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欣榮「腦醫學救命筆記」分享獲熱烈迴響

花蓮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於10月11日,在臺北市慈濟松山聯絡處,以林欣榮院長新書「能醒、能走-林欣榮教授腦醫學救命筆記」為題舉行人文講座分享會,「用案例分析專業、用實例講述醫療、用細心看見用心」,讓與會民眾在國慶假期的最後一天,有著滿滿的醫學新知與醫療常識收穫。

林欣榮院長分享會中,常以實際案例做為分享內容,林欣榮院長分享指出,有位40歲的楊女士被診斷為腦幹(基底動脈)梗塞性腦中風,已置放支架一支,依賴呼吸器,四肢癱瘓,完全臥床。2018年10月轉至花蓮慈濟醫院加護病房,診斷為閉鎖症候群,在神經科與中醫及復健科等中西醫合療會診後,由放射科做血管攝影,權衡後進行基底動脈支架手術,再十天進行之後,進行內生性幹細胞療程。

林欣榮院長指出,一個月後,在復健科以及中醫針灸的協助下,楊女士頭部可搖動,恢復的速度超乎醫療團隊的想像。臨床上,像楊女士這樣的患者癒後差,運動功能有顯著恢復的例子不多見,大多數患者幾乎無法恢復運動控制;能夠不用呼吸器、並恢復運動功能與說話功能的患者,臨床上非常罕見。然而,在花蓮慈濟醫院中西醫合療團隊的共同努力,以及內生性幹細胞療法的相輔相成之下,像楊女士這樣的奇蹟並不少。

林欣榮院長表示,花蓮慈濟醫院的神經團隊、心臟團隊,長年投入研發創新療法,經常與時間賽跑,搶救無數生命,使東部地區的急重症民眾,甚至是遊客可及時獲得與都會區同等水平的醫療資源。過去「後山」醫療落後的刻板印象已被翻轉,很多重症患者也早已開始慕名前往花蓮求治。

帶著孩子與太太來聆聽的陳姓民眾説:「因為我的兒子在前一陣子頭撞到地上,腦膜出血,後來緊急開刀救回來,今天也是藉由這個機會,跟林院長請教兒子後面復健的過程應該注意什麼事情,很幸運的是林院長給我們一些方向,那我們會好好的去做。這個過程中看到林院長對大家、對病人慈悲的心,還有一直發願照顧大家,我感覺非常的感佩,而且他的臉總是常常掛著笑容,是非常誠懇,很有耐心且溫柔的回答大家的問題,他用最專業的知識,最包容的心來回應,我覺得這是一件很感動、很佩服、很幸福的事。」

與會的七十八歲的林先生分享他的心得,他説:「今天來,聽了非常感動,原本我不了解幹細胞的事,其實我身體也是有腰部痠痛問題,經常也是要做一些能量運動,最近三、四個禮拜腰很痛,做了歐洲式的健走,就是用兩支拐杖健走,本來榮星花園走三分之一圈,臀部就很酸,現在可以走個兩三圈不會痛,當然現在知道有幹細胞,也很想說怎樣去嘗試把身體做得更好,其實我也快八十歲了,今天的書一定要買回去,才能夠更了解。」

「家母患有巴金森及腦水腫,是林欣榮院長的病患。她從無法好好行走及吃飯,到現在可以好好走路及吃飯,我們都非常感恩林院長及其帶領慈濟團隊。」與家人一起來聽演講的來賓江先生表示:「一般來說,病患及家屬的醫學常識都是不足的,如果患者不知如何診治時,最好是直接帶到花蓮慈濟醫院直接由專業醫師檢查與診斷,可以化解我們的疑慮,而且可以找到最適當的治療,這樣比較好!林院長常說:『不論我們或者是家人示病人,永遠不要放棄希望!或許現在沒有藥,也許你睡一覺醒來就有藥發明出來了!』」

(撰文:王美瑜、黃芬芳/攝影:李世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