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時代的種族隔離》以色列疫苗接種率傲視全球 450萬巴勒斯坦人卻被排除在外

全球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持續延燒下,各國陸續展開疫苗施打工作,其中以色列的接種進度領先全球,目前已為逾200萬公民施打疫苗,以每日注射25萬劑的速度估算,在2月底前就能涵蓋全國大多數成年人口。不過,居住在以色列控制的約旦河西岸與加薩走廊地區的400多萬巴勒斯坦人,卻被以色列政府排除在接種計畫之外,使以國傲視全球的疫苗成功故事蒙塵。

目前為止,以色列60歲以上人口已有約75%接種新冠疫苗,生活在約旦河西岸(West Bank)「屯墾區」(settlement,以國稱定居點)的以色列人,以及東耶路撒冷(East Jerusalem)佔領地的阿拉伯裔巴勒斯坦人也包含在內,但生活在約旦河西岸與加薩走廊(Gaza Strip)的逾480萬名巴勒斯坦人則與疫苗絕緣。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PA)10日發布聲明,強調以色列當局有義務為巴勒斯坦人施打疫苗,否則即構成對巴勒斯坦人民的種族歧視,且剝奪他們的健康權。聯合國(UN)人權機構也呼籲,以色列作為佔領國應終止差別待遇、確保巴勒斯坦人能公平獲得疫苗,人權組織更痛批此舉形同「種族隔離」(apartheid)制度在今日的以色列上演。《時代》雜誌(TIME)15日刊登專文,探究以色列疫苗政策的成功之道,以及佔領區巴勒斯坦人遭排除在外的後果:

以色列新冠疫苗施打速度領先全球,舉國已超過200萬人接種,巴勒斯坦人卻被排除在外。(AP)
以色列新冠疫苗施打速度領先全球,舉國已超過200萬人接種,巴勒斯坦人卻被排除在外。(AP)

以色列新冠疫苗施打速度領先全球,舉國已超過200萬人接種,巴勒斯坦人卻被排除在外。(AP)

以色列的疫苗接種計畫為何如此成功?

截至14日為止,以色列全國已有逾20%人口施打疫苗,比例高居全球第一,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接種率位列第二,約有10%人口已接種疫苗,美國、丹麥的接種率則落在2%左右。

《時代》雜誌指出,以色列之所以能成功實施新冠疫苗接種計畫,主要可歸結為國土面積較小、公衛醫療體系強大、及早收購疫苗等因素;除此之外,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面臨三項刑事控罪,民眾更不滿經濟在疫情下遭受重創、連續數月上街抗議,隨著以色列將在3月舉行兩年內第4次的國會選舉,疫苗接種行動正是納坦雅胡當前迫切需要的一場政治勝利。

儘管以色列同樣面臨反疫苗陰謀論與不實資訊流竄的問題,但靠著衛生部門的多管道宣導,甚至請出納坦雅胡在電視轉播下注射全國第一劑疫苗,同時集結猶太教極端正統派(Haredi Judaism,ultra-Orthodox)拉比等領袖的力量,有效建立全民樂於接種疫苗的共識。而以色列國防軍(IDF)與公衛體系的緊密合作下,也有助於當局迅速部署疫苗分發與後勤工作。

以色列新冠疫苗施打速度領先全球,舉國已超過200萬人接種,巴勒斯坦人卻被排除在外。(AP)
以色列新冠疫苗施打速度領先全球,舉國已超過200萬人接種,巴勒斯坦人卻被排除在外。(AP)

以色列新冠疫苗施打速度領先全球,舉國已超過200萬人接種,巴勒斯坦人卻被排除在外。(AP)

除此之外,以色列政府更砸下重金搶購大量疫苗,才在全球搶破頭的疫苗爭奪戰中拔得頭籌,根據以國公共媒體報導,該國購買美國莫德納(Moderna)與輝瑞大藥廠(Pfizer)疫苗的均價約為每人份47美元(約合新台幣1317元),比美國、歐盟政府支付的價格高出近二倍。納坦雅胡此前更透露,以色列政府已與輝瑞達成協議,以共享疫苗接種後的生物特徵數據為條件,藉此獲得1000萬劑輝瑞(Pfizer)和德國BioNTech合力研發的新冠疫苗。

以色列有責任為巴勒斯坦人接種疫苗嗎?

以色列1948年建國後陸續佔領東耶路撒冷、約旦河西岸、加薩走廊的土地,1993年,以色列政府與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簽署《奧斯陸協議》(The Oslo Accords),允許巴勒斯坦人在約旦河西岸與加薩走廊擁有一定自治權,但以色列仍然掌控著協議中被劃為「C區」的地帶逾60%,更不斷鼓勵猶太裔公民在這些地方設立屯墾區,世居於此的巴勒斯坦人則不斷受到以色列政府迫遷與騷擾。

而以色列雖於2005年自加薩撤軍,但在武裝組織「哈瑪斯」(Hamas)於2007年控制當地後,以國當局祭出嚴酷的海陸空封鎖,當地宛如「露天監獄」的處境已持續十餘年,水電供應嚴重短缺,醫療體系更是極為脆弱,外界相當擔憂疫情將重創人口稠密的加薩走廊。根據聯合國數據,以色列佔領地迄今累計逾16萬人確診、超過1700人病亡,接受病毒檢測者的陽性率甚至高達30%;相較之下,以色列的陽性率為7.4%,顯見佔領區的實際疫情恐怕更為嚴峻。

任職於巴勒斯坦新冠衛生委員會的醫師巴格托伊(Mustafa Al Barghtoy)強調,成千上萬的以色列屯墾者有權獲得疫苗,比鄰而居的巴勒斯坦人卻被排除在外,充分凸顯制度的不公正,「令人回想起種族隔離制度」,更無助於以色列達到「群體免疫」目標。

但負責管理西岸民間事務的以色列國防部政府領土活動協調處(COGAT)則主張,《奧斯陸協議》賦予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依據自決原則負責當地的醫療保健,因此以色列無須為巴勒斯坦人的健康負責。不過聯合國人權專家對此反駁稱,健康權是一項基本人權,以色列不能迴避國際法所規範更加廣泛的保護責任,佔領方有責任向被佔領土提供醫療服務。

既然以色列拒絕馳援,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也想盡辦法自救,衛生當局在11日緊急批准俄羅斯研發的「史潑尼克V」(Sputnik-V)在自治政府管轄區使用,以色列媒體指出,以國已放行首批5000份史潑尼克V疫苗入關,巴勒斯坦當局最快在19日就會收到疫苗,透過國際平台「新冠肺炎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取得的第一批疫苗則預計在2月抵達。但在接下來數周時間內,巴勒斯坦人能做的只有在急速竄升的疫情下苦苦等待。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睽違15年的選舉!巴勒斯坦大選年中登場,獨立建國仍然遙遙無期
相關報導》 有效率偏低、實驗不透明……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開門歡迎中國「疫苗外交」

更多相關新聞
遭哈瑪斯火箭攻擊 以色列空襲加薩報復
耶路撒冷以巴衝突300傷 阿拉伯國家譴責以色列
以國蓄意出招 伊、以處於戰爭前哨
雷射導引更精準 以色列發表迫擊砲系統
巴勒斯坦15年來首次大選延後 自治政府主席挨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