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高球場造景「水」循環

【專欄】高球場造景「水」循環

道聽塗說不可信,科學數據講道理。高爾夫是所有運動當中,從七、八歲,可以玩到七、八十歲,堪稱最老少咸宜的運動,然而由於其運動特性使用大面積的高爾夫球場,常受到汙名化,包括假借環保議題牟利的有心人士提出各種假設性質疑,例如濫用農藥、破壞水土保持等。在科學數據的佐證下,小白球褪去遭抹黑的外衣,回復皎白面貌。

高爾夫球是一項列入亞運、奧運的國際性運動,卻長期受到外界的質疑過度運用資源,包括高爾夫球場污染環境等。事實上,雖然高爾夫球場需要使用農藥及肥料等維護草坪,但並沒有像農作物耕地般的用量,且許多球場也致力於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

也有一些人質疑高爾夫球場浪費大量的水資源,灌溉大面積的草坪。事實上,高爾夫球場中的水池,除了發揮景觀與障礙的功能,還可以當成天然水庫,匯集雨水,作為維護球場用水,兼顧造景及環保,一舉數得。

位在台南東山的斑芝花高爾夫俱樂部,為二十七洞的球場,場內設置許多大型水池,景觀十分美麗。

斑芝花高爾夫俱樂部總經理鄭博元說:「高爾夫球場在建置的時候,有一套非常完整的排水系統,包括從梯台到果嶺,以及蓄水池。以斑芝花球場為例,當初的規劃就是把儲水池放在最下面,然後雨水全部匯集以後,我們需要的時候再用泵浦打上來,所以我們對環境而言是友善的,因為我們會重複再利用水資源。」

也有人誤解高爾夫球場會超抽地下水,事實上,降雨的儲存通常就已經讓高爾夫球場能夠自給自足了。

鴻禧太平高爾夫俱樂部執行副總陳宏銘說:「在中部,以太平球場所在地為例,總下雨的天數一年平均是一百一十九天,其實下雨一天,我們大概就可以三天不用澆水,且我們所有的水資源都是經過排水系統回收到我們的池塘裡面,再過來運用。」

「如果像平均降雨量一年1,753mm降在這三十公頃面積的話,它一年有五十二萬噸的水資源,當然還有包括一些流失掉的,可是我們大部分是儲藏在裡面,所以我們根本就不需要抽地下水,更何況在北部,有可能一年降雨量會到3,000mm,所以我們的水資源是夠的。」陳宏銘補充說道。

陳宏銘進一步表示,美國一些所在地降雨少的高爾夫球場,除了再利用水池中的水來灌溉草坪,也會購買民生廢水進行處理後,來灌溉草坪,同樣很環保。

中華民國高爾夫球場事業協進會表示,各會員球場都致力於水資源的再利用,也期盼大眾能對高爾夫球場有更正確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