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證】大瓶可口可樂加熱乾炒變柏油影片?糖加熱的焦糖化反應

網傳「大瓶可口可樂加熱乾炒後變柏油」的影片,經查證,專家表示,可樂加熱過後、水分蒸發,最終會剩下糖及添加物,而糖加熱的過程為「焦糖化反應」,再繼續加熱則會變成黑色塊狀物「黑炭」。專家也說,可樂加熱後形成的黑褐色物質或是可樂本身是否對人體產生危害,需經由了解攝食劑量才能判定毒性。若是正常飲食、身體正常代謝的狀況下,民眾不需要過於擔心。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網路流傳「可樂加熱乾炒後變柏油」的影片,MyGoPen 實際詢問食品技師和理化老師,若將可樂加熱,隨著水分移除,最終會剩下糖及添加物。而糖加熱會產生「焦糖化反應」,因此使得可樂顏色變深並形成黏稠狀。

而再繼續加熱,水分蒸發後會「脫水炭化」,最後形成黑色的硬化物質「黑炭」。 但專家也說,一般而言並不會將可樂煮到焦黑後食用,且須經判斷攝取量後才能確定是否有毒性,在正常狀況下飲用毋須過度擔心。

可樂的成分是什麼? 

食品技師張邦妮指出,可樂(Cola)的成分除了水以外,最多的就是「糖」,每 100 毫升約含有 10.6 公克的糖,而糖的來源大多為高果糖糖漿、蔗糖等。

科學知識網站《跟著鄭大師玩科學》也表示,可口可樂(Coca-Cola)的成分中,含糖量約為 10%。 根據美國可口可樂官網的資料顯示,以原味(Original Taste)的可口可樂來說,成分包括碳酸水、高果糖玉米糖漿、焦糖色素、磷酸、天然香料,以及咖啡因。

根據美國可口可樂官網的資料顯示,以原味(Original Taste)的可口可樂來說,成分包括碳酸水、高果糖玉米糖漿、焦糖色素、磷酸、天然香料,以及咖啡因。

可樂加熱乾炒後形成的物質是什麼? 

流傳影片中的可樂在經過加熱、乾炒過後,會形成「柏油狀」的黑色物體。張邦妮表示,可樂在加熱、煮乾的過程中,隨著水分移除,最終會剩下糖及添加物。而糖加熱時會產生「焦糖化反應」,因此會使得顏色會變成深褐色,並形成黏稠狀,加上可樂的成分中含有焦糖色素,最終形成黑褐色的物體。

《跟著鄭大師玩科學》說明,當可樂裡的水分逐漸散逸後,成分中含有的蔗糖會產生「焦糖化」現象。若再繼續加熱,則會「脫水炭化」,因此可以在影片中看見白煙冒出,即為水蒸氣,而最後所形成的黑色硬化物質則是「黑炭」。《跟著鄭大師玩科學》也指出,由於焦糖化的過程十分複雜,最終形成的塊狀物中也會含有其他物質。

《跟著鄭大師玩科學》表示,這個過程與砂糖加入濃硫酸形成「糖蛇」的機制相同。有關「砂糖與濃硫酸」的實驗,可以參考以下影片

「可口可樂加熱乾炒後變柏油」,代表可樂有害? 

《跟著鄭大師玩科學》指出,一般來說,不會有人將可樂加熱到變成焦炭後食用。若以「烘培」時使用可樂作為來說,可能會在「滷肉」時加入可樂,是為了讓肉質更軟嫩,並使肉帶有甜味,同時也具有著色功能,如江浙菜的「上糖色」。

《跟著鄭大師玩科學》說,在滷肉時不至於會煮到滷汁全乾的地步,所以不能以形成「塊狀」的物質來推論使用可樂做菜會致癌。

張邦妮也表示,可樂加熱後形成的黑褐色物質,或是飲用可樂是否對人體產生危害,需經由了解其攝食劑量才能判定其毒性。若在一般正常飲食、身體正常代謝的狀況下,民眾不需要太過擔心。

張邦妮表示,由於可樂的含糖量高,民眾需要注意的反而是避免攝取過量。他指出,依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每人每日的糖攝取量應占總熱量的 10% 以下。

若以成人每日攝取熱量為 2000 大卡,且 1 公克的糖可以產生 4 大卡熱量來計算,換算下來約等於一天不得吃超過 50 公克的糖。而 1 罐 330 毫升的可口可樂約含有 35 公克的糖,已超過每日攝取上限的一半。因此張邦妮也提醒,民眾在飲用可樂之前要注意糖的攝取,才有利健康。

專家諮詢: 食品技師 - 張邦妮 

跟著鄭大師玩科學 

資料來源:Coca-Co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