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垃圾處理失能,垃圾大戰又將再現?中央政府超前部署在哪裡?

【民眾網主筆室】日前雲林縣口湖鄉爆發垃圾無法去化的問題,後經雲林縣政府協助口湖鄉公所去化3000公噸垃圾,以及環保署緊急將500公噸委託外縣市焚化後,問題暫時得到解決,然而想要從根本解決垃圾去化問題,仍需要中央與地方合作,尤其是針對沒有焚化爐的縣市。

對於沒有焚化爐的縣市而言,垃圾需要轉運外縣市焚化。過去來講,都是縣市間會談妥運送與焚化的方式與數量,然而隨著環保署於107年1月8日訂定「現有大型焚化廠統一調度辦法」後,中央政府有權力調度各縣市焚化爐,譬如此次口湖垃圾就是援用此辦法處置。

沒有焚化爐的縣市如同國際上小型經濟體,易受大環境的影響。以雲林為例,103年之前,垃圾委外焚化相當順利,肇因於中央政府推動資源回收及垃圾減量成效良好,再加上各縣市的焚化爐也都營運良好,不但雲林無垃圾堆積問題,甚至擁有焚化爐的縣市還去外縣市搶垃圾燒。

然而,民國103年蘇治芬擔任縣長末期,雲林垃圾開始堆積無法去化,至109年四月為止,已經累積高達8萬餘公噸。剛開始累積之時,雲林每年的委外處理量仍有9萬多公噸,到106年李進勇執政時下降到7萬多公噸,再到現任縣長張麗善執政第一年時,雲林縣能夠委外處理的垃圾量,每年已經不到6萬公噸。造成這個現象的主因是能幫忙雲林處理垃圾的外縣市焚化爐逐漸老舊,加上外縣市垃圾量也增加,所以焚化雲林垃圾的量逐年遞減,換句話說,整體台灣處理垃圾的大環境對雲林越來越不利。

在大環境對於雲林委外處理垃圾越來越不利的情況下,李進勇擔任縣長時就曾爆發垃圾大戰,最後是在李不顧同黨情誼、炮打蔡英文政府後,環保署才出面協調,幫忙雲林收拾垃圾殘局。

有了前車之鑑,現任雲林縣長張麗善上任之初就採用多元方式處理垃圾、並提升雲林縣自主處理垃圾的能力。除了加強基本的垃圾減量與資源回收外,也持續與外縣市洽談清運垃圾,從上任至今已處置約75,000公噸;此外,張麗善也在雲林縣設置精進型MT,每日約可處理150公噸生活垃圾,並將暫時無法處理堆積垃圾打包,成功減少垃圾的體積及發出臭味的問題。

張麗善說:「雲林縣政府在可自行處理的限度內,會盡一切努力把垃圾處理好;但現在要處理的是沉痾痼疾,是過往堆積的垃圾,加上各縣市願意幫忙處置的量越來越少,所以中央政府絕對有權力也有義務要協助雲林。」

雲林垃圾問題是台灣整體垃圾政策失能的縮影,如同少子化,只是在最敏感的縣市先行爆發。蔡英文政府曾承諾若地方能力有限、資源不足,會透過區域合作,或中央及地方的協力來處理垃圾問題;雲林也在這次大選中,給了蔡英文與民進黨多數的支持,當現在垃圾問題難解,雲林人也在看蔡政府會不會給雲林相應的支持。

蔡英文政府曾承諾投入大量預算,階段性解決全國垃圾問題,但是否僅為口惠? 民眾都在看。

圖為雲林縣將垃圾打包壓縮,增加密度,減少體積,方便運輸及堆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