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與通風 或可保群聚安全

▲萊比錫受測的音樂會(photo: Gordon Welters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德國研究指出,在衛生條件合格、通風良好的室內場所,音樂會觀眾染疫的機率低。

Halle-Wittenberg馬丁路德大學的研究團隊在8月時提出的一篇分析認為,參加室內音樂會,對新冠疫情的散布造成的影響「低到非常之低」,前提是主辦單位必須嚴格執行衛生相關規定,並限制入場人數。團隊成員之一Michael Gekle博士表示:沒有理由不舉辦這樣的音樂會,因為讓人染病的風險很低。

他們對1212名在萊比錫參加音樂會的觀眾進行分組測試,報告內容已公開(尚未經過同儕審查)。

有些專家對該報告的結論存疑,認為尚須重複驗證,也還需要更多關於研究者如何運用模型的資訊。

英國皇家醫學會流行病學與公共衛生部門主席Gabriel Scally認為,該研究可能有用,但研究者設定的條件,很難重現到許多真正的音樂會上:那場萊比錫的演出,志願受試者全部先接受過核酸檢測,入場前也都量過體溫,每個人都拿到加了螢光劑的手部消毒液,還有數位定位裝置,而且每個不同組別的社交距離狀態——第一組沒有限制、第二組使用棋盤格、第三組嚴格限制——模擬時間長逾10小時。

研究中也用上煙霧機,以觀察廳內空氣流動、計算暴露於氣溶膠微粒之中的可能性:設定狀況一,噴射氣嘴置於高過最高排座位處,將新鮮空氣灌進場內;狀況二則是屋頂吸入新鮮空氣,但不用噴射氣嘴。

電腦模型顯示,身處狀況二的觀眾,暴露於受感染者氣溶膠的分量,是狀況一觀眾的10倍,意謂規律的空氣循環能夠減低任何帶病毒的氣溶膠密度——社交距離限制還會進一步降低接觸量。

對此,Gekle表示:通風很重要,但他們也沒預期到,會有那麼重要。

劍橋大學流體力學教授Paul Linden則指出,研究者的電腦模型沒有把觀眾造成的氣溫上升或室內氣流等因素列入考量,因此很難確認,究竟是空氣流動的模式或者通風較少,導致氣溶膠的暴露量增加。不過他也肯定,一般來說,必須盡可能把新鮮空氣送入場館,以降低傳染率。

該研究團隊已經作出安裝有效率的新通風系統並固定換氣、設置在座飲食的時段、強制戴口罩、引導觀眾從多個入口進場等諸多安全建議。

其它地方的專家仍在進行類似研究,希望能在疫情中,找到重啟大型群聚活動的安全方式。

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