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高球場協進會 凝聚同業爭取權益

【專欄】高球場協進會 凝聚同業爭取權益

台灣各行各業都有組織「產業公會」,藉此凝聚同業力量爭取企業權益,而台灣高球場的「公會」便是中華民國高爾夫球場事業協進會(簡稱:高爾夫球場協進會、高球場協進會、協進會),創立於1995年,主要任務為連結球友與台灣高爾夫球場間的「服務指南」。

回顧台灣的球場發展史,最早始於1914年,日本人在臺北州,也就是如今新北市淡水地區,興建了三個高爾夫球道,台灣第一座高爾夫俱樂部的正式開場,並在1919年擴大為六洞的淡水球場。

台灣第二座球場則是1954年十月,在今日台北市水源路青年公園(昔日稱南機場)九洞球場啟用,台北球場「孟母三遷」,後來一度遷移至五指山(如今的國軍示範公墓),最終來到現在桃園蘆竹地區,並擴展為三十六洞比賽球場、及一座九洞之迷你球場的台北高爾夫俱樂部。

光復後,台灣高爾夫發展初期,島上僅有淡水的十八洞及台北水源地的九洞球場各一座,打球人僅數百,其中外國人佔一半以上。台灣高爾夫發展跟二次大戰美軍顧問團駐台有很大的關係,這些外國人喜歡打球,需求產生經濟,在這種大環境下台灣高球開始萌芽。

後來,陸續出現了呂良煥、謝敏男、涂阿玉,這些優秀選手在國際發光發熱,幫台灣爭取了許多榮耀。

早年台灣高爾夫球場均由會員集資興建,僅供會員打球,並非以營運為目標,不過隨著台灣經濟起飛,百業興盛,商機蓬勃,企業、工廠如雨後春筍十分熱絡,特別是行政院於1981年九月三日通過公佈「高爾夫球場管理規則」,確認高爾夫為體育運動正式項目,在不影響軍事設施、國防安全、及水土保持的原則下,允許設立高爾夫球場。

政府鼓勵下,台灣高球人口隨即迅速發展,1990年三十二座球場,四十萬球友,1995年成長至六十座球場,六十七萬人。2000年達到六十三座球場,一百二十四萬人。至2003年底,台灣核准設立的球場共有七十家,許可籌設中二十二座,經政府核准開放使用球場四十六座,高球人口成長到一百五十萬人。

不料,隨著海峽對岸經濟起飛,台灣島內經濟發展陷入瓶頸,高球場發展榮景由盛轉衰,2020年的台灣營業球場剩下六十一座,高球人口下滑到八十八萬一千人,高球場協進會此時扮演力挽狂瀾的重要關鍵。

中華民國高爾夫球場事業協進會於1995年正式成立,七月三十一日召開成立大會及第一屆第一次理監事會議,選舉台中球場總裁楊天發為第一任理事長,此後加入協進會的同業與日俱增。協進會的積極輔導與協助高爾夫球場完成合法手續,台灣由北到南的高爾夫球場陸續拿到這得來不易的執照。

曾任協進會第五屆理事長、揚昇集團董事長許典雅說:「「我自己原本只是喜歡打球的球友,因為打遍了世界各地的球場,最後我選擇自己蓋一座高爾夫球場。」「一開始申請開發球場的時候,台灣的高爾夫球場並沒有法規與管理辦法,我覺得為了台灣高爾夫發展的長遠打算,球場不應該再沒有執照,應該規矩地去申請執照。不過,一開始申請的過程並不順利。」

原來當初球場業者申請執照的時候,法令不合時宜,加上部分有心人士運用抗爭,向業者索取利益,透過將高爾夫汙名化,冠上破壞水土保持等莫須有罪名,無理抗爭,台灣高球場發展過程十分坎坷。

「看看先進國家的現況,日本,歐美國家,有多少座高爾夫球場。」許典雅另外說道:「高爾夫球場不只沒有破壞環境,還製造了舒適悠閒的好環境,是歐美人士度假、休閒、養生怡情的好去處。」

「老球場沒有執照,新球場申請執照相當困難,我們到處陳情,都沒有辦法得到一個答案。一開始,當時的體委會說,不然之前沒執照的老球場先給使用執照,新開發的球場,慢一點來研究如何管理。」「我覺得這樣不對,應該先把法令修好,然後開放申請、評估檢查、然後才准許開放、發放執照才對。」

「因為政府跟不上時代進步,我覺得這樣拖並不是辦法,所以我們新的球場業者,我找他們來開會,大家覺得那我們成立一個協進會,協助政府研究發展、幫助同業進步,這是事業協進會成立的緣起。高爾夫球場事業協進會成立的目的,主要就是協助台灣高爾夫球場朝著正向的道路發展。」許典雅補充說。

全國花園鄉村俱樂部董事長吳和田則說:「那時候球場要申請很困難,要蓋好幾千個印章,真的很困難,是一個非常不容易的一個事業,後來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如今球場現在全部的執照都已經取得,完完全全合法。」全國花園鄉村俱樂部後來成為中台灣休閒地標。擁有國際職業錦標賽球場,如今是中華高協國家隊訓練的國家培訓基地。

1995年到2020年這二十五年,協進會歷經十二屆理事長,致力於發展台灣高爾夫運動,舉辦各項高爾夫研習會,提升球場經營管理及服務品質,推動高爾夫球場擊球規約,促進高爾夫觀光,善盡社會責任。

「高爾夫球場事業協進會的主要目的,是制定一個大家共同的方向,跟形成一個共識,然後希望把一個好的政策,或好的執行面,推廣到全台灣。」協進會第十二屆理事長蘇慶琅說道。

「台灣各項競技運動,都有國家的場地,唯一沒有的就是高爾夫球場,這都是由六十一家的這個營業主,來營運的。」協進會秘書長鍾文貴說:「每一個優秀的選手,他背後都有一個球場在支持,可見得我們的球場發揮了整個台灣高爾夫競技運動很正面的一個功能。」

高爾夫是奧運運動項目,一項能帶動觀光的產業,更是一個國家的經濟縮影,大眾應屏除刻板印象,給予高爾夫正確的認識。

隨著全台各地球場成長興建,陳舊的法條,始終跟不上業者進步的渴望,「協進會」適時的出現,扮演台灣高爾夫球場業者與各級政府溝通的橋樑,也提供業者成長為台灣球友休憩、渡假優質場所。以台灣高爾夫球場公會定位的「高球場協進會」,成為球場業者自律管理制度的擬定與推動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