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校拚存亡1】換校名、新設國中小學部,北市私中轉型拚「圈粉」

擁有六、七十年歷史的私立育達商職、十信工商、開南商工,已分別更名為普林思頓高中、幼華高中和開南高中。根據台北市教育局統計,31所私立高中職已有超過半數轉型為完全中學,換招牌、打掉老舊校舍,充分利用市區寸土寸金的校地優勢,改建新大樓,提供新穎舒適設備和最時尚的雙語教學,改頭換面重新出發。

根據教育部統計,104—108學年度技術型高中畢業生減少了2.6萬人,降幅為18.32%,普通型高中減少人數相形之下就比較和緩,只有0.3萬人,降幅為2.78%,高職與高中的差距達六倍以上。而109學年北市私立高中職,也創下教育局核定新生人數最少的一年,私立高中職可說是進入最嚴竣的寒冬。

近十年來受到少子化衝擊,全國各公立國中、小紛紛減班,甚至被地方政府裁併校。私校經營有成本考量,全國高中職最多的台北市更成為「重災區」,已有中興高中、東方工商等陸續停招,顯示在生源不足情況下,傳統家長心態上又以「先公立、再私立;先高中、再高職」為主,私立高職的存亡正面臨嚴竣挑戰,再不設法轉型求生存,就只能一一消失中......

台北市教育局中教科長諶亦聰分析,今年北市公立高中職全數滿招,收納了1萬8,000人,私立高中職只收到8,000人,「以前公私校學生數比是1比2,如今正好反轉過來」。過往政府鼓勵私人興學,補足公校無法全數收納應屆生的一大缺口,可是現在近七成國三生都有公立高中職可念,如何輔導技職大校們瘦身、轉型,是一大難題。

私校轉型第一步,先取得家長信任

曾經是全台學生數最多、日夜間部學生加起來高達1萬5,000人的育達商職,108學年度6月通過教育局核定更名為普林思頓高中。育達校名走入歷史,除保留原本招生有7成滿的表演藝術、時尚造型、餐飲等類科,同時向下延伸到國中及國小部,走的是雙語精緻路線,還引進知名的「學思達教學法」,可惜宣傳時間太短,109年8月底開學時竟只有1名小一新生報到,引起輿論譁然。

「時程上太趕了,台北市家長很認真都超前佈署,連公小都要在3月辦新生說明會招生,何況新設的私校?」諶亦聰說,普林思頓對當地家長而言,算是所全新的學校,基本上私校招生前1年得鴨子划水,例如先開二、三十場說明會,從3月起規劃一系列免費體驗營之類的活動,透過口耳相傳達到擴散效果,才有機會開出紅盤。

成立國中部進入第3年的台北市幼華高中校長施博惠也認為,取得在地家長的信任,是轉型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他分析,各家私立高職在社會大眾心中都有個定位,已很難改變,「本校原本在社區家長心中的評價是負面的,想翻轉命運,第一步得先改校名」,宣示揮別十信工商年代,幼華的新課程規劃是國中加上高中6年一貫,只要全新的國中部能在3年內茁壯,就有機會把學生留下直升,這樣6年內可以穩住生源。

施博惠106年接手十信時,全校只有6百多人,滑落至全盛時期的1/10,看著空曠校園,危機感無邊襲來,「所以辦好國中部很重要,它能可承上啟下,我們中程目標還希望由國中往下,帶動未來的小學部招生,再加上集團原本就有穩定的幼兒園連鎖系統,就完成一整個K12藍圖」,施博惠信心滿滿,來自於觀察同樣緊鄰捷運北投站的知名私校薇閣中小學,年年招生爆滿,甚至向教育局申請擴增高中部規模,滿足家長希望十二年一貫的需求。

招生靠品牌,資深十二年一貫私中搶手

私校走向品牌化與兩極化,在家長心中理想的品牌供不應求。教育局透露,幾所搶手的十二年一貫私校如復興、薇閣、奎山,高中部都一直想增班, 只是受限於校地難以擴充,加上北市高中已非常飽和,每核定通過一校的申請,其他招不到生的學校壓力就更大

兩年前通過增設高中部的靜心中小學,算是特例。帶有蔣家色彩的貴族型私校靜心,在教育局眼中「有它獨特的歷史與市場需求,我們予以尊重,它的招生情況也很理想」。靜心高中校長唐尚智則說,「我們採獨招,達台北前三志願標準才收,國中部也有超過一半學生選直升」,他認為是靠著多年辦學績效,才能順利向上延伸。

凡是轉型、改建過後的私校,幾乎都會有一間設備新穎的圖書館,讓大小朋友流連忘返。黃建賓攝

唐尚智很自豪的說,靜心從幼兒園開始就一位難求,例如小班只開放66個名額抽籤,卻來了7百多人報名,因為家長多想提前卡位,只要進得來就打算一路念到高中,不會輕易離開,到了小學部只開放42個名額、初中部有九成直升,有如金字塔結構,「愈晚進來愈困難」。

究竟是什麼樣的吸引力,讓這些家長甘願被一年學費至少15萬元起跳的明星級私校「圈粉」?

唐尚智認為,私校家長很多是雙薪家庭,願意投資在孩子的教育上,錢不是問題,重要的是學校提供了一種安全感和信賴感,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不分寒暑假開辦全天候課輔及各式營隊,且和平日一樣有校車接送,忙碌的家長不用煩惱托兒問題,也不必接送到外頭的安親班、才藝班,直接在校內上好上滿。

「延長托育時間和創造升學績效,可說是多數私校生存的基本盤」,曾擔任台北市教育局科長的施博惠非常明白,除此之外一定還要有特色,他和董事會討論後決定,除了國中小最夯賣點「雙語」,再加碼必修第二外語,國一起全校都要選修二外,但他也坦承「這是個勇敢的嘗試,上課時間勢必拉長,天天都要有第九節,晚上快六點才放學,必須得到家長的認可才辦得下去」。

成功模式能否複製?有待時間證明

但是,當一半以上私立高中職都用相似的路徑轉型,向下延伸到國中小,等於向公校及傳統明星私校搶學生,這場圈粉保衛戰能有多少贏家?

「近年來市場已經飽和,早期進場的私立中小學建立了一個穩固生態圈,後來才加入的就有滿大招生風險」,全國教師聯合會總工會副祕書長張旭政分析,十二年國教政策引導公校走向成績模糊化與去排名化,相對的就養大了私校市場,家長寧可選一個可以直升且安心的環境,可是畢竟它的學費不低,所以精打細算下,唯有讓家長覺得CP值高的私中,才能取得競爭優勢。

「台北市家長很精明,原本的高職突然要轉型變國小?感覺很衝突,一定會先觀察一陣子再決定」,家住台北市松山區的小一家長黃齡萱也認為,越是在精華地段的私校挑戰越大,如果學區內的國中小就辦得不錯,為什麼要選私校?而且高職強項在職業類科,忽然換校名變成國中小,收費又比公校貴很多,家長是比較難接受的

「師資是最重要考量,學校轉型可以,但總不能叫高職老師來教國小吧,」北市家長周太太對一間又一間的高職變身為貴族型私中甚至私小,私底下表示相當質疑。

幼華高中校長施博惠也坦承,各校想經營出別人沒有的特色,最費神、最難找的是優秀老師,「現在這麼多私校坐困愁城,不是沒經費、沒計畫,而是千金難買好人才」,因此幼華副校長是專程從台中葳格高中國中部挖角來的簡文魁,借重他數十年校務管理經驗,以重新經營一所國中的心態,花一年時間籌備並補足各科師資,例如幼華強調的「國一起上第二外語」,就請來東吳大學和政大相關的語文系所提供穩定師資,才能有效說服家長放心把孩子送進來。

如今辦學是重質不重量,以往私立高中職動輒幾千人擠在同一個校園裡,每個人活動空間都不足,少子化潮流下註定會被淘汰。

唐尚智校長這樣分析,他認為大環境在變,家長也跟著變,不論公私校都要有自己清楚的定位,不能什麼都想要發展,但沒有特色、什麼都做不好。他建議「職科應重新盤點它的科系是否符合時代需求、硬體是否已更新到便於操作,少子化其實也是個好機會,逼著高中職重新轉型並走向精緻化。」

多數受訪者也都同意,屬於操作型學生的權益仍要顧及,如表藝、餐飲、美容、家政等類科多集中在私立高職,它們仍有存在必要,不宜偏廢到只剩普通高中,否則國中畢業生的選擇將大幅受限。諶亦聰科長也說,只要辦學品質好,台北市家長就肯投資,私立高職不會全部退場,「像育達只是改名變綜合高中,高職部分展開瘦身,保留有競爭力的類科;幼華的電競班招生大排長龍,又加碼投資了數百萬元設備,一定會續辦下去。」

開南高中校長邢文斐則感慨,「光從技職著手,再怎麼努力都很難招滿學生」,為了擴大生源,今年4月才申請從商工改制成高中,111年起也要開辦國中部,走精緻化路線只收2班,但「絕不會放棄技職這個根」,招生理想的餐飲和汽車科一定保留,傳統的資訊、機電科各減一班,另外因應社會需求新設照顧服務科,董事會與校友們堅持,絕不能換掉開南這個百年老校名。

台北市私立高中職已是一片紅海,改變中的新校與傳統老校交錯中,家長看似擁有更多選擇;但如何找到最適合孩子的那所學校,還是要多看、多比較,親訪學校或參加營隊,用各種方式體驗與公校截然不同的校園文化。

更多親子天下文章
【私校拚存亡2】私立高中職校地值萬金,轉攻長照覓商機
【私校拚存亡3】明星私校招生3大利器,未必適合每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