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海峽兩岸關係應何去何從/趙守博

趙守博(前總統府資政) 關係和影響台灣之未來前途最大者,莫過於兩岸關係之發展,這是一個所有台灣人都無法避免的問題。在談兩岸關係未來應何去何從時,我們必須面對下列幾個影響兩岸未來發展的事實: (一)兩岸目前各自存在著互不承認的政治實體 我們台灣這邊有一個叫中華民國完全控制統治著台、澎、金、馬地區的政府,在國際上參加了如世界貿易組織、國際奧會組織、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等重要國際組織,受到了十五個國家的正式外交承認且有正式外交關係,並與數十個國家維持實質友好關係,我們的國民受到全世界165個國家給予進入免簽證的待遇,我們中華民國的護照,其有力性和效用性,在全世界排名第26;台灣為世界第22大經濟體,第17大出口國,擁有世界排名第六大的外匯存底。而中國大陸那邊則有一個叫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和政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與絕大多數的國家均有正式的外交關係,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國際貿易出口國,有排名世界第一的外匯存底,為所有重要國際政治、經貿組織的成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眼中,中華民國已不存在,台灣是它的一省。依中華民國的憲法,台灣與大陸均屬中華民國,目前的台灣並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事實上完全不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統治和管轄。 (二)併吞台灣、統一台灣,是中國大陸所追求的永不會改變和放棄的終極目標。 (三)台灣的人民不會放棄現行的政治、社會、經濟制度和民主自由的生活,也不接受中國「一國兩制」的構想和做法。 (四)美國對台灣問題具關鍵性的影響力。 美國透過立法對台灣有安全保障的承諾,也堅決反對台海雙方任何一方片面改變海峽兩岸的現狀,或以武力解決台灣的未來。同時,對台灣的未來,由於多年來的實質的軍事與外交的介入,美國也有相當程度地關鍵性的決定影響力,也具有不可排除的參與角色。 談兩岸關係和台灣的未來之發展,應務實地面對上述的四個基本事實,才不會流於空談,也才能真正找出可緩和雙方衝突緊張情勢而有利於雙方人民的解決之道。不過,台海情勢之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有其要解決兩岸關係和台灣之未來所不能不知的歷史背景。所以,我們應先回顧一下雙方關係之演變過程。 海峽兩岸關係演變之回顧 台灣海峽兩岸之所以形成今天的態勢,追本溯源,當然是由於1949年中國內戰共產黨在大陸取得完全的控制權並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府,而原來在中國大陸的中華民國政府被迫搬遷到台灣的歷史事實所造成。 由於此一史實加上國際因素的影響,以及大陸和台灣方面隨著內外形勢的變化而在政策上的改變,使兩岸的關係有了可分成下列幾個階段的演變: (一)「血洗台灣」、「武力解放台灣」對「反攻大陸」、「消滅朱毛」的敵對時期(1949-1978): 從1949年國民政府撤守台灣開始,中國大陸就推出「武力解放台灣」、「血洗台灣」的口號,企圖用武力來攻佔台灣,實現其完全消滅中華民國統一全中國的目標。而台灣方面,在蔣中正(中國大陸習慣稱為蔣介石)領導之下,也整軍經武,打出「反攻大陸」「消滅朱毛」的旗號,希望藉由武力奪回大陸,打倒其稱之為朱毛匪幫的中共政權。但由於共軍在1949年10月企圖攻佔金門的古寧頭戰役的失敗,以及由於1950年6月韓戰爆發美國杜魯門總統下令第七艦隊防守台灣實施台灣海峽中立化,防止海峽雙方彼此相互的武力攻擊,使雙方真正大規模用武力攻擊對方企圖攻佔對方的軍事衝突並未發生。更由於東西方冷戰的加劇,美國強力支持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因此從1949到1971年,全世界絕大多數的國家在美國的帶領下,都承認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是全中國(包括中國大陸與台灣)唯一合法的政府,也使中華民國政府保有聯合國和聯合國安理會的席位。 在這一時期之內,兩岸曾於1958年6月至10月爆發激烈的金門砲戰。此後大陸方面實施所謂「單打雙不打」的每二天對金門發動一天砲攻的象徵性的砲戰,一直到1978年12月15日美國宣布承認中共並與大陸建交之日打了最後一次砲攻後,雙方的砲戰才完全停止。 (二) 「一國兩制統一中國」對「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關係緊張趨緩並轉為相互實施政治攻勢時期(1979-1992): 1971年7月美國總統尼克森宣布將於1972年2月訪問中國大陸,改變了美國一向支持中華民國的對華政策,1971年10月中共因此進入了聯合國,取代了中華民國在聯合國及安理會的席位。絕大多數的國家也與大陸建交。在兩岸的外交戰中,中國大陸從此取得了完全的優勢。 1979年1月1日,大陸的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主張兩岸接觸談判,也改變了大陸方面一向要以武力統一台灣的政策。且也逐漸推出一國兩制統一中國的對台政策構想。 台灣方面,蔣中正於1975年4月逝世,蔣經國實際繼承其權力,由於國際情勢的改變,台灣在外交上日漸孤立,美國並於1979年1月1日與中國大陸建交,而與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斷絕一切正式的外交關係。蔣經國也逐漸改變對中國大陸的政策。雖然他針對中國人大常委會的告台灣同胞書以及美國與中國大陸的建交而於1979年初發表對中國大陸「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但實際上他已放棄其父親對大陸實施武力攻擊的反攻大陸的政策了。接著他於1981年3月的中國國民黨十二全大會提出了「貫徹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案」,明白表示,今後對大陸要進行「政治反攻」而非「武力反攻」了。 中國大陸的人大委員長葉劍英針對美國對台售賣軍機,於1981年9月30日發表了「關於台灣回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的方針政策」的談話,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初步構想。以後,實際領導中國大陸的鄧小平在1982年之後,多次為「一國兩制」做註解,並大力加以推動。一國兩制從此成了大陸對台灣的基本政策。 兩岸的關係,也因而步入了不再武力相向、不再緊張對峙的關係和緩但改為對對方進行政治攻勢的時期。 1987年11月,蔣經國總統開放於1949年之後由大陸來台的外省人回大陸探親。所謂三不政策也因而實際已名存實亡。 (三)兩岸開始接觸談判時期(1993年到現在): 1988年1月,蔣經國總統逝世,由副總統李登輝繼位,做完蔣經國未完任期,此一期間的李登輝基本上未更動蔣經國的大陸政策。1990年5月李登輝自行當選總統,開始推動他自己的政策構想;1990年5月,他中止動員戡亂時期並廢除動員戡亂臨時條款;1990年10月,成立國家統一委員會(國統會),12月成立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海基會)推動與大陸方面的交流事宜。1991年2月國統會通過《國家統一綱領》(國統綱領),並於3月14日由行政院院會通過實施。1992年9月公布實施《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兩岸關係條例),就這樣,台灣這方面,在李登輝的主導下,為海峽兩岸的和平交流,建立了必要的法律和機構機制。 大陸方面,也於此一時期為兩岸的制度性交流創造條件,並於1991年12月成立負責代表大陸與台灣互動交流的半官方機構(對外宣稱係民間團體)「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海協會)。台灣的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與大陸的海協會會長汪道涵於1993年4月在新加坡舉行兩會的會談,一般稱之為第一次辜汪會談,此為自1949年以來雙方首次實際上的官方接觸與會談(但因雙方互不承認對方的政府,故對外稱之為民間的兩會會談)。海峽兩岸的關係從此進入一個雙方有接觸、有協商、有談判、有往來的時期。截至2015年年底為止,海基會與海協會兩會代表台灣和大陸雙方所簽訂關於經貿合作、司法互助、稅務、人民交流、金融、航空、海運、文教等方面的協議、備忘錄或理解等等,已超過三十個。雙方人民的通婚及前往對方求學深造者也愈來愈多。兩岸領導人馬英九與習近平更於2015年11月在新加坡會面,為1949年兩岸分治以來雙方最高領導人的第一次見面會商,為兩岸交流推上了新高峰。不過,2016年5月蔡英文總統就任之後,雙方的兩會交流就幾乎完全停頓。 然而,民間的商貿、旅遊及社會文教的交流活動並未就此而有太大的改變。 早在1980年代由於大陸的改革開放,就有台商自行前往大陸投資,到了1990年代,台商之往大陸已獲台灣官方之默許;以後兩岸關係條例及相關法規訂定,台商之投資大陸便成了政府所許可同意的事項。根據民進黨執政的行政院在2020年3月公布的資料,台商到2019年年底為止,在大陸投資總額,累計已達1865.1億美元,對大陸之經濟,尤其是大陸改革開放初期的經濟建設和發展,實有莫大的貢獻;2019年兩岸貿易總額為1492.8億美元,我們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919億美元,進口573.8億美元,出超345.1億美元,兩岸貿易占我對外貿易比重為24.3%,我國對大陸出口占我們台灣出口比重為27.9%,如果把香港一併計算在內,則我國對中國大陸的出口佔我國出口總額就超過40%以上;不管香港併不併入計算,大陸都是我們台灣貨品的最重要的出口地。而根據我方統計,從2009年7月至2019年12月大陸方面獲准對台投資金額也已達22億8497萬美元。在人員交流方面,我們台灣人民到大陸交流、旅遊或從事商務及其他活動者,每年已超過5百多萬人次,至2017年為止,台灣民眾至大陸旅遊人數累計已達一億五百多萬人次;2019年中國大陸人民來台人數達268.3萬人次,而至2019年年底為止,大陸人民來台人數累計則已達3151萬人次。另外,兩岸自2008年12月開始雙方有航空班機的直航,現在平均每天有120班次的直航班機在兩岸載客服務。這些事實告訴我們,兩岸人民經貿、社會、文化和旅遊等方面的交流互動,已經非常地頻繁,實在是任何政治力量所難於限制和抵擋的。也不可能走回頭路,再加以關閉斷絕了。 我之所以不厭其煩、不憚辭費地回顧訴說兩岸關係這七十年來的演變,在於說明時間可以改變一切,也要強調由於兩岸領導人和人民能夠與時俱進地掌握形勢的變局,並從變局中去靈活地找出有利於雙方的相處之道,才能使兩岸從武力相向、兵戎對峙完全不相往來的困局中,已走到了可以坐下來協商會談並使雙方人民可以從事互利互惠的商貿活動和各種交流的和平局面。這是我們探討未來兩岸關係何去何從時,所應特別加以重視的事實。也是雙方必須加以珍視愛惜的事實。 兩岸關係變得這樣雙方人民可以和平地互通有無進行商貿行為互利互惠、可以互至對方求學旅遊、可以相互通婚的局面,我相信,毛澤東、周恩來和蔣介石、陳辭修(陳誠)他們那些把對方當作死對頭的那一代,一定想都沒想過;我也深信,就連主張一國兩制的鄧小平和提出「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蔣經國那一代的人,一定也沒想到。這說明碰到老問題,新的一代人常常會有新的想法和做法。因此,我們要永遠對新的一代、繼起的新的一代有信心,這也是我們談兩岸關係未來可能發展的方向時,應加以注意的一個要點。 台灣與大陸關係發展的三種可能選項 七十年來,要解決台灣與大陸目前這種分治的局面,說穿了不外只有下列三種選項: (一)兩岸統一 這是中國大陸方面的終極目標。中國大陸方面現在提出的方案就是一國兩制的和平統一,但如有必要也不排除最終使用武力來求統一之實現。 那麼,台灣人民大多數的想法又如何呢?在台灣,不管哪一方面所做的民調,台灣人民支持統一的人,是愈來愈少。可以說,大多數的台灣人民現在是不會選擇統一的,理由如下:(1)台灣人民不願意放棄現在所享有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制度,尤其是不願意放棄目前在台灣愈來愈成熟健全的自由、民主及法治的政治生活和制度;(2)台灣人民大多數無法接受現行中國大陸的政治、社會和經濟制度,特別是無法接受、適應中國大陸那種以黨治國、共產黨超越一切的黨政體制以及中國大陸黨政機制實際的運作情形;(3)台灣人民不能接受中國大陸的「一國兩制」。台灣人民看到香港回歸20多年但與中國卻愈來愈離心離德,看到香港人的特首和立法會議議員不能完全直接民選,看到香港人民因反對逃犯條例而爆發了歷經數個月之久而事實上是對抗中國大陸反送中暴亂,此一暴亂如不是因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可能到現在還會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香港所發生的這一切,使台灣人民對「一國兩制」深具戒心,毫無好感。換言之,台灣人民是不能接受「一國兩制」的。此所以,當2019年年初,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提出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時,當時正在競選連任的民進黨籍蔡英文總統馬上跳出來嚴辭加以拒絕,並扮演著敢於對抗中國的「辣台妹」角色,使其那時低迷的民調因而一路爬升;而2019年整個年所有參與2020年元月總統和立法委員大選的候選人幾乎每一個人都公開表態反對「一國兩制」。 台灣人民不接受大陸提出的一國兩制和平統一。那麼中國大陸是不是就採取他們內部鷹派和急統派、強硬派所一貫主張的使用武力來實現統一呢? 這是個極其複雜而且必然涉及到美國的問題。美國一向是反對中國大陸對台灣使用武力的。一方面,美國透過其與中國大陸的重要聯合公報如1972年2月的上海公報和1982年8月17日的八一七公報,強烈表達其希望台灣問題的和平解決,也逼使中國大陸聲明要盡量尋求和平方法解決台灣問題。另一方面,則透過台灣關係法的制定,對台灣給予安全防衛的承諾。台灣關係法開宗明義表示,美國之所以和中國大陸建交是立足於台灣之未來應以和平方法決定的期待之上,美國認為任何以非和平的方法包括杯葛與禁運在內來解決台灣問題,都是對西太平洋之和平與安全的威脅,為美國所嚴重關切;美國將維持足可抵擋任何危及台灣人民之安全、社會或經濟制度之武力或其他強制力之行使的能力。該法接著表示,如有對台灣人民之安全或社會或經濟制度之威脅存在時,美國總統應立即通知國會並採取適當之行動以因應此種危險。此處的所謂「適當之行動」,一般認為包括武裝軍事力量之使用在內。 問題是,美國真的願意為了台灣而與中共武力對抗嗎? 隨著中美關係的不斷惡化和美國對中國大陸的不斷升高戒備和防範,這種意願和可能也愈來愈大。 現在的美國,不問是共和黨或民主黨,不論是立法部門或行政部門,在骨子裡都把中國大陸視為第一號的潛在敵人,也都千方百計要防範中國大陸,也都對中國大陸非常不友好。中國與美國這幾年來有針鋒相對的貿易戰.最近又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而相互指責而且聲浪愈來愈高,同時復在南海互相示威爭鋒,雙方可說處在一種劍拔弩張的態勢。在此一氛圍和背景之下,美國愈來愈把台灣當作可以防制、制衡中國大陸的一個非常有用的籌碼,當然它不會輕易放棄台灣。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國會近年來,不顧中國大陸的強烈反對,相繼通過旨在加強美台關係及支持台灣之國際參與的《台灣旅行法》(Taiwan Travel Act)及《台北法》(原稱「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Taiwan Allies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 Enhancement Initiative Act」,又稱TAIPEI Act,台北法),而美國總統川普(中國譯為特朗普)不顧中方的強烈警告與抗議,對此兩法案立即簽署使之生效的原因。因此,如果中國大陸竟然對台灣使用武力,美國必會有所反應,而且會有強烈的反應。兩國之間甚至於整個世界都可能會因而陷入一場慘酷的戰爭之中。美、中雙方,我想都會盡可能去避免此種衝突;而中國大陸為避免與美國一戰,在對台使用武力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後行,因為如因對台使用武力而與美國一戰,其代價是非常之高的。 再說,如果,中共對台灣真的使用武力,一定會造成兩岸人民生命與財產的損失,而台灣人民受害的程度也一定會比較地大,如此一來,台灣人民對中國大陸一定會產生敵意及仇恨,台灣人民與大陸之間也必然會劃下一道難於弭平的情感鴻溝。這對大陸有何好處? 所以,不管和統或武統,在當前的情勢下,都不是解決兩岸關係的好選項。 (二)台灣獨立 台灣人民對於未來以及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可能有的第二個選項就是台灣獨立。也就是如同台獨基本教義派和強硬派所主張的進行法理上的獨立,切斷與中國的一切政治上的關係,成立一個台灣共和國或台灣民主國,即完全獨立於中國之外的台灣國。 但這是一個充滿危險,幾乎完全不可能實現的選項。 理由很簡單,中國絕不會允許一個獨立的台灣國出現。也因此,中國在國際上一直堅持反對台灣獨立,也要求各個國家,尤其是世界上主要的大國如美國、日本等一再公開表明反對台灣獨立的立場。是以,台灣獨立在國際上可說幾乎沒有辦法得到任何一個國家尤其是主要國家的支持、認同與承認,要立足於國際社會實在不可能。 而且,就因為如此,一旦中國大陸因台灣獨立而對台灣用武,便師出有名,有了相當的正當性,其他國家如美國等實難有立場來幫助台灣。也因而,台灣獨立充滿著招致中國大陸立即對台用武而無人可給予助力的危險。 就是基於此種考量,有所謂台獨黨綱的民進黨雖然已經二度執政,但始終不敢宣布台灣獨立,我相信也不會推動法理上的台灣獨立。 所以,蔡英文政府現在也只能抄襲李登輝時代的說法,那就是台灣沒有必要宣布獨立,因為台灣已經獨立,是個獨立的國家,它的國名就叫「中華民國」。 今年五月二十日,蔡英文連任就職發表的演說,關於兩岸關係,她就說:「會持續遵循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來處理兩岸事務。這是我們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現狀的一貫立場。」而就在蔡英文就職之前,民進黨有立委提案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要把該條例第一條開宗明義的「國家統一前」幾個很重要的關鍵字刪除,且已進入一讀,但最後卻自行撤案。很顯然地,蔡英文和她的民進黨執政團隊不會也不敢去進行法理上的台獨。 因此,台灣獨立實難於成為台灣與大陸未來關係的一個選項。 (三)維持現狀 所謂維持現狀,就是在台灣的中華民國不改國號、國旗,不另制新憲,另一方面則繼續讓台灣人民維持現在的政治、經濟、社會制度,兩岸則繼續在互利互惠的基礎上交流交往。台灣多年來的各種民調,都顯現絕大多數的台灣人民傾向於維持台灣的政治、經濟與社會制度的現狀。這也是為什麼台灣2020年元月的立法委員與總統大選中,儘管藍綠之間在很多方面都針鋒相對,有些主張也是水火不容格格不入,但卻都異口同聲大喊捍衛中華民國的原因。 大陸與台灣應如何看待兩岸的現況及處理「九二共識」 大陸當局對於台灣大多數人民不選擇統一而選擇維持現狀,相信是極為震驚並且也是難於接受的。 不過,下面幾個相關的問題,很值得大陸當局好好去面對並深入加以省思: (一)何以香港回歸二十多年,香港人民無法與大陸人民建立起親密的同胞情感?何以香港人民還不能對中國大陸的政府和人民形成強烈的認同感?何以會發生長達數個月之久的反送中暴亂事件;大陸方面喜歡說,反送中是由於英美等西方反華勢力所煽動的,那麼,何以英美等西方反華勢力能煽動得了廣大的香港人民?何以「一國兩制」在香港被認為並不成功,尤其不能對台灣產生示範的功能? (二)何以大多數的台灣人民認為大陸是台灣國防上最大的潛在敵人?何以台灣主管當局,不管藍綠,對大陸還是無法放心,還是存有相當大的戒心? (三)何以親中的言行,在台灣會愈來愈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批判? 之所以會有這些問題,主要是由於中國大陸當局不斷在國際上打壓台灣、打壓中華民國,以及中國大陸不斷在台灣海峽擺出軍事的威嚇力所致。 大陸相關當局應該瞭解,捍衛中華民國,在台灣已經成為朝野雙方的最大公約數,也應認知,只要台灣還有一個叫中華民國的國號,那就表明台灣至少在文化上、歷史上甚至於地理上是屬於大中國的一部分。這個中華民國的稱呼,可說是連繫台灣與中國大陸的臍帶。長期以來,大陸當局不斷打擊、打壓中華民國,不知大陸相關當局有沒有想過,如此的打擊、打壓是如何地傷害了台灣人民的感情和心靈,是如何地助長台獨的實質力量? 因此,從大陸的觀點而言,台灣選擇維持現狀,至少還保有了台灣與中國的一些連結,至少使台灣還是由文化上屬於大中華的台灣人所治理,也沒有永遠排除最終兩岸可以達到某種結合或統合或統一的可能,應該說是一個還可以加以容忍的選擇。不要一味加以反對、排斥。 所以,我認為中國大陸當局應該在此一認知的基礎上,耐心而誠心地對台灣人民釋放出善意,減少在國際上對台灣不必要的打壓,與台灣共同營造彼此的互信,並不要再對台灣進行軍事上的威嚇,那麼雙方關係只要能逐步有所改善和強化而維持和平與穩健的互動,則只要水到渠成很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至於台灣方面,對大陸的一切不可抱著偏見和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對於中國大陸之崛起,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能裝著沒有看到;台灣應實事求是地面對中國大陸在經濟上、科技上的發展和成就,尤不可忽視大陸是台灣外貿的最大出口國和台灣的經貿對中國大陸有相當大的依存性的事實。所以,台灣不可也不必去故意與大陸為敵、去挑釁中國大陸。台灣人可以親美,但不必要仇中;友中對台灣並沒有害處,所以,面對美中兩國,我們必須維持適當的均衡關係,可以親美,但也要友中。唯有如此,方可以和中國大陸建立一個健康的互動關係。 至於「九二共識」,長期以來,大陸方面只強調一中,從不提各表,甚至還有人說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而台灣方面,一般人所認知的是,一中各表的「各表」才是九二共識的精髓,才是共識的要害之處。這種一方說一中,一方卻強調各表,請問哪來的共識?再說「九二共識」在台灣經過幾次選舉的衝擊,早已被汙名化了,一個被污名化的方案、口號、主張,誰還會去相信、去接受呢? 事實上,任何有生命力的政治主張,其名稱常會因主客觀情勢的改變而有所改變和調整的。九二共識原在規範兩岸的關係。兩岸關係的規範當然可以與時俱進地充實改進,其論述也是可以有所調整和改變的。所以,兩岸在目前這個時候,實在沒有必要死抱一個被高度污名化的名詞,來論述說明雙方的關係。因此,雙方因本著求同存異互惠互利有益於兩岸的最終合理發展的原則,重新找出一個雙方均可接受的共識,並且給予一個新的名稱,這樣雙方才可以跳脫一個舊名稱的桎梏,重新出發共同開闢一條新的互動交流模式和途徑。 五月二十一日,中共的全國政協開幕,二十二日其全國人大開議。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對全體政協開幕式的講話,及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全國人大的政府報告,在涉台部分,都未提及「九二共識」。在中共的政治體制之下,其任何一個可稱之為國家領導人的黨政負責幹部如李克強、汪洋之類的人,在公開場合所做的正式講話或報告,事先都要經由一個撰稿小組準備資料擬好草稿,然後經一再審核,方可使用對外發表。汪洋和李克強此次的不提九二共識,相信絕非偶然,一定是認識到九二共識在台灣已被汙名化的事實。我希望大陸方面能在此一認識上,與台灣各有關方面共同努力為兩岸之交流找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新方案。 台灣的國際參與空間問題 在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期間,台灣非常熱切期待地能夠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orld Health Assembly, WHA),和世界各國分享有關抗疫、防疫的資訊和經驗。雖然今年的會議是用視訊方式舉行,但中共方面還是阻止台灣的參加。中共此舉,套用大陸慣用的語言,「大大傷害台灣人民的感情」。我以為,如果,此次大陸方面能主動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涉及全人類的健康與生命的安危,台灣二千三百萬人的生命與健康,它也非常之關心,因此,不反對台灣參加世界衛生大會,惟必須使用「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的名稱。假定中共真能這樣子做,不僅會獲得台灣人民的好感,也會得到國際上的好評;而且一方面中共可藉此為它這幾年來反對台灣參加世界衛生大會找到下台階,另一方面在實質上中共也毫無損失,因台灣過去在中共未加反對(事實上是默許)的情況下,也多次用「中華台北」的名義參加了世界衛生大會。 中共方面,喜歡說重視與台灣人民的交流。然在台灣的國際參與方面,中共往往把台灣的政府與人民混在一起。眾所周知,中共是很不喜歡民進黨政府的,但民進黨的政府絕對不能完全等於台灣人民。有些國際的活動和參與,是絕大多數的台灣人民,不問在國民黨或民進黨執政的期間,都非常希望參加而不受不必要的干擾和阻撓的,那就是與政治並沒有必然或非常有關聯的事項,像與人民生活、生命息息相關的事項諸如衛生、經貿、體育、學術文化、飛航安全等等就是。此類事項的國際會議也好,活動也好,中共如阻撓台灣去參與,往往引起一般民眾對中共的反感、惡感。希望中共能認真瞭解到此一事實,即在國際事務方面,也要知道如何把台灣的人民和台灣的政府,妥適地加以區隔。 在兩岸之間還沒有可直接對話的機制及兩岸人民還無法直接而廣泛地交流的時代,憑著兩岸執政當局的智慧和國際相關機構及國家的協助安排,台灣以「中華台北」的名義加入國際奧會,使兩岸的體育運動選手,可以同時參加國際奧運和各種國際賽事;同樣地,也使兩岸都能共同加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及世界貿易組織(WTO)。對於類似世界衛生大會(WHA)之類的國際的活動和會議,難道兩岸不能也一起努力找出可以使台灣亦可參與的模式嗎?大陸方面要知道,世界衛生大會是每年舉辦一次的,中共每拒絕台灣參加一次,台灣人民對中共的反感就加深一次,這對中共有好處嗎? 談到這裡,我不禁想起2001年12月18日我首訪中國大陸時在北京中南海會見當時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也是大陸中央對台工作小組副組長(組長為江澤民)錢其琛的一段往事。在與錢其琛的對話中,我曾提到台灣參加聯合國的問題;我說當年東德和西德都是聯合國的會員國,但不妨礙兩德的最終統一,而現在南韓和北韓(大陸稱為朝鮮)也都是聯合國的會員國,它們雙方也在談韓國的統一,如經適當安排,並以德韓兩國為例,台灣應也可加入聯合國。我之所以向錢其琛提這個問題,是當時台灣島內有相當之高的民意希望台灣重返聯合國。錢其琛並未直接回答我的問題,只是一再強調大陸一個中國的立場。 現在兩岸關係緊繃惡化,台灣根本進不了聯合國。不過,大陸方面應可參考當年兩德和目前兩韓彼此於國際上互動的模式,以較有彈性的思維與做法,面對台灣的國際參與問題。 結 語 為台灣二千三百萬人的幸福設想,也是為中國大陸人民可繼續享有不斷富足安康的日子考慮,兩岸關係的未來,更明白地說,台灣的未來,是不宜也不應訴諸武力戰爭來解決的。和平互動、誠心對話才是正道,才是應走之路。 現在兩岸兩會已經沒有正常的互動,這是非常不健康而不應發生的現象。海峽兩岸多年來所辛苦經營累積而成的千絲萬縷的交往關係,和此次新冠肺炎台胞返台接機的爭議,以及台灣因大陸之阻撓而再次無法參與世界衛生大會的事實,在在顯示,兩岸當局是不能沒有任何有效的來往互動的。 在「九二共識」和「一國兩制」已被汙名化的現在,我以為雙方應在接受大陸有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府,而台灣有一個叫中華民國的政府、有一部受遵守的中華民國憲法、並訂有《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的事實的基礎之上,重新共同尋求有益於雙方人民的努力前進途徑,溝通對話。 兩岸關係有相當複雜的歷史背景,更有具關鍵影響力的國際因素,說穿了就是美國因素。如何在中、美、台三角互動關係中,減少對台灣之未來不利的影響至為重要。我以為我們台灣應走親美友中的路線,使美國這個對台灣之未來可以說也具有相當程度決定性作用的國家,對兩岸關係特別是台灣的未來產生正面的影響功能。 我在前面一再強調,兩岸關係的歷史演變歷程告訴我們時間可以改變一切,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智慧,新的一代人有新的一代人的思維方法,也就是繼起的新一代人對各種老問題常能找出新答案。我深信,只要我們在台灣現有發展以及兩岸現在已有的交流互動的基礎上,兩岸雙方加強有效的溝通對話,在社會和文教上不斷強化交流,在經貿上能加強互利互惠的統合,則有一天兩岸的關係,憑著雙方同文同種有共同祖先的基礎,只要相互尊重,一定可以走在一起,找到最終各方皆能接受的發展途徑。 【趙守博(見圖)為大學教授,曾任行政院勞委會主委,行政院祕書長及政務委員,台灣省政府主席,總統府資政暨國民黨中央組發會主委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