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爸爸林建成,在教室遊戲中讓設計思考生根

這一堂的主題是「平衡」。講台上的大螢幕展示出一張又一張精美的圖片,搭配老師解說,引導學生思考「什麼是平衡?」「怎樣才能平衡?」

之後,老師分別發下紙張、珍珠板、保麗龍塊,以不同的提示,讓孩子設計出具有平衡概念的物品、玩具和空間。

這是林建成的設計課,台下聚精會神,雙手忙個不停的,是小學三年級到六年級的孩子。

林建成擁有建築師執照,曾經擔任過工業設計研究員,如今,他也是幾個自學團體以及無界塾的設計課老師。

選擇一個不怕改變的人生

問他為什麼選擇了一個跟同儕不同的斜槓人生?他回憶起自己大學重考那一年。

「那一年,奠定了我往後人生的價值觀。」林建成說,他當初就決定用後半年時間準備聯考,所以,前半年他想學什麼就去學。他任憑自己慢慢的前進,隨興地讀書和學習。即便看似鬆散,最後他還是如願地考上成功大學建築系。

也許因為自己曾經這樣逸出軌道生活過,而且有收穫。後來,他在人生中,再也不怕改變。

退伍後,他考上了建築師,後來去唸了交大建築研究所,主修設計思考。畢業後,他曾經在建築師事務所工作,也曾經在高科技公司的設計部門停留數年,身心都經歷專業淬鍊。後來,因為生涯的規畫,他決定回家照顧孩子,由全職工作轉變為自由工作者。

那一年,女兒四歲。正因為有機會與孩子朝夕相處,他開始為孩子的美學教育紮根。

日常生活的美學課

在家裡,他善用日常的素材,為孩子創造新的遊戲。孩子們最常用來打發時間的著色紙,慣常的圖案總是卡通圖案,而他用的素材,卻是草間彌生的點點圖。

孩子的著色也可以親近大師作品,林建成在家用草間彌生的圖案當成著色紙,讓孩子塗鴉。林建成提供

家裡若有現成的紙箱,他用來堆積成不同的形狀,或者打開紙箱,彼此串連成為神奇的密道,讓孩子在熟悉的空間,享受截然不同的驚喜。

家有小小孩,必備的巧拼地墊,這位爸爸也設法引導孩子,把巧拼堆疊或架高,把平面的地墊,架構成立體的空間……從孩子幼稚園到低年級,在陪著孩子玩的這些年,他不知不覺嘗試過好幾百個生活物件的新玩法。

帶著與家裡孩子玩顏色、玩空間、玩素材的豐富創意,在女兒進入小學三年級就讀時,剛好學校導師願意開放晨光時間,做為孩子的設計課,於是林建成開始在小學課堂施展魔法。

小學晨光時間的設計遊戲

小學三年級學設計思考會太早嗎? 一點都不會。重點是要好玩!

有一次,他把全班孩子分組,給了各組一大把吸管,給孩子們的指令是「站起來」,也就是要各組孩子想辦法,把吸管組合起來,堆到最高。這樣一來,孩子會嘗試把吸管做成各式各樣的組合,從錯誤中找到可行的方式。最後,有一組孩子把吸管綁成一束,組成了一組粗壯的結構體,而這手法,竟然跟高雄市立圖書總館巨型支撐柱的原理一樣!在不知不覺中,孩子上了一堂入門的建築課。

另外有一次,他用膠帶黏在教室的桌子、椅子、講台、窗戶之間,讓亂線穿梭其中,有高有低,把教室分割成大小不一、形狀破碎的空間。

他讓孩子在其中穿越、匍匐、潛行,要他們「把包圍自己的空間畫下來」、「從前門走到後門,越複雜越好」。孩子身處熟悉的教室,卻開展了完全不同的空間體驗。從此,他們知道空間是可變的,動線是立體的,孩子的視野,再也不會受限於傳統的長寬高。

在小學晨光時間的建築體驗,用膠帶或錄音帶可以重新切割空間,改變動線,讓教室變成遊樂場。林建成提供

後來,因緣際會,他來到葉丙成老師開創的無界塾任教,針對小學五年級到國中的孩子上設計課,如此慢慢發展出他設計教學的三大重點:手繪,手作,感官體驗。

培養孩子具有「手繪」與「手作」的能力,是他的課堂目標,也是體現好設計的基本訓練。

究竟如何進行呢?

有一次的課程,叫做「畫出並做出腳踏車」。他請同學先憑印象,畫出一輛腳踏車,結果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同學能完成任務。他以這個現實,來跟同學說明,「你真正知道的事情,其實比自己以為的還要少」,唯有透過「手繪」、「手作」不斷的驗證與練習,才會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避免「眼高手低」。

之後,林建成準備毛根(一種常用的手作素材),讓孩子們實際動手,做出自己畫出來的那輛腳踏車。從孩子的作品中,他會一一審視孩子們對結構、材質的想法,對不合理處提問,對可行處給建議。

最後,他會把孩子們的作品,與市面上已經有的成品做對照,向孩子展示並說明,從原創到商品化之路,有哪些過程。

曾經在學院中受過設計思考訓練的林建成深知,有知識不等於有想法,太快給「知識」的結果,常常讓學生懶得去找「答案」。所以,他的設計課多以提問破題,並且在適當時機佐以名家經典範例,做為引導啟發。

例如,他會問學生,如何表達一隻鳥向上飛?如何詮釋飛行?鳥類還可以有什麼樣的飛行方式?透過不斷回到原點來提問思考,最後再跟同學說明法國雕塑家布朗庫西(Constantin Brâncuși)的名作《空間之鳥》的理念和想法。

設計自己的家

林建成的設計課,初階是「基本設計」,進階是「設計創作」。基本設計教的是點、線、面、質感等入門課程,這是未來服裝設計、平面設計、產品設計、室內設計、建築設計的基礎。「我把大學裡才學的基本設計,改成小朋友也可以學習的內容,啟發他們對設計的興趣」林建成說。

到了進階的設計創作,林建成會開始帶著孩子設計燈、雨傘架、手機座,在這些日常可見的物品中,體會並檢驗設計的種種要素。

課堂上最華麗的嘗試,則是讓孩子設計自己的家。從地理環境、材質、內部空間、光線等,學習建築師的設計思考,一一擬真設想,反覆討論,最後,做出模型,完成每個孩子夢想的家屋。

讓孩子動手設計自己的家,是設計課的終極作業,其中綜合了對氣候、空間、材質、生活方式的想像。林建成提供

也許有人覺得,設計畢竟是專家的事,與孩子無關。但是,林建成真心相信,他在設計課堂上所傳遞的一切,將改變孩子的眼睛所見、腦中所想,最終,自然養成孩子與這個世界對話的習慣。

有一次,一個林建成教過的學生,跟家人去紐約旅行,他拍回來的街景、建築物,有許多就是課堂上老師曾經提過的重點。紐約仍然是紐約,但上課之後,孩子眼中所見的紐約,已經大不相同。

他也曾經在課堂上給過一張學習單,上面列出「設計的101個練習題」。其中的題目五花八門,包括:如何才能節省衛生紙?時間如何被感受?吃不完的生日蛋糕該怎麼辦?

其中有一題是「如何讓大家在捷運上不看手機?」同學們討論出,可鼓勵大家閱讀短篇文章的方法。結果,一位同學出國時,竟然真的看到販賣文章的機器,文章長度分為可供閱讀10分鐘、20分鐘、30分鐘,讓大家在通勤時間閱讀。這證明了孩子的思維,的確可行。

身為從實務界轉職設計教育的業師,林建成這些教學巧思,全都來自一個父親陪伴女兒遊戲日常的種種創意。而這樣一路走來,他身邊跟隨的大小孩子,隨著他的指點,不只認識了更多設計的符號和語彙,也鍛鍊出一個更具同理心與想像力的設計腦,以此,重新解讀他們眼中的世界。

林建成│小檔案

教育創新特色:把大學專業的設計課,改變成活潑有趣的教案,把設計思考的訓練帶入中小學教室。

教育創新不藏私:在設計課堂上,用圖片引導很重要。林建成常常用關鍵字搜尋google ,或是pinterest(圖庫),從裡面找到可以在課堂上展示的圖片。如果能輔以相關影片,效果更好。

更多親子天下文章
2021教育創新100報名即日起至3/18日截止
教密室逃脫也教機器人,呂啟民在離島大開孩子眼界
教室屋頂上開闢菜園,保良局陳守仁小學以農為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