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常見6大怪蟲 驚見3億年活化石

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常常感到孤獨嗎?其實你並不孤單!在家居環境中,人類通常還有一群「室友」,牠們可能躲在你的衣櫥開趴,或在浴廁的排水孔附近遊蕩,甚至溜進廚房偷啃乾糧。只要你稍加留意生活周遭,不難發現自己被昆蟲環繞,但你叫得出牠們的名字嗎?

這些家居小昆蟲,你喊得出名字嗎?(圖/右下-翻攝自農委會農業試驗所網站,姚美吉博士;其餘-嘎嘎昆蟲網提供)
這些家居小昆蟲,你喊得出名字嗎?(圖/右下-翻攝自農委會農業試驗所網站,姚美吉博士;其餘-嘎嘎昆蟲網提供)

浴廁小蟲「蛾蚋」 千萬別赤手拍打

相信很多人在洗手台、馬桶、排水孔、牆角等浴廁潮濕處都看過這種小飛蟲:身體黑黑的,近看有點毛茸茸,而且飛行能力奇差。牠就是「蛾蚋」(又名蛾蠓、地溝蠅),下次看到牠們記得別赤手拍打,因為牠們的身上特別髒。

男士們可能有相同經驗:看到蛾蚋出現在小便斗,想用尿柱噴牠,牠還要飛不飛,逃得意興闌珊。蛾蚋多數時間停在牆壁上動也不動,受到干擾時才會飛走,飛不到1公尺就停在附近,這是因為蛾蚋的飛行能力不好,無法像蒼蠅、蚊子那樣快閃。蛾蚋的成蟲常從化糞池、污水池、排水溝、排水孔下方跑出,視覺觀感很噁,甚至會散播病菌。蛾蚋的存在,多少代表著一個地方不是髒就是潮濕。

常出現在馬桶附近的蛾蚋。(圖/嘎嘎昆蟲網提供)
常出現在馬桶附近的蛾蚋。(圖/嘎嘎昆蟲網提供)

蛾蚋幼蟲是一種很小的蛆,主要生活在下水道或水管壁上,以腐朽污穢的有機物為食。由於牠們孳生自骯髒的排水管、排水溝,全身還覆滿密細毛,容易攜帶病菌和病原體飛到室內,民眾一拍打不但弄髒手,穢物更馬上散播到空氣中,若飄落在食物上可能害人生病,如果被敏感體質的人吸入也會引起氣管過敏、哮喘等症狀。

防治蛾蚋最根本的方法是保持環境清潔、乾燥,浴廁若經常出現蛾蚋,一定要注意衛生並保持通風。蛾蚋主要孳生在積水中,只要把積水清除,室外水溝維持暢通,就可以把牠們的數量控制住。想要清除成蟲,使用電蚊拍就很有效,一般居家不建議用殺蟲劑防治,可能對寵物或幼童造成不良影響。想要馬上杜絕蛾蚋生長並不容易,建議民眾改裝可關閉式的排水孔,可以有效阻擋牠們進入我們居住的空間。

牆壁驚見「移動水泥」 衣蛾專啃衣服

很多網友反映家中的浴廁、衣櫃、壁角、木門常見到移動的「水泥塊」,湊近一瞧原來是一隻蟲拖著「布袋」在閒晃,這種詭異的昆蟲叫作「衣蛾」,看到牠們現身,得小心衣物和書本可能會被啃食!

衣蛾的幼蟲是米色的小蟲,藏在一個稱為筒巢的袋狀物中,也就是民眾在牆壁上看到的水泥色紡錘袋。幼蟲階段的衣蛾吐絲作繭(結合毛髮跟棉絮),兩端留開口進食和移動,並在繭中成長,化蛹也在繭中,直到羽化成蟲為止。

喜歡你的皮屑和油脂的衣蛾。(圖/嘎嘎昆蟲網提供)
喜歡你的皮屑和油脂的衣蛾。(圖/嘎嘎昆蟲網提供)

成蟲是淺黃色的飛蟲,多產卵在皮衣、羽毛、絲綢上,幼蟲以布料、毛料等纖維為食,純棉的不愛,牠們喜歡有髒汙的,例如附著人的皮屑、油脂的地方,因此最常被啃食的地方是衣領和袖口。雌蟲單次最多能產下約200顆卵,大概10天後孵化為幼蟲,經過50天左右化蛹,再羽化為成蟲,成蟲的壽命約15天。基本上,衣蛾多半出現在牆壁、天花板、樓梯等比較陰暗潮濕的地方。

衣蛾對人體沒有直接的傷害性,幼蟲專門取食衣服毛料、書籍文物、標本蒐藏等物品,頂多造成經濟或文化上的損失和後害者心理上的不愉快。此外,牠們也吃其他昆蟲屍體、人類皮屑、毛髮。

想殺死衣蛾最快的方式是電蚊拍,由於牠們的飛行能力和浴廁常見的蛾蚋幾乎一樣爛,不像蒼蠅那般迅捷,也不會像蚊子那樣忽然間神隱,因此民眾可以輕易用物理方式殺死牠們,無須出動化學藥水或殺蟲劑,以免傷敵七分自損三分。衣蛾喜歡潮濕、陰暗、無風的環境,民眾只要維持家中乾燥、通風、清潔,定期整頓書本和衣物,並減少牠們的食物來源,就可以有效把礙眼的衣蛾趕出家園。

三億年活化石「衣魚」 衣服、書本小心了

不知道您在家中有沒有看過這種扁扁長長、頭尾兩端長有天線般觸鬚的小昆蟲?牠們叫作「衣魚」,多半在衣櫃、沙發、書架附近遊蕩。不說您不知道,牠們已在地球上生存三億年之久,是活化石!

衣魚(俗稱蠹魚)是居家很常見的衣物蛀蟲。牠們身體扁長柔軟,體長通常不到1公分,尾巴長著兩條尾毛和一根尾絲。如果您湊近端詳,衣魚身上布滿銀白色鱗片,因此有個好聽的英文名silverfish,但是參考就好。

衣魚是常見的衣物蛀蟲。(圖/嘎嘎昆蟲網提供)
衣魚是常見的衣物蛀蟲。(圖/嘎嘎昆蟲網提供)

其實衣魚對人體沒有多大危害,令人詬病之處在於牠們喜歡吃衣服、皮革、紙張,並留下痕跡和排泄物,造成珍貴物品的缺損和污漬。此外,散落家中四處的食物碎屑牠們也照吃,連中藥材也啃,更有民眾目擊衣魚在享用掉落地上的毛髮。英國有幼兒園甚至發現過衣魚啃食墊子和軟質玩具。

衣魚的食性很廣,偏好澱粉或蛋白質類的食物,從書本裡的漿糊、膠水、紙、照片到棉布、人類皮屑、室內的有機質等等牠都可以吃。所以人類生活中一切堆放、儲藏的東西裡面,都有衣魚的食物。衣魚也吃其他昆蟲的屍體或自己蛻下的皮,真的是一種非常「不挑菜」的吃貨。

本身是生存高手的衣魚,可以在不進食的情況下存活300天,生命力強大。而且成蟲可存活3、4年以上,算是很長壽的昆蟲。跟飛行能力笨拙的蛾蚋和衣蛾比起來,民眾可能覺得只會走路的衣魚反而更難抓,因為牠雖然沒有翅膀,還是能靠尾端的三根觸鬚隨時偵測威脅來源,因此逃竄迅速、捕捉不易。

衣魚習慣在夜間活動,喜歡陰暗潮濕的環境,且因成蟲的壽命極長,能持續產卵,所以保持室內空間明亮、乾燥,才可以減少牠們出現的機會。想要防蟲防黴,珍貴衣物在收藏前一定要確實清洗,再以紙或塑膠袋包好。衣櫥、書櫃放置樟腦丸,也可以阻止衣魚活動繁殖。

懂得裝死的迷你甲蟲

多數人在家中都看過這種米粒大小的鞘翅目小昆蟲,牠們常常現身存放食物的廚房、倉庫等,會飛但行動力不強,有堅硬的外殼還會「假死」。常常有人想直接用手指捏死牠,第一時間卻捏不死,得出動指甲用力擠壓才能得逞。不過這篇報導不是要教大家如何殘殺昆蟲,而是希望民眾藉由牠們的存在進一步了解居家環境。

體長僅3、4公釐的菸甲蟲懂得裝死。(圖/讀者提供)
體長僅3、4公釐的菸甲蟲懂得裝死。(圖/讀者提供)

相信大家對於這種硬殼小甲蟲不陌生,但在知道牠的真實身分之前,我們常常就已經捏死牠了。其實牠的名字叫作「菸甲蟲」(cigarette beetle),根據農業害蟲智能管理決策系統的資訊,菸甲蟲普遍分布於全世界的積穀倉庫及居家環境,在菸葉、蒜球、花生、餅乾、飼料、乾果、油料種子、乾椰子肉、麵粉等物品中不時可見到牠們的身影。

菸甲蟲的成蟲體色呈紅黃色或紅褐色,頭與身體幾近垂直,就像駝背一樣,體長約3到4公釐。菸甲蟲屬於次級害蟲,幼蟲主要為害貯榖,最多可以耐餓10天,溫度低於15.5度甚至可「關機」進入休眠狀態,長達數月之久。到了成蟲階段則不吃固體食物,面對威脅會裝死,有飛行能力,晚上活動力較強,白天或光線強烈時則不太活動,常遭遇人類毒手。

中興大學昆蟲碩士珍妮花指出,菸甲蟲偏愛乾燥植物類的儲藏食物,居家來說,香料、花草茶類食品、中藥材、大蒜或五穀雜糧等植物類乾燥物都會吸引牠們。居家廚房常見的食材若沒密封好,很有可能遭菸甲蟲進駐,除了吃掉我們的儲藏食品,這些被吃過的東西事後非常容易發黴,再來就會引來其它偏好潮濕環境的小蟲,人們不慎吃下肚也會引發身體不適。

菸甲蟲。(圖/翻攝自農委會農業試驗所網站,姚美吉博士)
菸甲蟲。(圖/翻攝自農委會農業試驗所網站,姚美吉博士)

珍妮花認為,如果在家中一天看到10幾20隻,才需要找出孳生源,作進一步的清除和防治,常見的居家孳生源之一就是充填穀物或茶葉的枕頭,很多長輩愛用的那種;如果只是偶爾1、2隻飛進家裡,「東西就分牠吃一點沒關係,不必太在意」。

珍妮花補充道,所謂的「甲蟲」是鞘翅目昆蟲的通稱(包括我們熟悉的鍬形蟲、獨角仙、天牛、金龜子等),而鞘翅目有著非常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且種類繁多,從各類的環境演化出不同的外表與行為,牠們其實無所不在,非常有趣。

小黑蚊不是蚊子 紗窗也難擋

又到了小黑蚊肆虐的夏季,被叮過的人一定對牠飄忽的進攻方式恨得牙癢癢,事後膿包也是癢到令人抓狂。想要防堵這些不速之客,首先要了解一下牠們的來頭和生活習性。

小黑蚊並不是蚊子,牠正式的名稱是「台灣鋏蠓」(又俗稱黑微仔、烏微仔、小金剛),是一種吸血昆蟲,分布於低海拔地區。小黑蚊體長約1~1.4公釐,喜歡吸人血,人體被叮咬會奇癢無比,嚴重可能引起過敏反應。幼蟲通常生長在竹林、草皮、樹林中長有藍綠藻類的地方,並以青苔為食。雌成蟲好吸人血,作為哺育卵的營養品;雄成蟲則以吸取花蜜為生。

台灣鋏蠓(小黑蚊)叮人奇癢無比。(圖/嘎嘎昆蟲網提供)
台灣鋏蠓(小黑蚊)叮人奇癢無比。(圖/嘎嘎昆蟲網提供)

皮膚科醫師林政賢指出,雌性小黑蚊吸血時不會像一般蚊子一次吸飽就閃人,而是一次吸一點血,分多次吸,吸血高峰約落在上午11點至下午3點。根據研究,小黑蚊不會攜帶傳染病,僅屬騷擾性昆蟲。林政賢說,雌成蟲吸飽血後才會產卵,所以會依據人呼出的二氧化碳、體溫和氣味,來決定攻擊的對象。一般來說,體溫較高或有散發香味者,較容易被攻擊。因此,處於生理期的女性或是塗抹香水者比較容易被叮咬。

在被小黑蚊叮咬後,會產生大量極癢的紅色丘疹,經常讓人癢到睡不著。林政賢建議冰敷患處,或是塗抹涼性藥膏、藥水(例如薄荷、痱子水、萬金油、白花油、綠油精等),可暫時減輕搔癢感,等待病程自然結束。衣著方面,可以穿寬鬆一些,讓自己待在涼爽的環境,癢感比較不會加重。如果已經癢到影響生活品質或睡眠,建議就醫治療,搭配口服藥和外用藥來緩解症狀,切忌抓到破皮流血,以免形成永久性疤痕,嚴重者恐誘發細菌感染,導致蜂窩組織炎。

在你頭頂雜交 這種蚊子不吸血卻常被打死

民眾如果常在黃昏時分到公園或堤防散心,肯定看過一大團數以千計的蚊子跟著自己頭頂移動,卻不會叮咬人。你知道嗎?這其實是「搖蚊」在你頭頂開轟趴!

搖蚊的「婚飛」行為。(圖/Pixabay)
搖蚊的「婚飛」行為。(圖/Pixabay)

每個人都有過這種經驗,頭上跟著一團密密麻麻的蚊子,彷彿在開趴,你走到哪牠們就跟到哪,十分嚇人。中興大學昆蟲研究所碩士珍妮花表示,這代表搖蚊正在你頭頂開性愛派對,專業術語叫作「婚飛」(群體繁殖行為)。搖蚊之所以喜歡當跟屁蟲,珍妮花解釋,這是因為搖蚊喜歡群聚飛行,又偏好深色(例如黑髮),加上人類的體溫也吸引牠們,自然而然就聚集在我們頭頂上。

「搖蚊在你頭頂群魔亂舞、顛鸞倒鳳之後,雌蟲就會去產卵,陽壽走到盡頭,所以算是最後的狂歡吧!產卵不久之後就就死掉。」昆蟲達人珍妮花強調,搖蚊對人類沒有危害,不傳播疾病、也不叮咬人,「就只是愛在你頭上做那件事」。即便如此,搖蚊跟吸血的家蚊乍看之下實在太像,所以在電蚊拍上面總能看到含冤而死的搖蚊。

搖蚊口器退化,無法吸血。(圖/嘎嘎昆蟲網提供)
搖蚊口器退化,無法吸血。(圖/嘎嘎昆蟲網提供)

和一般的吸血蚊比起來,搖蚊的體型比較纖弱瘦長,口器退化無法吸血,觸角上布滿細毛,而且休息時會舉起前足不停搖動,故名搖蚊。搖蚊體色多樣,呈現白、黄、淡綠、黑等不同顏色。成蟲一般不取食,頂多攝取少量含有糖分的液體,壽命僅短短數天。雌蟲在水面產卵,卵至成蟲約47天,幼蟲呈現紅色,俗稱「紅蟲」。

日落時刻常能見到搖蚊「大鍋炒」,數量一多看起來像黑煙或是一根追著人跑的「蟲柱」。不過民眾若目睹此景完全不用害怕,因為搖蚊根本沒空理人,全部忙著做自己的事情。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癌症時鐘快轉12秒 每10分27秒就有1人癌症過世
別再盲目懼怕愛滋!「U=U」:測不到病毒=不具傳染力
獨/盲人無助!「有聲號誌」淪裝飾品?2次實測:靜悄悄
獨/黃金、拉拉「誰適合導盲」 專家:一個貪吃一個太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