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戴發奎】到底是話荷蘭或是話台灣

圖片翻攝BBC News 中文
圖片翻攝BBC News 中文

以前有個台灣人被捉到荷蘭,幾年後他僥倖逃回台灣,並告訴大家自己在荷蘭的所見所聞,旁人不相信,就說他講的是話荷蘭,最後演變成為「話唬爛」。

蔡英文總統在連任後接受BBC記者專訪表示「我們已是個獨立的國家」「我們稱自己是中華民國台灣」,在隔天刊出的文稿中,把原本ROC(Taiwan),寫成「ROC,Taiwan」,意思從「中華民國台灣」變成了非常怪異的「在台灣某處的中華民國」。蔡英文總統的目的應該是要將Taiwan從「俗稱」變成既定事實的「簡稱」,就是以「Ruplic of China,Taiwan」的字尾「Taiwan」替代成為ROC正式國名。

這個月有一條關於荷蘭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說「荷蘭」要更改國名為「尼德蘭」,其實只是該國旅遊局將徽標的名稱從荷蘭變更為尼德蘭。這件事之所以會成為新聞焦點就在於許多人以為的荷蘭是他們的國名,事實是這個國家的名稱至始至終就叫做尼德蘭。

台灣人所習慣聽到的歐洲國家「荷蘭」實際上只是尼德蘭七省聯合共和國中的兩個省「北荷蘭」及「南荷蘭」,這兩個省好比台灣的台北市及高雄市。南北荷蘭省人口多工商業發達,其中最具知名度的城市「阿姆斯特丹」(Amsterdam)位於北荷蘭省,「鹿特丹」(Rotterdam)、「海牙」(Den Haag)則位在南荷蘭省,因為南北荷蘭省太過有名,於是外國人將錯就錯稱呼其國家為荷蘭,一直沒被糾正的原因在於其他不是南北荷蘭省的五省居民也以被稱為荷蘭省人為榮。

在16世紀前的尼德蘭指的是低地國家,包括今天的荷蘭、比利時以及盧森堡,而今的尼德蘭是在1568年歷經80年戰爭成為現在的荷蘭,就同1949年以後的中華民國,實際治權只包含台灣、澎湖、金馬等領土,卻被稱呼為台灣一樣,話荷蘭與話台灣在某一歷史經驗上有著驚人的相似。

國際上對一個國家的簡稱會用最後一個字母來表示,例如美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以「America,」、越南(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nam)以「Vietnam」。而今中華民國被外國人俗稱為台灣,不僅僅是台灣比較有名,而是中華民國的英文Ruplic of China(ROC)中的China已被對岸的中國搶先一步用去,以致外國人只能以所到之處的地名Taiwan(台灣)或Taipei(台北)代替稱呼中華民國,這就好比外國人經常以「Holland」(荷蘭)代替國家正式名稱「Nederland」(尼德蘭,The Kingdom of the Nederland)一般。

中華人民共和國英文名為「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PRC),和中華民國的英文稱號僅一字之差,國際間常會弄混,引起政治紛爭,雖然可以用英文縮寫來區分,但國際間至少在口語上極少直接以縮寫來表達,歸因於很饒口,以致當中國大陸首先用了「China」,中華民國就不好用了,漸漸的國際上就將中華民國稱為「Taiwan」,這和外國人支不支持台灣獨立完全是兩碼事。

近代國際上不乏不為獨立而變更國家名稱的例子,例如2018年4月19日與台灣有邦交的史瓦濟蘭,國王恩史瓦帝三世宣布,為避免外國人分不清史瓦濟蘭(Swaziland)和瑞士(Switzerland),國名將改為伊史瓦帝尼王國(Kingdom of eSwatini)。從史瓦濟蘭為避免與瑞士混淆而主動更改國名的例子,對比蔡總統將ROC改成Taiwan就顯得不那麼明智,因為同樣在亞洲有一個「泰王國」(Ratcha-anachak Thai),國際上簡稱為「Thai」,其發音與Taiwan僅為四聲與二聲的差別,令老外深感困擾。

正如蔡總統在專訪中所說「我們已是個獨立的國家」,沒有宣布獨立的需要」。

既然是獨立的國家就無須再此地無銀三百兩平添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印象。從蔡總統欲將ROC(Taiwan)變更為「ROC,Taiwan」,俗稱變成正式國名,反會令外國人早習以為常稱中華民國為台灣的方式之後變得不知所措,如應了蔡英文總統的中華民國新名稱Taiwan,就是間接承認台灣獨立事實,違背一個中國原則,外國人會這麼笨嗎,其結果是會讓Taiwan這個俗稱從此消失在國際間,取而代之的可能就是Taipei(台北),ROC越做越小了。

更糟糕的是蔡總統的「ROC,Taiwan」,無疑是宣佈獨立,套句《戰國策·燕三·燕太子丹質於秦亡歸》「委肉當餓虎之蹊,禍必不振矣!」,把肉扔在餓虎出沒的小路上,禍患就無可挽救了,與此同時中國大陸還能有除了動武之外的第二個選擇嗎。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