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子」別亂叫 在古代指的是這東西

文/邱建一(藝術史學者、新月藝文負責人)

那本大家都聽說過但都沒讀過的古典文學大著《金瓶梅》,有二個著名的橋段,鉅細靡遺地描述了西門慶與潘金蓮及王六兒床笫之間的特殊嗜好。

當然這種書連我都沒有讀過,也都是聽別人說的。根據旁人的轉述,西門慶晚上抱著女人睡覺,到了夜半想要撒泡尿,但又怕冷不想下床,結果一心爭寵的潘金蓮就對西門慶說,你就尿我嘴裡吧!不久之後西門慶另外一個女友王六兒也照辦了。

「一口都咽了。」這是故事的最後結尾。

當然,西門慶與潘金蓮、王六兒之間的床笫之私,他們高興就好,反正這只是小說情節,即便我們看得臉紅心跳,但也別太大驚小怪。至於時下的紅男綠女、帥哥美女、親密愛侶之間,如果也有這樣的舉動,我們這些旁人也不便置喙就是了!

金瓶梅的故事是個有趣的引子,用來描述「馬子」為何是個不雅的稱呼。

西晉青釉羽翅紋瓷虎子(洛陽市瀍河區機瓦廠西晉墓出土),洛陽博物館。(圖/邱建一提供)
西晉青釉羽翅紋瓷虎子(洛陽市瀍河區機瓦廠西晉墓出土),洛陽博物館。(圖/邱建一提供)

馬子又叫虎子 這是夜壺的意思

據說,稱呼女友為「馬子」這種說法是最近的現代才有的,出自於「眷村黑話」。也就是說,馬子是台灣早期眷村的年輕朋友們所使用的口語化俚語稱謂。這類的俚語經常是以「子」作為結尾,例如:「幸子(男友)」、「噴子(槍)」、「方子(麻將)」、「條子(警察)」等等。

這些眷村黑話由於在過去顯然很潮,用這樣的俚語,顯得自己與眾不同與特立獨行,世世代代的年輕人都很愛,所以一部分流傳至今。我馬子長、我馬子短的,一直到現在還很常聽到。

但是,我要說啊~叫女友為「馬子」實在是很不好。因為,「馬子」在古代是生活用品之一,而且它就是便溺用的夜壺。

大庭廣眾公開場合大叫你的女友為「馬子」,難道是要你女友當公眾夜壺嗎?

夜壺原本叫做「虎子」,在很早以前就有了,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據說現今已知最古老的第一個出土的虎子,是東周時期的產品。

至於,為何叫它「虎子」呢??

根據東晉文獻記載,西漢時期有位叫做李廣的人和兄弟一起上山打獵,在草叢裡看到一隻蹲臥的老虎,結果李廣果然厲害,遠遠一箭就射殺了牠。最後他們剝了老虎的皮,抽了老虎的筋,啃了老虎的肉,最後拿這隻老虎剩下的骨骸做成了枕頭,之後再鑄造老虎形狀的溺器,以表達對這隻老虎怎這麼弱的不屑之意。當然,這則故事也是個暗喻,暗示了李廣未來的偉大成就,區區一隻老虎怎能動得了這位未來的大將軍一根汗毛,拿你的骨頭當溺器只是剛好而已,力能伏虎算是個啥?拿來當夜壺不是更顯得威風八面。

東晉葛洪《西京雜記》:「李廣與兄弟共獵於冥山之北,見臥虎焉,射之,一矢即斃。斷其髑髏以為枕,示服猛也;鑄銅象其形為溲器,示厭辱之也。」

「溲器」就是夜壺。以上這個故事解釋了為何叫夜壺為「虎子」的原因,也解釋了為何夜壺要做得像是一隻張嘴的老虎的理由。這故事還有後續發展,李廣獵虎之後鑄造了老虎形狀的青銅溺器,此後眾人仿效,虎子因此廣泛流傳,成為家家戶戶必備的生活用品。

西晉青釉羽翅紋瓷虎子(洛陽市瀍河區機瓦廠西晉墓出土),洛陽博物館。(圖/邱建一提供)
西晉青釉羽翅紋瓷虎子(洛陽市瀍河區機瓦廠西晉墓出土),洛陽博物館。(圖/邱建一提供)

李廣射虎的故事 成為虎子的來源

李廣,就是那個「飛將軍」,征討匈奴的大將。「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的著名將領(不過也有人說是衛青或是霍去病)。李廣出身軍事家族,世代為將,李廣後來因為被誣陷延誤軍機憤而自殺,兒子李敢為父親打抱不平還毆打霍去病,之後被霍去病的侄子衛青射殺。孫子李陵賡續家族軍事事業,再度請纓帶兵五千遠征匈奴,但最後寡不敵眾被重重包圍而投降,漢武帝因此殺光李家人,自此這個軍事家族從歷史上消失。李陵被俘而投降後,滿朝文武百官都順著武帝的震怒落井下石,皆曰可殺。只有太史官司馬遷為他辯護,而武帝本就不喜歡司馬遷,看他不順眼已經很久了,最後各位都知道結局如何,司馬遷被判了個腐刑,閹割之後扔到大牢裡關了起來,司馬遷蹲在牢裡完成了《史記》,從此歷史研究者讀不完的書本又多了一大冊。

但是,上面那則來自東晉《西京雜記》的故事,它有個更古老的來源,源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射虎」的傳說:

「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

李廣擅長使用弓箭是個神射手,這是漢代記載中公認的事實。但司馬遷因為李陵案而被關到監獄中,他有點故意地在自己的著作中強化再強化李廣家族的故事,文人是得罪不起的,他手上一支筆可以定春秋,漢武帝越不喜歡司馬遷越要寫,而留下李廣射虎的故事,作為不滿情緒的發揮。

李廣射虎是否真有其事?其實已經很難考究了。這則故事太神奇了,以出土的漢代青銅箭鏃來說,要一箭貫穿石頭簡直是神乎奇技,青銅箭頭能射穿石頭這實在是太誇張了,這大概也只是司馬遷的筆墨,用來描述李廣這位悲劇將領的不平凡。

李廣射虎的故事已經夠神奇了,但司馬遷並沒有說到李廣殺死老虎,而是射穿一塊看起來像是老虎的石頭,而且也沒有說李廣拿這塊石頭做成夜壺。到了《西京雜記》被強化描述繪聲繪影地改編為李廣殺死一頭老虎,甚至還冒出了拿老虎的形象做成了夜壺溺器的說法。

文人啊!~筆墨文字而已,真是不可盡信。

西晉青釉羽翅紋瓷虎子(洛陽市瀍河區機瓦廠西晉墓出土),洛陽博物館。(圖/邱建一提供)
西晉青釉羽翅紋瓷虎子(洛陽市瀍河區機瓦廠西晉墓出土),洛陽博物館。(圖/邱建一提供)

唐代因為避諱 把虎子改為馬子

溺器夜壺就是虎子,其實在漢代就已經廣泛流傳。同樣出自《史記.大宛傳》有一段相關的記載:

「是時天子問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頭為飲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無與共擊之。」

根據《史記》的注釋,「飲器」就是溺器,也就是夜壺。而東晉時期的注釋直言:「飲器,虎子屬也,或曰飲酒之器也。」以上這段記載的意思已經很清楚了,「飲器」按照字面的解釋是飲酒的工具,但其實它就是虎子。

從文獻記載來看,西漢已經有了虎子這個名稱,而且與李廣無關。但浩瀚如海的史料當中,都是那些教忠教孝五倫八德的東西,唯獨對日常生活用器的描述特少。所以,即便我們知道「虎子」這個名稱在漢代就已經出現,而且可能也鑄造成老虎的形狀,但此一詞彙真正的來源,與形狀的具體來源,現今也搞不太清楚就是了。

但是,有一點很確定的是,虎子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很流行,出土數量甚多,可見得在當時已經是居家生活的必備品了。

魏晉之後一直到唐代,「虎子」又有重大的變革,此時虎子被改稱為「馬子」。根據北宋時期的記載,唐太宗即位之後,因為祖父的名字叫做李虎,大家都叫他虎子。為了避免污辱到李世民的先祖,所以大家就把虎子改稱為「馬子」。

但我搞不懂的是,為何一定要叫「馬」,馬匹何辜?難道就不能叫「狗子、貓子、鼠子、小強子……」?但歷史沒有記載,這又是另一段無解公案了。而宋代以後,馬子的形狀又被改為桶狀,所以就成為現今「馬桶」的來源了。

不管怎說,馬子在唐代之後就是夜壺的另一個名稱~

馬子、虎子,就是便溺用的夜壺。

所以,別再說你的女友是「馬子」了,還是你活膩了,還是活得不耐煩了,想被海K一頓?

當然,你果真把她當成馬子用,就如同西門慶一樣。人如其名,這我們就沒有意見囉!!

藝術史學者邱建一。
藝術史學者邱建一。

※本文章獲邱建一先生授權刊登,請勿任意轉載。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國家音樂廳宣布今閉館1天消毒 今明場次延期或取消
邱建一開講/用起來很爽?3500年前權貴用它「去角質」
邱建一開講/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錢」 就在台北南港
乾隆皇帝是「蓋印狂」 擁1800多顆印章 狂蓋書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