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上台 美日關係將重返「由下而上」

分析家表示,在拜登上台後,美日關係將重返「由下而上」,以共識作為制定政策的基礎,各部官員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示意合成圖 / 翻攝自Pixabay.com)
分析家表示,在拜登上台後,美日關係將重返「由下而上」,以共識作為制定政策的基礎,各部官員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示意合成圖 / 翻攝自Pixabay.com)


川普主政時期信奉「由上而下」的決策模式,以美日領導人的私人情誼作為兩國關係的基礎。但分析家表示,在拜登上台後,運作方式將重返「由下而上」,以共識作為制定政策的基礎,各部官員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拜登上台 美日交往方式返回從前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下台,他主政時代的美日關係一直採取「由上而下」的方式,重視兩國領導人之間的情誼,以之作為政策的基礎;現在拜登(Joe Biden)上台,工作層級的會談將會取而代之,此種政策上的轉變,可能因為拜登政府中出現許多昔日的老面孔而獲得助力。

拜登新團隊的特色在於有多位日本和亞太地區專家,顯示已自川普聚焦於個人關係轉變為更以共識為基礎的來制定雙邊政策。

康貝爾出掌印太 顯示美國正聚焦東亞

拜登在白宮國安會(NSC)下新設跨部會職位「印太事務協調官(Coordinator for the Indo-Pacific)」,負責亞洲事務,並提名前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康貝爾(Kurt Campbell)接任。康貝爾被視為歐巴馬時代「重返亞洲」(pivot to Asia)政策的重要推手之一,當時的此項政策主要在應對中國在亞太區域的崛起。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在去年12月間指出,拜登在白宮新設印太事務協調官,反映美國越來越注關注來自中國的各項挑戰。

日本歡迎康貝爾的任命

東京則對「知日派」的康貝爾獲得這項任命表達了歡迎。

康貝爾與日本政治人物多有來往。日本外務省事務次官秋葉剛男(Takeo Akiba)在任職日本駐華府大使館期間,就與康貝爾建立關係。

華府智庫「威爾遜中心」(Wilson Center)的日本研究員、日本慶應大學(Keio University)專攻美國政治與外國政策的教授中山俊宏(Toshihiro Nakayama)向日經亞洲(Nikkei Asia)指出,「這項任命是一個訊號,顯示美國新政府正聚焦東亞安全,並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者。」

拜登新內閣 有多位知日派

而在拜登勝選後,日本隨即在去年12月25日任命駐韓國大使富田浩司(Koji Tomita)出任駐美國大使,並在當日生效。據傳這不但因為富田浩司和康貝爾是好友,並曾與拜登團隊中回鍋的歐巴馬時代高級官員都建立了關係。

拜登指定的國務卿人選布林肯(Antony Blinken)也和日本有關聯。他在歐巴馬時期擔任副國務卿時,曾於2015年在東京會晤時任內閣官房長官,也就是現任首相的菅義偉(Yoshihide Suga),商討美國海軍陸戰隊在沖繩普天間(Futenma)基地的遷移問題。

布林肯也曾出席日本多處場合,與日本高級外交官會談。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Nobuo Kishi)去年12月在推特上貼出2014年他在華府與布林肯的合照。當時岸信夫是外務省副大臣。

拜登還沒有提名國務院主管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這是令日本感興趣的另一位人選。康貝爾和另一位日本專家羅素(Daniel Russel)都曾在歐巴馬時期擔任過這個職位。

拜登主政 美日關係不再一人說了算

在川普時代,「高階外交」是常規,川普就很享受與當時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的熱絡關係。他們兩人在3年半當中會晤了14次,並通過37次電話。

日本早稻田大學(Waseda University)政治學教授中林美惠子(Mieko Nakabayashi)表示,「在川普時代,任何低階談判都有遭到翻盤的風險」,「而在拜登政府之下,美國與日本的工作層級官員將可以更容易的達成共識、作成決定。」

東京期待,在拜登20日宣誓就職後,能夠安排拜登與菅義偉之間的首次高峰會。菅義偉已經表示,如果可能,希望在2月會晤。美國國務院與國防部的首長任命還有待參議院通過,日本也期待與美國國家安全會議的新成員展開會談。

至於時間的安排,還有賴美國情勢如何發展,參議院預定在拜登上任後,展開彈劾川普的程序,新政府預料會優先處理國內事務,包括失控的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以及政治的深度分裂。觀察家指出,美日兩國要進行高階外交還有得等。

千禧世代重個人利益 未來美日關係隱憂

不過,川普造成的亂象與美國內部的分裂,似乎顯示出,越來越多美國人重視自己的幸福,而不再願意多擔負國際義務。

日本東洋大學(Toyo University.)全球創新研究系教授横江公美(Kumi Yokoe)指出,拜登獲勝的這次千禧大選意謂著,日本將別無選擇,只能改變未來中長期與美國交往的方式。

「千禧世代對個人幸福比對國家聲望更感興趣,他們不喜歡美國單邊領導國際社會的想法,認為這是自以為了不起。」

如果美日同盟的開始與結束都為了追求國家利益,可能導致美國感到挫折。而這也將是未來美日關係中的隱憂。

原始連結
相關新聞
美國歡迎日澳軍事協議 表明並非劍指中國

美軍19天犯14案!沖繩火大要求嚴整軍紀

日美巴西新架構上路 經濟安保領域共抗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