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動畫版《花木蘭》/從失敗的女兒變英雄,宰相卻說:她是女人,怎樣都是女人

動畫版《花木蘭》。(圖片來源/IMDb)
動畫版《花木蘭》。(圖片來源/IMDb)

由劉亦菲主演的真人版電影《花木蘭》上映後紛爭不斷,讓網友掀起對不同版本《花木蘭》的討論。作家謝宜安在臉書上撰文推薦1998年的動畫版《花木蘭》,指出《花木蘭》是給小女孩看的英雄電影,並解析其中劇情設計,引起迴響。

動畫版《花木蘭》。(圖片來源/IMDb)
動畫版《花木蘭》。(圖片來源/IMDb)

最近因為花木蘭真人版上了,想到《花木蘭》的動畫版。我真的很愛動畫版花木蘭。

當時我應該是國小低年級,最喜歡的迪士尼電影有兩部,除了《花木蘭》以外,另一部喜歡的是《小鹿斑比》。不過《小鹿斑比》有個很讓我挫折的經驗:直到斑比長大,跟牠的兔子、松鼠好朋友開始找女朋友時,我才發現,原來長睫毛的斑比,是男生。看起來很可愛的兔子、松鼠也都是男生——我發現時很驚訝,有種奇妙的「被背叛」的感覺。

那種感覺大概是,我看了那麼久,原來這不是「我的」故事,而是「別人的」故事。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我對斑比的角色認同,跟我的性別認同對不上。

我那時才幼稚園年紀。幼稚園時我有兩個好友,其中一個家裡有斑比的娃娃,另一個則有斑比的女朋友的娃娃。我兩隻都非常喜歡,但也都有說不上來的感覺:斑比是另外一個性別,但是,斑比女朋友的那隻小鹿,我又覺得太陌生。我還是比較喜歡斑比,只好努力讓自己接受,「斑比是男生」的這件事。

當時喜歡看的錄影帶還有《企鵝家族》,但是愛搗蛋的Pingu也是哥哥。我雖然覺得Pingu很好笑,但也不覺得我是Pingu。

所以到了《花木蘭》出現時,我真的看得很開心。她毫無疑問是女生,而且更令人開心的是,她不是白人,她是漢人。她的機智與她所遇上的冒險,也讓我覺得很能認同她。

除此之外,當時多數公主電影裡,都太強調戀愛跟結婚了。我想我當時也還沒有成熟到,討厭「女性一定要結婚」的論調。只是小到覺得戀愛跟結婚都離我太遙遠。

而且,準確來說,花木蘭不是公主,她是英雄啊。

我要到很後來才知道,多數的英雄電影,都是給男生看的爽片:主角是男生、女主角是給男主角的獎賞。男主角一開始是個nobody,但是經過一連串的冒險與試煉,他拯救了世界,變成了舉足輕重的大人物。

這是每個人的慾望,所以這樣的爽片總是非常受歡迎。但在這樣的爽片中,「女性觀眾的認同」被選擇性的忽略了。英雄不是女生,也沒有關係。

《花木蘭》完全遵循英雄電影的公式,而且很珍貴的,把主角換成了女生。我小時候之所以那麼愛,就是因為,《花木蘭》是給小女孩看的英雄電影

木蘭一開始是個失敗的女兒,因為在相親會上出糗,所以成了恥辱跟笑柄。但是當她下定決心,拿走父親的徵兵令、代替父親出征,她就真的能做到一切。她能克服軍中的艱困考驗,也能用機智一次次打敗單于。最後,她成了整個國家的英雄。《花木蘭》是女性的成長故事。

木蘭的英雄身份,是在電影內得到認證的。最後一役皇宮之役後,機車的宰相要找木蘭算帳,因為木蘭在戰鬥中把皇宮弄得亂七八糟。

李翔護著木蘭,說「她是個英雄」。宰相只說:「她是個女人,女人怎樣都是女人。」

這段對話很有趣,說木蘭是女人,居然可以否定木蘭是英雄。這表示女人不會是英雄——這段對話觸及了「女人能否當英雄」的典型問題。結果當然是,皇上承認她的英雄身份,向她鞠躬。萬民也向她跪下。木蘭拯救了整個國家,她是真正的英雄。

重看電影時,看到這幕我依然會滿心激動。對不起,我就是這麼禁不起爽片的誘惑(掩面

《花木蘭》還有很多讓當時的小女孩我覺得暢快的片段。可能因為我從小看的是中配,我最喜歡的歌並不是Reflection,而是《男子漢》,但也是因為,《男子漢》那段完全是少年漫畫的熱血訓練過程。主角一開始在訓練中次次失敗,甚至都要被放棄了,但是在主角下定決心後,成功逆轉,克服了艱難的訓練。

花木蘭電影裡處理這個轉折,是透過高木竿頂端的一隻箭。一開始擔任教練的李翔,就把箭射到頂端,要阿堯爬上去取回來,並且還得帶著銅鑼狀的重物。阿堯當然爬不上去。

那隻箭象徵著無法克服的難關。木蘭在訓練中次次落後,李翔終於叫她回家。這時木蘭牽著馬,回頭看了那隻箭,決定再次挑戰。她讓重物的繩子相互纏住,因此重物不再是阻礙,反而成了幫她往上爬的助力——這個設計真的很精妙。因此在太陽升起,所有人也都起床時,李翔看到木蘭把那隻沒人取得下來的箭,丟到他眼前。木蘭坐在最高處,輕鬆地看著他。

就算能力不足,也不必垂頭喪氣,努力跟機智可以克服一切。我小時候真的很喜歡這一幕的揚眉吐氣感。而且木蘭證明了,就算是在最為陽剛的領域,女性也有出頭的機會。

電影中不斷強調木蘭的聰明、機智、充滿創意。我也很喜歡。木蘭所在的小隊遇上單于大軍,火砲已經發射了一輪,只剩下最後的一隻。這時李翔下令瞄準單于。木蘭手拿著劍,看到劍光反射出雪山山頂。她靈機一動,搶過火砲衝到單于面前,對著山頂發射。在確認射中之後,她露出了勝利的微笑。這時雪山開始崩塌,單于的千軍萬馬被埋在冰雪之中。

這次重看,真的覺得這個笑很好,那就是專業人士的笑容:因為知道自己做對了,所以很有成就感。就算單于在她眼前,她依然不畏懼。木蘭是真的很勇敢啊。
-
除此之外,我還很喜歡皇宮之役的絕地大反攻。在軍中被厭棄的陰柔氣質,在這一段中都被贖了回來。和女性相關的要素,都是致勝關鍵:士兵們化妝成嬪妃潛入皇宮,讓單于的士兵放鬆戒心。而且他們爬上皇宮的方式,也呼應著木蘭攀木柱的榮耀,只是在這裡,是用女性的衣帶攀住柱子,一步步往上爬。

在木蘭與單于單挑時,單于用劍刺向木蘭,木蘭手無利刃,但她用扇子奪走了劍——那把扇子,正是她在相親會上用到的女性道具。

這些翻轉真的很精巧,說明了陰柔與強悍並不必然互斥。道理溫柔又強大。
-
除此之外,還有個細節,可以看出《花木蘭》編劇的細膩。中斷單于要進攻之前,老鷹掠奪了一隻從同蕭關帶來的布娃娃。單于的部下們從娃娃聞出硫磺的氣味,判定中原軍已經在同蕭關扎營。單于則說:「小女孩可能想要回她的娃娃。」然後用手捏緊了娃娃。

那隻娃娃下次出現,是在木蘭的小隊抵達同蕭關時。那時同蕭關已成廢墟,木蘭在廢墟中發現了這隻娃娃。

我小時候一直很害怕那隻娃娃。但我不知道為什麼。如今看來,我的害怕是對的。單于說要去找小女孩還娃娃,實際上是一句反話,意思是要殺了小女孩(他的手勢也透露了這件事)——後來他也真的這麼做了。但是做電影給小孩看的迪士尼,當然不能呈現「小女孩被殺」的情節,所以用娃娃來暗示。木蘭所見廢墟裡寥落的娃娃,是因為她的主人已經不在了。

當迪士尼想要隱晦時,國小低年級的我,還真的就,沒有看懂(爆)。只是隱隱覺得怕。

而娃娃還有一個呼應——早在木蘭去相親時,她在路上遇到一個玩娃娃的小女孩,小女孩的娃娃被旁邊拿劍打架的小男孩們奪走了,小女孩哭了出來,木蘭順手搶過娃娃,還給了小女孩。

而在同蕭關娃娃的這段中,木蘭把娃娃放在了李翔父親的頭盔旁(我小時候也沒發現這是代表李翔父親已經戰死了),也是象徵性地,「把娃娃還給了小女孩」。而同蕭關小女孩的娃娃,確實跟一開始那個小女孩一樣,是因為戰爭而被奪走的。

這個細節真的很細膩。呼應又嚴密。現在看來,我小的時候覺得好看,完全沒有愛錯——《花木蘭》就是一部在編劇上環環相扣的好劇情片。
-
所以真人版《花木蘭》一出來時,我還一度覺得很想看——現在因為電影根本就是要抱中國大腿、劉亦菲挺港警等原因,已經決定不看了。

總之向大家推薦1998年的動畫版《花木蘭》,雖然畢竟是老電影,畫面精細度普普。但是劇情是真的有很多值得玩味的地方!!今日看來依然相當優秀!

話說這種細膩程度,當初應該不是專做給小孩看的吧XDDDD

作者:謝宜安 文章出處:Facebook
(本文獲作者授權刊登,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

更多太報報導
開畫展獻父親、7年存款全上繳!黃鴻升12幅畫全賣光:你兒子的垃圾也能變藝術
背下1400師生名、家長車牌!「最強警衛」被辭退後火速被禮聘:這麼好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