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手機升級潮 足以該小米起死回生嗎?

小米集團(SEHK:1810)為國內軟硬一體化科技巨頭,並已形成硬件、軟件&服務、新零售的鐵三角布局,在內地市場也有清晰可見的品牌形象,近日發布手機,是能夠量產的、有1億像素相機的CC9Pro,手機的高質素反映了集團走高端化轉型的決心。可是,當年集團憑藉「1999」的高性價比智能手機直接掠奪市場,只是這個「1999」同時成了集團的魔咒,成為集團向高端轉型的一大掣肘。

智能手機市場有接近天花板跡象,加上華為的崛起,導致小米業務收入疲軟。據全球科技行業權威調研機構 Canalys估計,小米手機在國內智能手機的市場份額,由去年的13.1%跌至今年三季度的9%,出貨量同比下滑33%,是主流廠商中下滑幅度最嚴重的,其餘廠商平均下滑幅度在 20%以上。

小米:手機公司?互聯網公司?

最直截了當的說,小米的最主要營收來源是其手機業務無疑,翻閱其上市以來的財報,手機業務在佔總營收比重均為60% 以上。在港股,小米亦依然被認為是手機股票, 而非互聯網股票。事實上,集團亦正面對 IOT 設備滲透進程放緩、互聯網變現進程遜預期的困境。

而小米的本行——手機業務卻持續受壓。從銷量上看,2018年二季度小米手機銷量為 3200 萬部,今年同期只微升至 3210 萬部,基本上沒有改變。同時根據Canalys的數據,小米今年第三季中國市場銷量只有880萬部。

重營銷 卻輕研發

小米靠「1999」起家,雖然現時被這刻板印象所困,但也不能說集團這一步走錯了,畢竟當時,沒有企業能夠與蘋果直接競爭。可是,品牌建立起來了,也必須要有商品及技術的配合,事關零售的核心必然是商品。但我們看見華為、蘋果、三星都取得了芯片或者操作系統或者其他核心技術的突破,華為縱然被美國、Google點名封殺亦能殺出一條血路;但反觀小米,目前無論是芯片還是操作系統、攝像頭、屏幕等都是使用第三方企業所提供的產品,自身並無任何重大的技術性突破。這樣下去,縱然小米出貨量能跟其餘對手相提並論,股價亦不會扶搖直上。

海外市場會是小米的出路?

小米在海外市場的表現的確不俗。根據知名市場調研機構 Counterpoint 的報告,小米今年第三季在印度市場份額為26%;而根據小米今年中期報告,總收入957.1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升20.2%;其中境外市場收入386億元,同比升33.8%,佔總收比重逾四成。

不過,目前集團在印度市場仍以千元機為主打商品,依靠這種智能手機換代升級的紅利來拉動銷量。但換代升級的紅利過後,小米又如何自處?這些都是未見集團有明確答案。

與興業銀行戰略合作

11月6日,小米與興業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投資銀行、全球現金管理、支付結算、財富管理、國際業務、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金融科技等領域發揮各自優,整合雙方資源合作發展。近年興業銀行積極擁抱新經濟,大力支持新興產業、新興領域創新企業發展。興業銀行的資金、品牌、客戶、網點等資源優勢,有利小米集團構建智慧互聯網金融生態圈。

不過資本市場對小米的形象轉型會否埋單?我們尚不可知。而短期內,小米在國內市場的銷量應能從是次 5G手機升級浪潮中受惠,但這也只是短期幫助,未能改善集團的競爭優勢。

延伸閱讀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