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肯亞獵遊追珍尋異紀行 (八)

馬賽馬拉草原是非洲最熱門的獵遊區之一。許多人都在電視上看過介紹,大群的牛羚 wildebeest 和斑馬數以萬計的集結在這草原上,時而群體移動,時而推擠著過河,甚至有些還被鱷魚咬住拖走。我們當然也希望看到這種壯觀刺激的景象,然而也明瞭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第五天下午到達馬賽馬拉的時間比較晚,仍然有趟黃昏獵遊。晚上住處和之前在 Sweetwaters 獵遊營地一樣,是所謂的豪華野營 glamping。不過因為這地區太熱門,我們四個月前訂行程時就被告知在此要多付些錢訂「商務房」。想像中豪華程度應該更上層樓,但其實就是大點的帳篷。雖說內部設備非常齊全,但不巧夜間風大,帳篷布牆被吹得噼啪作響,有點影響睡眠品質。

隔天清晨同行朋友一家要去坐熱氣球,我們早上可以悠哉吃個早餐,再讓導遊開車帶我們去等他們降落後會合。因為有整天的時間,中午不想為了用餐來回住宿營地,我們選擇帶營地提供的野餐盒上路,但中午吃了之後覺得還是台灣的麵包好吃很多。

上午和坐熱氣球的友人會合地點是在一個小機場。整個馬賽馬拉草原很大,有幾個這種小機場,提供願意付較高代價,換得快速來回大城市的遊客使用。

草原上動物的種類及數量真的很多,以羚羊類而言,之前已經看過很多種,這裡還有湯氏瞪羚 Thomson’s gazelle 和轉角牛羚 topi antelope 是第一次見面。前者為草原上的跑者,它們和獵豹 cheetah 的生死追逐常出現在野生動物影片中。後者據說是大型動物中罕見由雌性主動選擇及追求雄性交配的,有時雌羚太積極了,甚至惹得雄羚不堪其擾,轉而攻擊雌羚。

草原上該有的常見大型走獸一樣不缺,長頸鹿、大象及水牛處處可見,不用特別去找。

如前所述,斑馬及牛羚為這草原上大遷徙的主角,影片中常見它們混雜成群鋪天蓋地而來。我們沒那麼幸運,只看到幾小群,可能還在集結中。牛羚的長像有點抱歉,被列為五醜之四。

雖然我們沒能近距離看到大群牛羚,但前一天傍晚時也曾遠遠看見數百頭牛羚成一字長蛇陣行進,隊伍綿延數公里,最後還有一些斑馬跟著。

牛羚斑馬大隊除了真正要開拔繼續大遷徙需要過河以外,有時在不知名力量的導引下,也會想要渡河去吃「對岸更豐美的草」,然後再渡河回來。來回之間,就是住在河裡的鱷魚大好的獵食機會,這些傢伙體長目測至少三公尺。

不過我們去到河邊只看到許多肥胖的河馬在河中間,比起之前在湖中,這裡比較能看到它們完整的身軀。別被它們渾圓可愛,慢條斯理的樣子騙了,它們發飆時可以快速衝刺,血盆大口的咬合力驚人,難怪它們對附近的鱷魚視若無睹。

牛羚和斑馬除了過河有危險外,在草原上還有像獅子這些陸上獵食者會捕殺他們。這隻藏在樹後的母獅眼神十分銳利。

獵豹不同於「五大」中的花豹,最容易辨識的特徵是眼下鼻側兩道黑紋。它被公認是陸地上跑得最快的動物,以高速追逐方式獵食像瞪羚或高角羚等較小型走獸。獵遊時能遇見它算很幸運的。

肉垂禿鷹 lappet-faced vulture 和在北方見過的黑白兀鷹不同,它們的喙非常堅硬,比其它食腐鳥類更能啄穿獸皮,是它們的優勢。

之前在北邊見過的蛇鷲(秘書鳥)這次較接近,讓它得名的頭部飾羽很清楚,也的確像羽毛筆。問題是古代的秘書真的都會把羽毛筆插滿頭?

非洲羽須鵯 common bulbul 是在非洲分佈很廣泛的小鳥,大概和台灣的紅嘴黑鵯一樣,很多又很吵雜。

白頸鸛 woolly-necked stork 別名主教鸛,因為它脖子上白絨羽和早年神職人員的法衣有相似處。

這照片模糊了,但燕尾佛法僧 lilac-breasted roller 的羽色實在太鮮艷,共有八種顏色,非常吸睛,也是肯亞國鳥。

同樣鮮艷吸睛的還有小蜂虎 little bee-eater, 顧名思義它是蜂虎中最小的一種,喜歡獵食蜂類,但也吃其它昆蟲。抓到蜂類時會啣著朝向樹幹擊打,直到毒針掉落再吃。

非洲最大的鷹類猛鵰 martial eagle 其實是鵟亞科。外型有皇家氣派,而且孔武有力,它的獵食對象包括一些小動物或幼獸,有報導說它連幼獅都抓。

結束了馬賽馬拉的獵遊,整個行程已到尾聲,雖然沒能親眼目睹壯觀的大遷徙,但各種飛禽走獸已是讓我們目不暇給,嘆為觀止,覺得不虚此行。隔天要回奈洛比,再待一夜,所以還有一些市區行程,仍然有值得期待的活動。