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俊雄、施智翔父子 談傳統獅頭工藝的新樣貌


「祥獅獻瑞!」在鑼鼓喧天的廟會陣頭中常見的舞獅,不只可以為民祈福,還能夠趕走惡煞,在技藝高超的演出之下,人們的注意力總是集中在舞獅表演者身上,但細細端詳舞獅的樣貌,那親切又不失威嚴的神態,就可以發現其實賦予舞獅靈魂的不只是檯面上的表演者,還有在背後的獅頭製作工藝大師。
 
為了更了解這獨特的民俗表演藝術與技藝,全國廣播《生活AGOGO-說在地的故事》節目特別專訪來自彰化的獅頭製作大師施俊雄、施智翔父子,兩位不只是在地著名的獅頭工藝師,更努力地將獅頭製作這門技藝傳承、推廣,不斷的嘗試各種「非傳統」的作品與應用,希望能為獅頭製作創造更多元的樣貌。
 
「以前的師傅要舞獅,也要自己做這個產品,所以以前這兩個技藝是合在一起的。」施俊雄解釋,自己的父親就同時是舞獅表演者與獅頭製作者,後來也有開始製作一些縮小版的獅頭,就當作是給小朋友的玩具來販售,自己也有把這樣的手藝繼承下來。
 
施俊雄表示,現在的科技進步、材料多元,一般的獅頭其實也可以量產,所以會特別來找他們製作獅頭的客戶,多半都是有獨特的獅子長相或是比較需要技術的要求。談到印象深刻的獅頭製作故事,施俊雄笑說,有次接了一個製作「翰林千歲」獅頭的委託,當時製作完成要交貨的時候來了八台遊覽車,約三百個人,一群人很虔敬的將這隻獅子恭迎回去。
 
另外還有一次來自國小的委託,學校方面想要組一個類似陣頭的表演團體,但由於這是間原住民小學,校方要求做一個「山豬頭」。施俊雄表示,他認為校方給的參考圖樣貌都太過樸素、不適合舞台表演,便在雙方討論之後修改了設計,這彷若獅頭的「豬頭」後來也果然大受歡迎,小朋友的「舞豬」表現也十足吸睛、蔚為話題。
 
「其實原本沒有想要製作獅頭,從小看到大的東西常常都不會直接去接受!」施老師的兒子施智翔坦承,小時候看到家裡在忙的事情,通常不會特別感興趣,只會想著要趕快出去玩,直到某次維修舊的獅頭,才體驗到獅頭工藝的獨特魅力。施智翔從退伍之後開始投入獅頭製作,用比較不一樣的方式的拓展這個獅頭工藝的可能性,從獅頭繪製明信片、製作小型獅頭吊飾等都有嘗試。
 
「年輕人有他們的想法,我們的做法比較適合當時。」施俊雄笑說,有時候看到兒子比較不一樣的作品設計或是新奇發想,常常會想要修改或是干涉,但他都會忍住這樣的想法,讓年輕人自己去發揮、摸索。「時代在變,很多傳統的技法都不見了!」施俊雄認為,讓逐漸失去的民俗傳統維繫保存下來,本身就有很重要的價值。
 
面對傳統工藝的保存,施智翔認為,需要找到另外一種方法,給舊的工藝賦予新的生命,讓它能夠隨著時間走下去。他們位在鹿港的工坊也有提供獅頭DIY、獅頭吊飾等多元的體驗活動與文創商品,父子會努力用年輕世代的風格,來為「獅頭製作」這個家傳工藝開創出不一樣的可能性。
 
(陳軒北 臺中報導)

節目收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