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玩的地方下雨了嗎?教你看懂氣象局「雷達回波圖」,三顆降雨雷達讓你輕鬆躲過雨神

雖然說「下雨」不過是自然的天氣現象,但若在自己位處戶外時,不幸碰到大雨傾盆淋成落湯雞,終究會讓人感到十分不爽。對此,我們不妨在離開室內之前,看一眼中央氣象局在近兩年來所新增的「高解析度防災降雨雷達」,利用回波圖輕鬆判斷雨區位置跟雨勢情況,就能成功避免整個人變得溼答答!

為了提升台灣地區的降雨觀測和災害預警能力,中央氣象局陸續於民國 106、107、108 年,各自於北、中、南,完成共三座高解析度「防災降雨雷達」,其資料也在經過驗證、整合後,過去一年來陸續上線至中央氣象局官方網站

和過去在台灣島四個端點進行觀測的氣象雷達不同,雖然防災降雨雷達的有效半徑更短,但卻具備更高的解析度、更快的更新頻率,以及更準確的降雨型態觀測。對於科學研究來說,降雨雷達能夠提高中央氣象局「雨量預測」的分析能力,也加快政府單位「災害預警」的應變速度。

但是降雨雷達對於一般民眾而言,真的有任何實用價值嗎?答案其實是「超級有用」!受惠於更加準確、更新更頻繁的雷達回波圖,我們只要在離開室內之前,看一眼中央氣象局網站,馬上就可以知道「所處的地方」跟「想要前往的地方」是否正在下雨,甚至利用回波圖預先判斷出門的過程當中,是不是將被雨淋得溼答答。

哪裡下著雨放大地圖就知道! 那麼要如何看出某個地方有沒有下雨呢?透過雷達回波圖上的顏色進行分析,降水粒子(雨、雪、冰雹等)反射回來的訊號,由弱至強將以藍、綠、黃、橘、紅、紫的顏色漸層來表示,訊號越強的地區就代表示雨勢越大,藉此就能判斷降水強度及分布狀況。

▲ 在中央氣象局網站的雷達圖資中,選擇上方「降雨雷達」分頁,即可立刻看見每兩分鐘更新一次的北、中、南降雨雷達回波圖。

由於降雨雷達具備著更高的解析度,所以如果民眾想看到特定一個縣市行政區的降雨情況,在電腦上可以用滑鼠滾輪放大地圖,即可精確得知目前某個位置有著多大的雨勢。此外,由於降雨雷達回波圖每兩分鐘左右就會更新一次,所以也能透過連續動畫,判斷雨雲移動的方向,為自己即將到來的室外行程規畫做好準備。

▲ 在這張放大的雷達回波圖中,我們可以知道新北市的中和、永和跟土城,有一小區塊出現很強的紅色訊號,即代表這三個地方當時正下著暴雨。

目前台灣三顆防災降雨雷達,分佈於新北市樹林、台中市南屯和高雄市林園,每座雷達的觀測有效範圍都僅有半徑 75 公里,雖基本上能夠涵蓋六都的主要都會區,但若超過 75 公里到 150 公里之間的距離,雷達解析度就會有所下降,降雨強度的判斷準確度自然也需打些折扣。

還有兩座降雨雷達規劃中 過往防災降雨雷達在籌畫的過程中,受到不少阻力影響,例如資金、選址、當地民眾的抗議等等,未來中央氣象局預計也會於雲林、宜蘭兩地,再各自新增一座降雨雷達以進行改善。目前雷達回波圖上的灰色區域,即代表著雷達訊號遭到地形阻擋而無法掃描的範圍,這些位置就有賴未來中央氣象局建置更密集的雷達監測網進行涵蓋。

跟過往的氣象雷達相較,防災降雨雷達將空間解析度從 1.1 公里進步到 250 公尺,能夠有效觀測掃描到天空中的低層降雨訊號,時間密度縮短到 120 秒更能提高防災單位與民眾的反應速度。

更多T客邦文章
怕 Fb Messenger 被偷看嗎?加上 Face ID 或 Touch ID 保隱私
Podcast 是如何起源的?比臉書更古老的老服務,為何又起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