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初老心理到聰明慢老」 作家王浩一主講

【記者王雯玲/高雄報導】受到少子化影響,台灣老年人口比例逐年攀升,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對於如何面對新時代、「新老人」議題,對此社會現象有深刻觀察見解的作家王浩一,應高雄市立社會教育館『樂活心靈.名人系列講座』和有鹿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之邀,於1月17日下午在社教館演藝廳主講「從初老心理到聰明慢老」,與觀眾分享如何聰明慢老,因為人生永遠沒有最晚的開始,中年後的橘色世代,才是最圓潤大熟的年紀。 王浩一,學的是數學,喜歡的是建築,醉心的是歷史。對於文字的輸出,像是一位數學家的橫向思考,習慣把不相關的東西,找到新關係。他自謙是雜學的文字工作者,也是中年過動兒。他認為老了,反而更能活出不自我設限的人生,只要備好人生新行李,老了也行,哪怕後來只是海角一畝菜園,也要孤芳自賞,雅興更高。 演講一開始,王浩一推薦皮克斯動畫《靈魂急轉彎》,此片一句話總結就是「不虛此生」。他談起自己決定戒煙是給自己的生日禮物,他戒煙半年後,味覺開始活了起來,對美食有了不同體認,也開啟他開始寫作的新契機。王浩一提到蘇東坡說「最是橙黃橘綠時」,提供給現代人中年後的張望與借鏡,也思考50歲以後想要過什麼生活? 王浩一說人生的下半場慢慢初老,對於即將邁入深秋的初老族,王浩一提出四個「怎麼讓自己過得幸福」的看法:一、生活不是規劃的,它是有機的。以爬山為例,過去會一路朝向最後的山頂風景。現在如果半路巧遇老友,可以停下來敘舊,甚至累了,就直接下山,不再執著。二、生活是覺察與品味細節。三、生活裡偶爾回顧,可以更勇敢。四、生活的美好體驗,隨時開始。「人生永遠沒有最晚的開始」。生命的每個時期都是年輕的、及時的。這是初老的人,最需要的鼓舞。 接著王浩一對年老時該怎麼「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分享他的「五個法則」:法則一、忘記,比記得更重要。老,不足以懼,老是一種重生。法則二、練習,比天分更重要。退休前,開始前瞻理想老後的自己,「自在老去、聰明慢老」也需要練習。法則三、大局,比小節更重要。別計算自己的「殘值」?要累積自己的「加值」。法則四、軟,比硬更重要。軟,就是溫柔的人,也是懂得愛人愛己的人。如此活著的人,面對生命考驗、死亡,都較為自在。法則五、割捨,比周全更重要。人到了中年,要有能力把壞日子過好,找到讓自己快樂的事。不值得你珍惜時,學會放棄,但是該珍惜的,學會珍惜。 王浩一告訴聽眾,終老,是一個嚴肅的問題,也要「提前部署」,我們要替未來二十年準備,預約優雅的老後。退休前,如何準備人生新行李,這才是重點!開始簡化生活,學會真正閒適的心情。人生永遠沒有最晚的開始,在終點之前,去找到為自己做的事,老了,更能活出不自我設限的人生。準備好人生新行李,老了也無妨。行走天涯,樂活到老。演說結束,獲得觀眾熱烈掌聲回饋。 主辦單位社教館表示,該館『樂活心靈.名人系列講座』深受市民喜愛,有賴企業熱心贊助,這次和有鹿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合辦,在該公司推廣社教公益贊助下,讓社教館能持續邀請知名講座,免費提供市民聆賞、提升心靈饗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