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鏡到底】因為解剖檯上的孩子 尹莘玲醫師

高醫的「兒少驗傷醫療整合中心」有各式專業設備,例如照片中的矽膠娃娃,身上有各種常見的兒虐傷痕,連腳底都有菸疤燙傷痕跡。
高醫的「兒少驗傷醫療整合中心」有各式專業設備,例如照片中的矽膠娃娃,身上有各種常見的兒虐傷痕,連腳底都有菸疤燙傷痕跡。

尹莘玲是台灣第1位女法醫,11年法醫生涯中,解剖過2千多具屍體。後來她決定回到醫院,改做兒童驗傷,因為,那2千多具屍體當中,包括好幾具受虐致死的孩童。她鑽研各種驗傷技巧、引進高科技儀器,甚至自製教材,努力宣導兒虐驗傷知識,她說,不想再看到有孩童受虐致死,救活一個是一個。

39歲那年,尹莘玲向醫院請辭,告別200萬元年薪,去屏東地檢署擔任月薪僅6萬元的法醫。「醫院院長覺得我騙他,他認為我一定是跳槽,被挖去其他醫院。」

鑽研解剖 負笈洛杉磯

解剖了2000多具屍體後,尹莘玲又回到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改做兒童驗傷,「我不要再看到小嬰兒死掉,我許願,有機會一定要救他們。」因為,2000多具屍體中,包含多位遭凌虐致死的孩童。

在洛杉磯學了1年的法醫專業後,尹莘玲轉任法醫。(翻攝網路)
在洛杉磯學了1年的法醫專業後,尹莘玲轉任法醫。(翻攝網路)

尹莘玲對我們這麼說時,前方放滿「道具」:假嬰兒、驗傷尺、各式各樣的傷痕模型。60歲的她是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法醫病理科主任,2014年,她推動高醫成立全台第一個「兒童及少年驗傷醫療整合中心」,去年,她以此獲頒醫療奉獻獎,是歷屆得主中極特殊的類型。

「我昨天才又出庭作證,二年前發生的,爆料公社有民眾看到一個褓姆帶著4歲小女生,小女生全身是傷。」案子送來高醫,小女孩嘔吐、抽搐,進加護病房,「她身上有新傷、舊傷,有骨折、腦部出血。」怵目驚心的案件,尹莘玲說來卻語氣平穩、神情冷靜。

大概正是這樣的冷靜,讓她得以成為台灣第一位女法醫。尹莘玲說話帶有淡淡的、幾乎已聽不太出來的粵語口音,她來自香港,高中畢業後考上台灣的台北醫學大學,便搬來台灣求學、工作至今。醫學院畢業後,她到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擔任病理科醫師。

某天,高雄地檢署送來一個案件,死者的器官需要做切片,「從切片看病理變化,做死因鑑定。我不會,就去查,發現病理科還有一個次專科,叫法醫病理。如果我要做這個工作,就必須要學。」

又是淡淡幾句話,但她的「學」,最後是這樣的:她跑去美國洛杉磯學了整整一年。莫非洛杉磯治安不好,所以法醫學特別強?「對,對法醫來說,好的解剖案子就是他殺案,所以要學他殺案,一定要找治安不好的地方。」聽來就像義大利的製鎖技術聞名全球,同樣的黑色幽默。那一年,尹莘玲解剖了267具屍體。

首發改革 引同行反彈

回台後,她決定轉當法醫,來到屏東地檢署,她滿懷理想抱負,想將洛杉磯所學用來改革當時頗為落後的法醫界。只是,「那時候我非常單純,太天真了。」那是約莫20年前,其實也不算多古早,但台灣的法醫解剖遺體時,仍沒有戴口罩、穿隔離衣與腳套的習慣,當尹莘玲穿隔離衣戴口罩,「其他法醫覺得不戴口罩才是尊重屍體,他們說我這個『女』醫師不尊重屍體。」

當年尹莘玲(左)為了學習法醫專業,特地去美國洛杉磯法醫中心受訓1年。(翻攝網路)
當年尹莘玲(左)為了學習法醫專業,特地去美國洛杉磯法醫中心受訓1年。(翻攝網路)

最可怕是解剖室,「解剖桌、洗手台都是血跡,外面蒼蠅會飛進來,地板也髒,最糟糕是水管塞住了,因為解剖時會有肉屑,長期下來把水管塞住了,有時候會淹水。」環境糟又陰暗,所以驗屍都在殯儀館的廣場進行,以致於尹莘玲某次相驗一具女屍時,「我把死者的衣服全部剪開,她裸著身體,一堆人就在旁邊圍觀。」

她自掏腰包、又號召佛光山的朋友捐款,湊了25萬元整修解剖室,也買了正式的解剖檯。怎知成效太好,「其他縣市的長官也希望改善他們的解剖室,其他法醫就開始有很多怨言。」從口罩、隔離衣到整修解剖室,尹莘玲沒有想到,她嘗試的種種改革引來的不是掌聲,有法醫當面嗆她:「妳可不可以離開法醫界?」

改革不好嗎?「可能有些人很難接受,他們覺得一切都很好,為什麼妳這個女人來了,就要把所有事情都改變?可能一個女人闖入男人的世界,別人就覺得我在搞革命。」她說,幸好當時屏東的檢察長顏大和十分支持她。顏大和後來成為檢察總長,一年多前卸任。

重返醫院 守護受虐兒

不過,說完她又自省:「我那時候年輕,可能有點心高氣傲,現在年紀大了,會覺得自己事先沒有跟大家好好溝通,想到什麼就去做。但也還好是很年輕才敢做,如果現在這年紀,不一定敢做這些事情。」

改革自古就不是容易的事啊。傷痕累累做了11年,後來《法醫師法》修正案通過,規定教學醫院必須設立法醫部門,尹莘玲決定回高醫。她說,當法醫那些年,解剖了好幾件兒童死亡案,例如曾有小孩被綁在椅子上打,活活被打死。哪件案子讓妳特別難忘?「都很難忘,一件就受不了,後來我就覺得救活人比較重要,人死了我再怎麼樣也無法救活。」

兒虐驗傷工作需要各種專業,尹莘玲說,幸好高醫各部門都很熱血,從小兒科、泌尿科…甚至牙科、精神科都加入,成員囊括18個部門,共59人。
兒虐驗傷工作需要各種專業,尹莘玲說,幸好高醫各部門都很熱血,從小兒科、泌尿科…甚至牙科、精神科都加入,成員囊括18個部門,共59人。

她邀集醫院各部門,成立全台第一個兒童及少年驗傷中心。「全台灣每年大約有2萬件兒虐,其中被通報的只有3000件。會送來我們這邊的,通常是比較困難的案子,一年20幾件,不多,但會有好幾件需要啟動司法調查,就是被打得很慘。目前地檢署一共受理31件我們的案子,受虐兒以男童居多,3歲以下居多,很多都是不會講話的小baby。」她習慣用具體數字談事情,一清二楚。

被送醫的小孩各種傷痕都有,被皮帶打、被咬、被故意壓到熱水盆下面燙傷,「有個小男孩被繼母用燕尾夾夾住嘴巴、甚至生殖器,上學時被老師發現嘴巴受傷,但問他,他也不講,很難想像他怎麼忍受那種難以忍受的痛。」

令人難過是,受虐兒未必願意說出真相,「有的是爸媽叫他說謊,有的是太懂事,像這個小男生,他不喜歡繼母,可是也不希望繼母被關。有個小女生則是很愛她媽媽,她知道如果媽媽的同居人被關,媽媽會很傷心,所以她選擇不說。」

自製模型 傳承驗傷法

為了尋找真相,尹莘玲說服醫院花18萬元購買「多波域光源儀」,可看出皮下內出血,「有些爸媽會說小孩的傷是溼疹或發炎,可是多波域光源儀一照,無所遁形。」

在多波域光源儀的照射下,戴上特殊眼鏡,皮下瘀血等傷痕狀況一清二楚。
在多波域光源儀的照射下,戴上特殊眼鏡,皮下瘀血等傷痕狀況一清二楚。

她還自行研發「驗傷尺」,從紅色、藍紫色到咖啡色,一層層精細設計,「傷口如果是紅色,表示受傷2天,藍紫色代表2到5天,綠色是5到7天…」作用在於:「父母帶小朋友來,說是昨天跌倒,可是傷口是藍紫色,我就知道父母說謊,所以這是我的測謊尺。」

做了多年兒童驗傷,她觀察:「大部分家庭的經濟狀況都不是很好,可能父母打零工或失業,經濟壓力大時容易情緒失控,或父母請不起好的褓姆,只能找便宜的,有人肯幫他帶小孩,他就不好計較。」

以爆料公社那位小女孩為例,「她不是第一次被褓姆打,可是父母也不知道怎麼辦。還有,有些褓姆的心態是,我才收這一點錢,給她吃住已經很好,不覺得打一下有什麼問題。」尹莘玲說,這些高風險家庭多半在貧窮區域或階層,確實與經濟問題有關。

為了自製逼真的傷痕模型,尹莘玲試過黏土、石膏、矽膠等材質,還跑去台北找特效化妝師學習化特效妝。
為了自製逼真的傷痕模型,尹莘玲試過黏土、石膏、矽膠等材質,還跑去台北找特效化妝師學習化特效妝。

精準判別傷痕不容易,採訪這天,尹莘玲擺出各式各樣的傷痕模型,方便解說。我們原以為是廠商製作,結果不是,全是她親自研發、且自己做的,別說其他醫學院,連其他國家都沒有這樣的教具。她拿出一片片矽膠模型:「我要傳承驗傷技巧,但用講的學生不容易理解,也枯燥。像這個,叫軌道瘀傷,棍棒打下去,血往兩邊擠,就會像二條軌道一樣;這叫蝴蝶傷,用捏的、掐的會形成蝴蝶傷…」

做這些道具,她耗了一年,起先是用黏土、石膏,「後來才發現矽膠最合適,可是做出來還是很醜。」為了逼真,她竟跑去台北拜師「特效化妝師」,上了幾個小時的課,但還是不夠像,最後乾脆與化妝師合作,才做出這些逼真模型。

尹莘玲細心嚴謹,連驗傷報告都十分仔細。
尹莘玲細心嚴謹,連驗傷報告都十分仔細。

尹莘玲用「多事」形容自己,她甚至會跟著檢警去找凶器,「你可以說我是很多事的醫師,假如我覺得小朋友身上一條條傷痕是被皮帶打的,我就會跟檢察官一起去嫌犯家裡,後來就找到皮帶。有時候是找棍棒或掃把柄,再比對,吻合的話檢察官後續就比較好辦。」

致力兒童驗傷,她說,因為自己十分喜歡小孩。尹莘玲有3個孩子,只在談到家庭時,嚴肅的她會露出小女孩般的笑容:「還好我有一個好老公,我之前出國進修都是老公出錢,我老公養我、又給我錢,呵呵。」當醫生還需要老公養?「培養專業人才真的要花錢,像我之前有去美國學CSI犯罪現場模擬,一個月花30幾萬元,還好我先生願意給我錢。」

她與先生是青梅竹馬,都來自香港,高中時相識,後來她考上台北醫學院,先生考上高雄醫學院,雙雙來台,先生目前是長庚醫院醫師。

拚命去救 給孩子希望

她回憶,當年擔任法醫時,她不只被其他法醫批評,「有些人不願意跟我握手,覺得我會把霉氣帶給他。我小孩也說過,他同學的父母說不要跟尹莘玲的小孩玩,因為他媽媽是法醫,會把霉氣傳給別人。」

妳有宗教信仰嗎?她說,當法醫後什麼宗教都信了,因為有些事就是科學無法解釋,「我遇過二次電燈一直閃,一次是解剖時家屬大喊(亡者)要顯靈啊,電燈就閃了。」另一次是嚴重兒虐,社工請她趕快來驗傷,「他們說今天不驗傷,明天就驗屍。」她趕緊過去。但傷勢實在嚴重,隔天傍晚五點,「日光燈管又閃,然後就壞掉了。接著我就接到電話,他們說小朋友走了。」

難怪她要如此拚命,忙著找傷口、找凶器、找嫌犯。「我們要讓小朋友知道,雖然他很弱勢,社會上還是有很多好的醫師關心他,幫他爭取公平正義。如果小朋友覺得這個世界沒有希望,他怎麼活下去?」

盡是社會黑暗面,但偶爾仍有欣慰之事,例如大約3年前,一個男童被送來醫院,由她驗傷,「後來我寫確定兒虐,小男孩被社會局安置,一個多月後他回醫院,跟社工說他要看醫生阿姨,哇,他笑得好開心,那個笑是錢買不到的,我也好開心,而且安心。」她說,光是這個小男孩,那一刻便覺得,一切的付出都值得了。

尹莘玲醫師小檔案

  • 出生:1960年生於香港 學歷:台北醫學院醫學系、台大法醫學研究所碩士

  • 經歷:法醫師、美國洛杉磯郡政府法醫病理研究人員、澳洲維多利亞法醫研究所臨床法醫學研究人員

  • 現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病理部法醫病理科主任

  • 執照:法醫師、法醫病理專科醫師、病理科專科醫師 獲獎:衛福部紫絲帶獎、醫療奉獻獎


更多鏡週刊報導
【一鏡到底】暗房花開 Joan Pabona
【一鏡到底】我是白目線 羅文嘉
【一鏡到底】但是已經很完美了 黃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