流合作,拍下了臺灣、西班牙青年舞蹈家透過「衛武營一分鐘放映舞台」APP,共享一段橫跨高雄、嘉義與馬德里的舞蹈旅行;以及新銳創作《TPE-886》、旅法臺灣舞者暨導演許海文自導自演的《孿生》、《四國駐地交流計畫-與身體、空間的情感對話》、《滑板車的狐步舞》等創作,提供觀眾多元觀看舞蹈的另類方式。更多二○二○臺灣舞蹈平台詳情請上衛武營官網(www.npac-weiwuying.org)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