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總統大選分析》從拜登勝選談話 窺測兩岸棋局的下一步

美國準總統當選人拜登   圖 : 朱玉昌合成照
美國準總統當選人拜登 圖 : 朱玉昌合成照

[新頭殼newtalk] 聽著美國偉大視障靈魂歌手雷•查爾斯(Ray Charles)以獨特福音唱法,款款唱出《美哉美國》(America the Beautiful)的歌聲;看見不分人種族群,不分年齡職業和健全殘疾,畫面在美利堅大地上共同交織出一片祥和歡欣的美麗景緻。這是美國第46任總統當選人拜登正式發布的勝選影片,全片令人肅然起敬的是,畫面中居然沒有任何一個拜登鏡頭,而是將這刻榮耀全部歸諸於民。

影片主軸,誠如隨後拜登在勝選演說中所緊扣的「這個國家人民已經給出了看法。人民給予我們一次明確的勝利,一個令人信服的勝利,一個屬於我們,更屬於人民的勝利。」相同基調。這分基調看似低調、謙卑,實際有助於消彌因競選對手川普所刻意挑起的民族主義情緒,以及防範可能造成的社會分裂與高張對立。

從1970年拜登擔任德拉瓦州新堡郡議員開始,細細溯源他的半世紀從政之路,拜登稱得上是美國當今政壇中少有極富才幹與政治智慧的大器晚成人物,他早期鋒芒與近年藏拙,熟悉他的人會明顯感受到他的內斂變化與謙謙氣度轉現,雖然他的犀利收斂與2015年遭受喪子之痛不無關聯,卻無關他的攻頂之心,所以他才能在77歲高齡,在所有人仍看好川普能順利連任下,以過渡性人物姿態取得民主黨角逐總統門票,進而成為美國歷史上年紀最大的總統。

拜登在美國總統大選中勝出。 圖:翻攝自拜登臉書
拜登在美國總統大選中勝出。 圖:翻攝自拜登臉書

在拜登身上,鋒芒轉內斂是看得見的行為改變,在他趨向精練的政治主張中,變化有限的是他根深柢固的中心思想。從拜登選舉期間的言行上,再再顯現拜登強烈信仰自由國際主義傳統路線才是美國得以繼續強大的根源,唯有堅持自由市場和強化民主聯盟,方可讓美國持續保有優勢,因此,對於川普對外掀起單邊保護主義與內部挑起激化的民族主義,會是他接任總統大位後刻不容緩調整和修補的目標。

對「華」政策 採用多邊主義

而面對中國大陸崛起,拜登明白不可能再將對「華」事務孤立於美國整體國家利益之外,對於美中經貿問題,拜登一如川普清楚意識到中國長期運用美國自由民主機制來巧取美國利益,雖然川普貿易保護主義給了遭受衝擊的部分產業和勞工振作機會,但更多產業和集團實際是受惠於美中自由貿易,川普這樣缺乏整體戰略思惟,冒進興起不計後果的貿易戰爭,完全不符美國總體利益,對於預期重創美國農民、工人的做法極度不予苟同。倘若延續川普「極端施壓」中國的對撞模式,最後必定兩敗俱傷。

根據2020年民主黨黨綱指出,美國應奠基在維護全球和平穩定視野,經營美中關係要避免落入「冷戰陷阱」,對華政策宜採取「防範」、「塑造」和「選擇性合作」。這些原則在拜登傾向恢復多邊主義框架下,對華策略僅是納入符合美國全球戰略基礎下的一個部分,即便美中較量已經進入不可逆轉的競爭環境中,拜登至少可在確保美國利益目標上選擇如全球氣候協定、公共衛生或文化教育交流等議題和中國合作,也可藉由尚占有全球優勢的科學技術、生化基因工程等項目落實規範與監控,以及採取限制手段來與中國進行對抗。

美中建交後 首批國會訪問團的代表成員

拜登雖然是1979年美國卡特(Jimmy Carter)政府與中共建交後首批參與國會訪問團的代表成員之一,但也是2000年台灣第一次政黨輪替,率先在美國參議院以「台灣和平民主革命」為題向陳水扁發表祝賀的參議員,又在隔年(2001)訪台時強調,「美國國會對台灣堅定支持」及美國在《台灣關係法》下應有的「立場」,並深信陳水扁會是「以耐心、理性、和平方式尋求兩岸關係改善」的總統。

今年年初(2020)蔡英文在台灣取得高票連任中華民國總統,拜登即刻表示,「美國應持續加強和台灣,以及其他理念相近民主政體的關係。」接著在蔡英文520就職當天,再透過推特表達「美國對台支持必須繼續強化和謹守原則及跨越黨派」。對比2005年中共施行「反分裂法」訂立特殊情況下得用「非和平方式」捍衛主權和領土。拜登聯盟十位跨黨派參議員提出議案疾呼,在沒有台灣人民明確同意下,使用任何非和平理性方式來決定台灣未來的行徑,都將引起美國嚴重關注。

前總統歐巴馬(左)7日對曾擔任他8年副手的拜登(右)的「歷史性和決定性勝利」表示讚揚,一般預料,在台灣議題上,拜登會恢復歐巴馬時期的戰略模糊政策。 (圖取自instagram.com/joebiden)
前總統歐巴馬(左)7日對曾擔任他8年副手的拜登(右)的「歷史性和決定性勝利」表示讚揚,一般預料,在台灣議題上,拜登會恢復歐巴馬時期的戰略模糊政策。 (圖取自instagram.com/joebiden)

拜登對台辭令前後近乎一致,但「話語鋒利漂亮,行動卻空泛無實」,乍聽友好實則似是而非,基本都圍繞在他從政生涯慣以國家利益優先考量的中心思想,亦即在兩岸關係上謹守「戰略模糊」的核心價值。回顧2001年時任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接受美國廣播公司節目專訪時脫口表態,若中共武力犯台,「美國有義務竭盡所能防衛台灣」。針對此事,拜登直接投書《華盛頓郵報》駁斥小布希打破美國長期保持的「戰略模糊」策略。

拜登曾說「沒有」防衛台灣的義務

拜登直陳,從美國廢除與中華民國簽訂的共同防禦條約開始,就「沒有」防衛台灣的義務。按照美國憲法與《台灣關係法》條例,「當台灣遭受威脅而危及美國利益時,美國總統與國會將依憲法程序決定將採取何種適當行動。」因此,拜登強調,美國是否防衛台灣,決定權是總統交由美國人民與國會。這也意謂《台灣關係法》在面臨中共對台動武時,華府並不保證出手干預,只會用內部立法方式賦予美國防衛台灣的可能選項。

就在同一年,拜登參與華府「全國記者俱樂部」(National Press Club)活動時加強重申,依據《台灣關係法》,美國支持「一中政策」,台海兩岸應通過對話決定如何和平統一。如果中共企圖以非對話而採取武力達成統一目的,美國將在「物資」面透過軍力優勢遏阻一切狀況發生;但台灣必須不能片面宣布獨立,否則美國不會為台灣奔赴戰場。

拜登 : 「只靠武器數量,再多也無法確保台灣安全。」

此外,「只靠武器數量,再多也無法確保台灣安全。」這是拜登對於軍售台灣所抱持的立場。1999年,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赫姆斯(Jesse Helms)大力倡議「台灣安全強化法案」(Taiwan Security Enhancement Act),期望加強對台軍售,而拜登極力反對的理由是,「通過法案不但不能確保台灣安全,反倒像是挑釁中共,只會徒增中共犯台的藉口。」在拜登定見中,台灣安全模式需要持續三種條件,第一,台灣安全來自於民主治理。第二,與中國大陸日益增加的經濟、文化和政治往來。第三,美國長期信守台灣問題須和平解決的承諾。

川普上任以來,美國政府共計9次對台軍售。 圖:新頭殼合成
川普上任以來,美國政府共計9次對台軍售。 圖:新頭殼合成

拜登五十年來所展現的政治風格,看不到一絲背離「國家利益優先」的核心理念,或許,時空可以調整他的行為決策,但難以移動的是他深層內化的中心思想。循此,可以預期拜登將會帶領美國重返國際組織和加強多邊關係,再透過區域同盟積極商議南海糾紛,不但會履行競選辯論上承諾的「要讓中國按照國際規則走」,還將拎著台灣問題同時施壓中共,這些舉措,正如拜登競選團隊外交顧問布林肯(Antony Blinken)所言,華府應重新回歸與「北京」和「台北」之間的平衡關係,而且防止「新冷戰」。這就是拜登接下來處理兩岸關係並保有美國最佳利益的最好策略。

更多新頭殼報導
美總統大選分析》拜登沒有打敗川普 是川普打敗了自己
美總統大選分析》紅色希望vs. 藍色奇蹟 拜登寄望靠「銹帶」郵寄選票上大位
美總統大選分析》改變不了參眾兩院結構 拜登就算勝選也跛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